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本书你读熟了,将来会自己开悟

文化   2024-09-08 10:14   云南  

/南怀瑾

《大学》和《中庸》两本书,文章很简要而且美丽,后来的《孟子》一书,也是这样。

小时候读书,要学写作古文,老师们便告诉我们要熟读、熟背《大学》《中庸》《孟子》的文章。

那么,文章一定会写得四平八稳,而且很好。

至于《老子》《庄子》《楚辞》的文章,初学不宜,不然,会流于奔放,容易变成狂妄。

事实上,《大学》《中庸》的文章,不仅简练,也真有温柔敦厚之美。

我个人在三十以后,在多读古书,多学习了解以后,我又大胆下了一个定论:

《大学》《中庸》《孟子》是齐、鲁文化的精品,也代表了古代中原文学的精华。当然,如《礼记》《春秋》的文章,也大多如此。

至于《老子》《庄子》乃至《楚辞》,却代表了南方文化和文学的精华,使人心胸开豁,意境洒脱。

如果比方地说,中原文化犹如唐代杜甫的诗,浑厚有味,好比吃河南、山西的面食,北方的饺子、馒头。

南方的文学犹如唐人李白的诗,豪情奔放,好像白米饭配上鱼肉菜肴。

换言之,古代中原的文化、文学犹如德国日耳曼民族的文明,浑厚朴实。南方的文化、文学,犹如法国法兰西的文明,风流潇洒。

总之,希望大家多读、多念、多背诵,当歌一样地唱着来读。

那么,必定有如我当年读书时,老师并不太给你讲解,只说,你读熟了,将来你自己会懂。现在套一句成语来说,你读得背熟记牢了,将来你会自己开悟。这是正面的经验。

中国人有一套看相的方法,叫“神相”或“心相”,很深奥难懂。“神相”,不是根据“形态”看,而是看“神态”的;

还有一种“心相”,是以中国文化的基本立场,绝对唯心(非西洋唯心的哲学),所以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

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一个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说话是否有条理,这种看法是很科学的。

中国这套学问也叫“形名之学”,在魏晋时就流行了。有一部书——《人物志》,大家不妨多读读它,会有用处的,是魏代刘劭著的,北魏刘昺所注,是专门谈论人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科学。

最近流行的人事管理,职业分类的科学,这些是从外国来的。而我们的《人物志》,却更好,是真正的“人事管理” “职业分类”,指出哪些人归哪一类。

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些人绝对不是事业型的,不要安排错了,有的人有学问,不一定有才能,有些人有才能不一定有品德,有学问又有才能又有品德的人,是第一流的人,这种人才不多。

第二部应该研究的书是什么呢?就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素书》,这一部书很难说确是伪书,但它也的确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对于为人处世及认识人物的道理,有很深的哲学见解,也可以说是看相的书。

他并不是说眉毛长的如何,鼻子长的怎样,它没有这一套,是真正相法。眉毛、鼻子、眼睛都不看的,大概都看这个人处世的态度和条理。



仰心书房
外企裸辞,靠读书写作创业; 修习国学多年,读写疗愈师,7年自媒体写作; 边工作边旅行带父母全国走过50多个城市; 吾心自在书院创始人,目标带10000+伙伴一手修心修己,一手掘金创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