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鼻咽通气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健康   2024-10-13 00:01   北京  


鼻咽通气管概念

鼻咽管也称为鼻咽通气道,是一种简易方便的两端相通的中空性管道,材质较为柔软,内部光滑,是置于声门外的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它在鼻咽部形成一个通道,对塌陷的软组织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使舌根前移,达到解除呼吸道阻塞、吸出痰液、保持气道通畅的目的,其对咽喉部的刺激较口咽通气管小。

鼻咽部解剖结构

1、整体位置

鼻咽部是咽部的一部分,又叫上咽部。其位于鼻腔后面与咽部上方的顶端,是鼻腔通向下呼吸道的第一个通道,并无腔室存在,只是一个通道。

  • 边界范围

    • 上界:为颅底

    • 下界:为软腭游离缘的上缘,下方经过软腭与口咽部相通

    • 前界:为后鼻孔,通过后鼻孔与鼻腔相通

    • 后壁:相当于第1 - 2颈椎水平,后壁是颈部第1 - 2椎体的前壁

2、各壁结构及特点

(一)顶后壁

  • 由蝶骨体、枕骨底部及第1、2颈椎构成。在顶后壁的黏膜下有比较丰富的淋巴组织,这些淋巴组织团块呈橘瓣状,就是腺样体。腺样体在儿童期增生比较活跃,10岁左右腺样体开始逐渐萎缩。

(二)侧壁

  • 主要结构有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以及咽隐窝。

    • 咽鼓管咽口:位于侧壁,距下鼻甲的后端大约1cm的地方,左右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通向咽鼓管,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鼻咽的唯一通路,可调节中耳气压。当出现鼻咽癌时,肿瘤压迫咽鼓管的咽口,可以造成咽鼓管堵塞,从而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另外慢性鼻炎、鼻窦炎引起鼻甲肥大时,也会压迫咽鼓管的咽口而引起中耳炎;儿童时期腺样体肥大,也可以压迫咽鼓管的咽口,出现分泌性中耳炎

    • 咽鼓管圆枕:位于咽鼓管咽口后上方

    • 咽隐窝:在咽鼓管圆枕后上方,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三)前壁

  • 正中是鼻中隔后壁,两侧为后鼻孔

(四)底壁

  • 由软腭背面和后缘与咽后壁之间围成的鼻咽峡组成


3、黏膜相关特点

鼻咽部黏膜内含有丰富的腺体。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及杯状细胞分泌的唾液对吸入的空气可起到加温、湿润的作用。并且黏膜上皮为柱状纤毛上皮,其上的黏液毯与鼻腔黏膜的黏液毯连成一片,能吸附呼吸气流中的尘埃颗粒、细菌等,保持吸入空气的清洁。


适 应 症

(一)手术相关

  • 手术中的上呼吸道管理:在全麻手术中,当患者舌头后坠或舌根肿胀可能导致呼吸道阻塞时,鼻咽通气管可以帮助保持气道通畅

  • 张口困难或无法张口的患者:由于手术部位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无法顺利张口时,鼻咽通气管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手段

  • 牙齿松动或易受损的患者:为了保护牙齿,避免在使用口咽通气管时对牙齿造成损伤,鼻咽通气管可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拔除气管导管后由于麻醉药在体内尚未完全代谢,如果过早拔除气管导管,容易出现舌后坠引起呼吸道梗阻,此时可使用鼻咽通气管

(二)特定患者群体

  • 牙关紧闭的患者:当患者牙关紧闭,不能通过口腔进行吸痰时,鼻咽通气管可以作为保持气道通畅的方法

  • 咽喉肿瘤的患者:口咽肿瘤可能导致吞咽困难或气道梗阻,使用鼻咽通气管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 咳痰无力,需经上呼吸道进行吸引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气管插管脱机后防止反复经鼻腔吸引易引起鼻腔黏膜破损的情况也适用

    (三)呼吸相关病症

  • 舌跟后坠造成的不完全呼吸道梗阻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危重病人治疗的关键,舌跟后坠是意识障碍病人常见的并发症,鼻咽通气管可用于此类患者

  • 呼吸困难通过鼻咽通气管进行氧气吸入者: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发病主要是由于上气道解剖上的狭窄和呼吸控制功能失调而造成,鼻咽通气管可用于改善这种情况)

  • 应用于非插管条件下的气道管理包括预防和处理各种麻醉方式下的上呼吸道梗阻,如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经口美容手术等。

  • 肥胖患者(BMI>28)气管插管全麻的麻醉诱导期间患者诱导时鼻咽通气管可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禁 忌 症

  • 鼻气道阻塞者:鼻气道阻塞会导致鼻咽通气管无法顺利通过,所以不可以使用鼻咽通气管

  • 鼻骨骨折者:使用鼻咽通气管可能会对骨折部位造成刺激,并且鼻骨折通常需要对鼻部包扎,用鼻咽通气管可能会影响恢复,所以不能使用

  • 明显鼻中隔偏曲者这种情况下不适合使用鼻咽通气管

  • 凝血机制异常者:使用鼻咽通气管可能会引发出血风险等问题,属于禁忌情况

  • 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的病人:使用鼻咽通气管可能会加重病情,是禁用的

  • 有鼻息肉、鼻腔出血或有出血倾向、鼻腔炎症者:这些情况使用鼻咽通气管可能会加重鼻腔的问题或者导致感染等风险,属于禁忌情况

  • 颅脑损伤者:是鼻咽通气管使用的绝对禁忌

  • 饱胃者:不适用于鼻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的结构

1、整体结构组成

鼻咽通气管由接头、衬套、通气管组成

  • 接头:

    • 接头内设有一上下贯通的腔道,可供导管插入并贯通鼻咽通气管。上端有一圆锥形接口,用于连接和固定输氧管,下端口与衬套紧密配合

  • 衬套:

    • 衬套为空心管状,与通气管和接头配合连接,固定在通气管套口的内部

  • 通气管:

    • 通气管一端为斜面开口端,另一端设有套口,衬套固定在通气管套口的内部

2、制作材料

  • 接头和衬套:使用的材料为医用塑料。

  • 通气管:所使用的材料为医用硅橡胶、PVC或PU

(口咽通气道与鼻咽通气道的区别)


3、口咽通气道与鼻咽通气道结构对比


鼻咽通气管使用流程

1、操作前的准备

在实施鼻咽通气管操作前,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呼吸频率等。同时,医生还需要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操作工具,如口罩、手套、消毒液等


2、实施鼻咽通气管详细的步骤:

2.1选择合适的鼻咽通气管:选择合适型号的鼻咽通气管,长度大约相当于鼻外孔至下颌角的距离。

型号和长度的选择
1、型号:鼻咽通气道的型号通常用内径的毫米数来表示。常见的型号包括FR10、FR12、FR14、FR16、FR18、FR20、FR22、FR24、FR26、FR28、FR30、FR32、FR34、FR36、FR38等。

2、长度:鼻咽通气道的长度比其内径更为重要,选择时主要考虑长度即拟置入深度。

3、中国患者的推荐型号
成年男性:建议选用FR30~34(即内径7.5~8.5mm)。
成年女性:建议选用FR24~28(即内径6.0~7.0mm)。


4、置入深度
理想对位:鼻咽通气道从鼻腔插入咽腔后,咽端位于会厌上3cm内。

3、检查鼻腔:检查鼻腔,确定大小和形状,是否有明显的鼻中隔偏移以及鼻息肉、鼻腔出血或有出血倾向、鼻外伤、鼻腔畸形等禁忌症。


4、麻醉和润滑:鼻腔黏膜表面喷洒血管收缩药和局部麻醉药如呋麻合剂或麻黄素稀释液、利多卡因等。用棉签清洁鼻孔、用石蜡油棉球润滑鼻咽通气管外壁。


5、插入鼻咽通气管:将鼻咽通气管的弯曲面对着硬腭入鼻腔,顺随腭骨平面向下推送至硬腭部,直至在鼻咽部后壁遇到阻力。通气管逆时针旋转90°,使其斜面对向鼻咽后部黏膜,通过咽后壁后,旋转回原位,插入深度约13~15公分,动作轻柔,遇到阻力时不应强行插入,可回撤回1公分左右。稍稍旋转后继续插入。

6.评估气道是否通畅:解除舌后坠、鼾声消失、呼吸道通畅为标准。


7.妥善固定


拔管的流程

1、拔管前的准备工作

  • 评估患者情况:

  • 在拔管前需要对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情况等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状态相对稳定,能够耐受拔管过程

  • 清理分泌物:

  • 先吸净鼻腔及口腔分泌物,防止在拔管过程中出现误吸的情况

、拔管的操作要点


2、选择合适时机:

一般应在呼气期拔出,这样有助于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避免误吸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处理拔管阻力:当拔除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可暂停操作,先用润滑剂(如石蜡油)或水湿润通气管,然后反复转动通气管,待其松动后再行拔除。


3、拔管后的注意事项

  • 病情观察:

  • 拔管后应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呼吸等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如听诊两肺呼吸音等),若出现病情变化或不能有效维持气道通畅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可能需要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

  • 防止并发症

  •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鼻窦炎等并发症的迹象,因为鼻咽通气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鼻腔等部位产生一定影响


注意事项

1、维持气道通畅:应做到恰当固定;每日更换一个鼻孔插管,注意清洗消毒通气管,避免痰液粘附管壁而导致通气管不畅;定时翻身、拍背及其它胸部物理疗法,以促进痰栓松动,痰液排出;勤吸口咽部及通气管内的分泌物,以防止阻塞和误吸。

2、加强呼吸道湿化:口咽通气管外口可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防止吸入异物和灰尘。

3. 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器械,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内插管术。

4.操作注意事项

  • 插入前可在鼻腔内滴入适量血管收缩药物,如麻黄碱等,以减少鼻腔出血的风险。

  • 通气管表面涂以含局部麻醉药的医用润滑剂。

  • 插入动作应轻柔、缓慢,遇有阻力不应强行插入,可回撤回1cm左右,稍稍旋转导管直至无阻力感再继续插入。

  • 插入深度约13~15cm,动作轻柔,避免造成患者不适或损伤。

5.患者舒适度和口腔卫生

  • 鼻咽通气管刺激小,恶心反应轻,患者端可有侧口,气路端加粗,可防止滑入鼻腔。

  • 在呼吸道通畅及通气功能恢复满意后,尽早去除。

  • 对于有牙关紧闭、有舌咬伤危险的患者,应配合使用牙垫,妥善固定,定期更换。


并发症及处理

(一)鼻腔相关并发症

  • 鼻出血

    • 原因:可能是操作过程中损伤鼻腔黏膜,如选择的鼻咽通气管管径过粗、插入时用力不当或者患者鼻腔本身存在黏膜脆弱(如鼻腔炎症)等情况

    • 处理:如果出血量较少,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的方法,如用棉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同时,对鼻腔黏膜进行保护,可使用润滑剂避免黏膜进一步损伤。若出血较多或持续出血,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鼻腔填塞止血或者其他专业的止血措施

  • 鼻窦炎

    • 原因:鼻咽通气管的留置可能影响鼻腔鼻窦的正常引流,加上患者自身抵抗力等因素,容易诱发鼻窦炎,尤其是在护理不当,如未定时清洁通气管的情况下

    • 处理:一旦发现有鼻窦炎迹象,应加强鼻腔护理,如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呼吸道相关并发症

  • 误吸

    • 原因:当鼻咽通气管拔除时操作不当,如未在呼气期拔除或者拔除前未充分吸净鼻腔及口腔分泌物,可能导致分泌物误吸进入呼吸道

    • 处理:若发生误吸,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尽快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异物,必要时进行吸引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如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呼吸支持,如气管插管等

  • 痰液堵塞

    • 原因:鼻咽通气管内径相对较小,导管刺激可使口咽分泌物增多,如果不能及时清理,痰液容易堵塞通气管,影响通气效果

    • 处理:定时吸痰,根据喉头痰鸣音、分泌物多少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确定吸痰次数。在吸痰的同时可向通气管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刺激咳嗽反射、声门开放,更利于吸痰管进入气管内吸痰。如果堵塞严重,可能需要更换通气管

(三)其他并发症

  • 感染

    • 原因:若通气管清洁消毒不严格,或者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遵循无菌原则,可能会引发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等

    • 处理:如发生感染,应根据感染类型(如细菌感染)和感染部位(如呼吸道感染)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通气管的清洗消毒工作。如果是全身性感染症状明显,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等。


院前急救联盟
主要推送国际前沿院前医疗、护理急救,以及院内医疗、护理、药品及护理管理、健康管理等内容,为广大的医疗工作者提供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