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献:通过生态生产函数方法评估城市化流域内的溪流水质改善效益

学术   2024-11-14 10:00   中国  
(2024年1114)

图1 用于水质建模和预测的地理区域

(A)北卡罗来纳州皮埃蒙特地区6个八级流域内653个水质监测点的位置。(B)在潜在管理情景下开展水质预测探索的上纽泽河流域。



科学问题

在快速城市化流域中,溪流正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城市溪流正在经历被称为“城市溪流综合征”的普遍退化。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州和地方政府虽然有权颁布清理、修复退化溪流的政策,但其政策制定通常缺乏对改善城市溪流水质综合效益的评估。为此,亟待开发一个生态生产函数方法,将可测量的溪流水质指标转化为水质改善的货币效益,以实现对相关政策的指导。


解决方法
研究综合运用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并基于水环境监测信息和地理信息,利用水质模型识别了重要的水质指标,评估了潜在的水质改善程度;通过专家评估将复杂的水质指标和生化反应过程转换成公众易于理解、广泛关注的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标;最后综合采用焦点小组讨论、访谈法、选择实验法等揭示公众意愿,评估了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经济效益。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 构建水质模型

参考既有研究,选择BI(生物指数)、FC(粪大肠菌群)、SC(电导率)、TN(总氮)、TP(总磷)和Turb(浑浊度)六种水质监测指标作为响应变量,选择代表流域土地覆盖、水文气候、点源污染等自然和人为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预测因子),构建分层回归模型。模型首先将不透水面占比视为固定效应,将采样点所处的地点和流域作为随机效应,为每个水质监测指标创建基线模型。然后,通过信息标准方法和穷举搜索程序,在平衡模型拟合优度与复杂性的基础上,将不同解释变量作为潜在的辅助变量纳入模型,对所有可能的解释变量组合进行评估,完成回归分析,识别各种自然和人为预测因子对水质监测指标的影响程度。

2. 开展专家征询

在前期文献、网络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邀请8位专家参与征询过程。专家首先学习和了解水质指标和生态端点指标的相关含义,随后对100行经标准程序生成的水质数据进行评估,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如果这些确切的数据来自100条可涉水的城市溪流,这些溪流分别最可能落入生态端点指标的哪一类别?(2)对于每一个数据行,如果有100条溪流都呈现该数据,落入每一类别的溪流数量分别为多少?

以数据行中的6个水质监测指标为自变量,以该数据行落入的有序类别为因变量,使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完成专家征询数据分析,将具体的水质监测指标转化为公众可直接观察或理解的生态端点指标

3. 调查公众意愿

公众意愿调查包括前期的一系列预调研和最后的正式调查,旨在了解家庭对改善城市溪流水质的支付意愿。正式调查于20212月至4月在北卡罗来纳州皮埃蒙特地区的威克县、梅克伦堡县和吉尔福德县的12500个家庭进行,包括社会经济特征调查、选择实验任务和回顾性问题三部分。其中,选择实验任务要求受访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公民投票的二分法形式赞成或反对拟议的、旨在改善当地100英里溪流水质的行动计划。共有2511个家庭完成调查,获得了1896名受访者对7584个选择实验任务的有效回答。

公众意愿调查数据通过基于支付意愿空间估计的随机系数二元logit模型进行分析。此外,研究还进行了一系列敏感性分析,以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稳健性,并识别潜在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在水质预测模型中,对生物指数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为因素是流域的不透水面占比和溪流缓冲区内的林冠损失面积。对于总氮和总磷,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于电导率,早期(1980年或之前)的不透水面占比和上游污水处理厂的数量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在粪大肠菌群模型中,最重要的人为因素是早期不透水面占比(2000年或之前)和牧场在溪流缓冲区中的面积占比。最近5年的不透水面开发是导致溪流浑浊程度上升的主要人为因素。受肥料使用和土壤侵蚀的影响,耕地与总氮和浑浊度的增加有关,但对电导率和大肠菌群的影响较低。

表1 基于6种水质监测指标的多因子分层回归模型结果

专家征询过程结果显示:(1)对于生态系统状况生态端点指标,生物指数是最强的预测因子。在P0.001水平,生物指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生态系统状况潜在指数平均增加0.673。浑浊度是第二强的预测因子。(2)对于人类健康风险,除总磷外的所有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粪大肠菌群是最强的预测因子,在P0.01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会导致人类健康风险的潜在指数增加0.618。第二强和第三强的预测因子分别是浑浊度和电导率。(3)对于年浑浊水质天数,除电导率外,所有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浑浊度是最强的预测因子,在P0.001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年浑浊水质天数的潜在指数增加0.600。生物指数是第二强的预测因子。

图2 专家征询数据的有序Probit回归分析结果

公众意愿调查结果如下。第一,受访者认为人类健康风险和生态系统状况几乎同为最重要的生态端点指标,比例分别为49.8%47.6%85.2%的人认为年浑浊水质天数是最不重要的生态端点指标。第二,针对三个生态端点指标的所有六个支付意愿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让生态系统状况处于、人类健康风险和年浑浊水质天数处于的溪流的里程百分比的增加会提升受访者支持相关水质改善计划的可能性及其支付意愿。第三,受访者为将1英里溪流从人类健康风险降低到风险的支付意愿最高,为每月0.681美元;对代表溪流美学价值的两个变量的支付意愿最小,仅为每月0.1780.153美元。第四,受访者对降低溪流人类健康风险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将1英里溪流从风险降低到风险的支付意愿是从风险降低到风险的2.6倍(P=0.011)。但这种非线性关系未能延续到生态系统状况(P=0.620)和年浑浊水质天数(P=0.765)中。第五,敏感性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使用传统的固定系数模型、不设置样本抽样权重、改变题目呈现顺序、首题作答情况对受访者支付意愿的趋势、数值影响整体不大。收入水平更低的吉尔福德县对人类健康风险和年浑浊水质天数的支付意愿表现出显著差异。流域内受访者对城市溪流的支付意愿不存在距离衰减

图3 选择实验任务中受访者对各生态端点指标的支付意愿

将开发的生态生产函数框架具体应用于上纽斯河流域维克县中部的CrabtreeWalnut Creek及南部的SwiftMiddle Creeks四个子流域。根据调查结果,当地居民对将河岸林冠覆盖率提高25%并减少不透水面地表径流这一水质干预措施最为支持,平均每户居民愿意为其支付约127美元的费用,每年总计5400万美元。


个人评价

本文的核心贡献在于开发了一个将可测量的溪流水质指标最终转化为水质改善经济效益的生态生产函数框架,将生态损害的发生与管理政策的响应联系了起来,旨在克服城市溪流治理中的信息缺失和制度失效问题,为政策制定者评估和指导水质改善政策发展提供了有力工具。但由于该框架的建构依托水质监测站点数据,且生态端点指标和支付意愿判定需要当地专家和公众的参与,该方法在其它地区是否同样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仍待进一步检验。

原文
Title:
Estimating the benefits of stream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s in urbanizing watersheds: An ecological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Abstract

Streams in urbanizing watersheds are threaten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can lead to excessive sediment erosion and surface runoff. These anthropogenic stressors diminish valuable ecosystem services and result in pervasive degradation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urban stream syndrome.” Understanding how the public perceives and values improvements in stream conditions is necessary to support efforts to quantify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s. We develop an ecological production framework that translates measurable indicators of stream water quality into ecological endpoints. Our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integrates a predictive hierarchical water quality model that is well suited for sparse data environments, an expert elicitation that translates measurable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into ecological endpoints that focus group participants identified as most relevant, and a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 that elicits the public’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hanges in these endpoints. To illustrate our methods, we develop an application to the Upper Neuse River Watershed located in the rapidly developing Triangle region of North Carolina (the United States). Our results suggest, for example, that residents are willing to pay roughly $127 per household and $54 million per year in aggregate (2021 US$) fo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s resulting from a stylized intervention that increases stream bank canopy cover by 25% and decreases runoff from impervious surfaces, leading to improvements in water quality and ecological endpoints for local streams. Although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our analysis are conducted with data from North Carolina, we discuss how our findings are generalizable to urban and urbanizing areas across the larger Piedmont ecoregion of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Citation

von Haefen, R. H., Houtven, G. V., Naumenko, A., et al. Estimating the benefits of stream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s in urbanizing watersheds: An ecological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3). https://doi.org/10.1073/pnas.2120252120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
在何春阳教授带领下,北京师范大学“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研究小组坚持可持续科学理念,聚焦人与环境/土地系统,开展不同尺度的景观/区域可持续性研究。自2024年1月起,本号同时发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的相关通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