新闻转载 |【消息速递】我所岳桓陛副教授发表的论文入选Nature Portfolio“空气污染的政策与治理”专辑

学术   2024-06-12 22:42   中国  
转载自“陆海国土空间”

近期,我所岳桓陛副教授发表的论文入选Nature Portfolio(《自然》旗下期刊与服务集合)的“Air Pollution Policy and Governance(空气污染的政策与治理)”专辑。该专辑为跨期刊专辑,主要包含局地、区域和全球尺度上评估空气污染政策和行动效益的成果,与SDG3(良好的健康和福祉),SDG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以及SDG7(可负担清洁的能源)直接相关。

链接:https://www.nature.com/collections/igfbeiibdj


其中,岳桓陛副教授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论文“Stronger policy required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deaths from PM2.5 pollution in China”,被收录于“局地到国家层面减排”的专栏。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319-4

                                                                                     


    该论文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解构分析,系统评估了中国施行“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虽然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实施“大气十条”避免了大量的PM2.5污染相关的健康影响,但是这些研究均倾向于直接使用PM2.5污染相关死亡的变化来近似表示“大气十条”的健康效益而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的变化。例如,这种思路很难解释2000-2013年空气质量改善时PM2.5污染相关死亡依然保持增加趋势的现象。而在本论文中,可以基于解构分析厘清PM2.5浓度变化与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评估结果。

    此外,该研究也具有较强的政策参考价值,能够为后续中国的空气污染控制和公共健康管理政策提供科学参考。研究认为,由于老龄化的影响,维持当前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很难使未来的PM2.5污染相关死亡大幅度降低。想要在2030年实质性地减少空气污染对于公共健康的影响并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目标,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同时,该研究也对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作为近年来实施的最大规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中国施行“大气十条”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面临PM2.5污染时,能够通过主动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来减缓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其它发展中国家在面临PM2.5污染问题时,也可以参考中国经验,尝试采取类似手段来实现经济、环境和健康的协调发展。

    截至目前,该文已经被WOS核心库引用200余次,连续三年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岳桓陛副教授长期关注大气环境政策及其效益评估,其他相关研究详见:

    The challenge of population aging for mitigating deaths from PM2.5 air pollution in China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908-4

    Substantially reducing global PM2.5-related deaths under SDG3.9 requires better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healthcare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6969-3

    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

    (文章来源于陆海国土空间微信公众号,点击阅读原文跳转

    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
    在何春阳教授带领下,北京师范大学“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研究小组坚持可持续科学理念,聚焦人与环境/土地系统,开展不同尺度的景观/区域可持续性研究。自2024年1月起,本号同时发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的相关通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