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伙伴都看过电视剧《天道》,或者原著《遥远的救世主》。作者豆豆的三部曲仰心早就买了,另外两部作品是:《背叛》和《天幕红尘》。之前只把《遥远的救世主》精读完,写过几篇文章,大家还挺喜欢。另外2本一直想读但没抽出时间来,最近开始看《背叛》,这是豆豆的处女作。整体感觉上比后面2本要稚嫩,主要角色也没丁元英、芮小丹通透,睿智,但本书依然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点。很多时候我们写读书笔记,就是借书中人物、情节,梳理自己的思考,表达一些观点,促进自己的行动,顺便给别人一些灵感和启发,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和唯一正确。不同人来解读同一本书,会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和见解,而这也是公开写作的意义所在。
《背叛》开篇讲了女主角夏英杰,受报社同事方子云之托,在出差之余顺道去帮他探望监狱中的朋友宋一坤。夏英杰到监狱时,刚好听到宋一坤和他妻子邓文英的对话。她被宋一坤不凡的谈吐所吸引,回来找方子云打探他这位朋友的情况。有点类似《天道》里,芮小丹去找韩楚风了解丁元英的情节。你有什么动机是你的事,我无意成全你,也不会坑害你,我只遵循一个实事求是的原则。我无意成全你,也无意坑害你。主意由你拿,事情由你做,我都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同时,也避免一坤对我产生误解,好像我利用某种姿态去企图什么。两边都是认识的人,作为中间人的方子云,在处理这件事上,让仰心想到了——人与人相处里的清醒与分寸感。方子云一开场的意思,就说你我同事一场,认识的时间不短,大家彼此也算了解,那我就不兜圈子,绕弯弯,讲场面话了。
这种开诚布公的沟通,很容易让对方放下心里的忐忑担心,更容易去倾听你讲的话,能避免很多无谓的猜测和误解。
人在很多时候,不怕话糙理正的大实话,而是听不得虚情假意的套话。为什么大家喜欢听掏心窝子的话,因为它出自真心、真诚,对自己有用。所以,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尽量讲别人听得懂的话,试着更加的坦诚直言,少一些含糊躲闪。
在夏方两人的这场吃饭对话中,方子云展现出了极高的分寸感,他明确界定了自己的角色与责任范围。他没有对夏英杰想追宋一坤,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比如:你该不该,你们配不配,你两真成了,对你对他好不好,我支持还是反对.....
只要是人说话写字,都不可能做到100%的客观理性,但带着觉知去表达观点,会相对更中正不偏倚。真正的分寸感,要求我们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越界,不替人做决定。而不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子,去要求别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对他人自主选择权的最大尊重,也是对自己在人际关系上有清醒的认知。那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如何做到清醒坦诚和分寸感呢?
所有的人际关系,归根到底还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处理好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就能处理好与他人的所有关系。
市面上有很多书籍和课程,把人际关系分成了各种类型,然后教你如何应对。
这固然是一种好意,但很容易掉入具体的人情世故,言语行为的细枝末节里,很难做到升维思考,降维打击,倒反还造出更多问题。
最佳方式就是回到自身上来,向内求——我要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
对的,和“变现搞钱”一样,人际关系的核心,同样还是价值。
你的价值越大,就越不用花心思去追钱追人,你不用合群,别人会来合你,适应你。
所以,教大家如何向上社交,关系管理的技巧都挺虚,专注提升价值,才是实的。
(2)不要害怕任何关系的破裂
人性天生求好,所以我们希望能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这很正常。
但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容易自我怀疑、患得患失,生怕自己不恰当的言论,行为,会一不小心就得罪冒犯了周围的人。
而真相是:任何关系,从大家相识的那一刻起,就自动进入了成住坏空,没有永恒的朋友或敌人。
学生时代好到穿一条裤子的死党,现在联系的还有多少?
前几天看到一个说法很解缚:
我们一生能认识并真正往来的人,估计也就3千个左右。
而地球上平均每小时死亡人数是6360人,也就是说你一生认识的人数,半小时就嘎完。所以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意见,有必要么?
况且,每个人都忙着关注自己的人生,谁会真的在意你的那点小心思、小细节,小纠葛?
很多关系,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这么一想,是不是就容易放下自己内心的那些纠结与在意?
缘来了,就好好珍惜当下,缘散了,就祝福彼此安好。
不害怕任何关系的破裂,才是真正爱自己的开始,这样你不会委屈自己,也不会用力去讨好、强求、诿过他人。
愿我们都能好好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让人际关系成为滋养彼此和增上的台阶,而不再是彼此的负担、煎熬和消耗。
- End -
修习国学多年,读写疗愈师,高级阅读推广人,7年自媒体写作
ID:yangxin1x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