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鬼”泛滥,如何确保“李逵”唯一真身?

文摘   2024-12-10 14:51   山东  

 从传统购物的“面对面”到网络购物的“键对键”,素不相识却可以通过“一根网线”实现交易,本身就是一种“信用购”,诚信之于电商购物比黄金更重要。然而,由于电商平台把关不严,频频让“李鬼”半路“劫道”,一些不法分子把在电商平台上冒充“李鬼”当成了欺骗消费者、获取更大利益的手段,而屡试不爽。

电商平台与现实店铺不一样,没有现实的地理位置,只有一个IP地址,而消费者往往是通过搜索关键字去自己心仪的店铺,但无论是店铺网址,还是店铺名字,由于语言文字上的相似度极高,有的“李鬼”旗舰店与正品店仅相差一个字母,如此微小差别,让消费者一不留神,可能就“粉”上李鬼店,还次次回购。以jellycat玩具为例,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购买其花生玩具时,误将“jellycat海外宫方店”当作官方店下单,收到货后才发现货不对板。在这一事件中,消费者因疏忽而陷入“李鬼”店陷阱,其经历并非个例。不少网友表示也曾在类似的假官方店购物,如“Jeiiycat旗舰店”“Jellycat官营店”等,且多数店家已被关店,但仍有新的“李鬼”店不断冒出。这些案例表明,“李鬼”旗舰店凭借与品牌官方店相似的名称、外观和价格,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假冒伪劣或非官方渠道的商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电商平台上“李鬼”旗舰店和官方店泛滥成灾,消费者稍不留意就可能掉入陷阱,屡屡回购假冒店铺商品,这一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亟待整治。可以说,这些冒充正品店铺的“李鬼店”,侵害了消费者和正品店的合法权益,挑战了法律底线。面对电商平台上的“李鬼”,一方面现实中的工商等执法部门在网络平台上,往往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另一方面,相关电商平台把关不严,甚至个别电商审核工作人员,与不法店铺“内外勾连”,共同赚个“盆满钵满”,进一步助长了“李鬼店”的嚣张气焰,长此以往,只能让正品店铺吃“哑巴亏”,让消费者为“冒充品”买单。以至于一些知名品牌开始明确不在电商平台“设店”,只通过指定小程序进行销售,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针对“李鬼店”这一现象,必须从源头上做好预防,事实上,“李鬼店”与正品店在名字上极为相似,对于电商平台的审核而言,并不难以区分。为此,平台方作为第一责任人,应严格遵守审核流程,加强对商家资质的审查,提高准入门槛,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定期对店铺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平台应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商家名称、商品信息等进行精准监测,及时识别和处理“李鬼”店铺,不给“李鬼”旗舰店以可趁之机。另一方面,相关执法部门不仅要在现实中加强监管,也要将职能上网,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灰色生产链”,对提供虚假资质、参与假冒旗舰店运营的个人和企业依法严惩,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净化网络生态,维护大众利益。

平台不能只管“收费”,监管也应及时“上网”,只要平台方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李鬼”旗舰店的泛滥,还网络购物一方净土,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诚信的网络购物环境,让消费者放心购物,让品牌方安心经营。(李瑞强)

九级风浪
网络舆情分析,微评社情民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