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春晚立足家国情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文摘   2025-01-31 07:18   山东  

腊月二十八日晚,在一片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氛围中,2025山东春晚如约与观众见面。

2025山东春晚以“山河锦绣涌春潮”为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节目内容到舞美设计,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科技与文化融合中,用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为千家万户奉上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也在浪漫的写意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与传承之美。

今年的山东春晚,在文化节目的策划与编排中求新求变,将传统与潮流有机结合,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新时代文艺创新发展,带广大观众共赴了一场创新与文化的盛会。

传统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025山东春晚不仅充分利用了文化资源优势,更在内容上、形式上做到了时代化,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把文化变成舞台故事,把故事讲到观众心里,见证着山东在文化“两创”上的硬实力。


舞蹈《新沂蒙颂》聚焦齐鲁红色文化,将经典歌曲《沂蒙颂》和感人至深的红嫂故事融合,让观众感受到沂蒙精神的伟大与传承。节目中,青年舞者王念慈、李祎然和谭一梅分别扮演三个不同时代的沂蒙女性,她们通过舞蹈演绎了几代沂蒙女性的大爱与奋斗,彰显出坚持不懈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沂蒙精神的一次深刻解读,让人动容。舞蹈的编排与节奏也相得益彰,巧妙的造型和富有力量感的舞姿在台上交织,激荡出亲情、友情和奋斗精神的火花,彰显出那个时代女性的伟大与无私。

每一位舞者都倾尽全力,与音乐和戏剧融合,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她们舞蹈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这也让她所创作的舞蹈内容与2025年山东春晚的主题相得益彰。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观众不禁会追忆起那些为理想奋斗的日子,感受到沂蒙大地上的那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唯有与时俱进,创新不止,才能永远风华正茂。只有激发奇思妙想才能够跨越千年时光,把藏在历史深处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以今天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杂技剧《风林火山》中,杂技演员们将抖杠比作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的竹简,将翻腾跳跃的人比作竹简上的字。节目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技巧的盛宴,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它以临沂汉墓竹简为灵感源泉,巧妙地将古老智慧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华文明深邃而璀璨的一面。在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这一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上,该剧以独特的创意,让两千多年前的兵法智慧跃然于现代舞台之上。抖杠的技巧与力度,如同银雀山中出土的《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汉简,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坚韧不拔,传递着古代军事家深邃的战略思想与战术精髓。


而翻腾跳跃的杂技演员,则化身为竹简上跃动的文字,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古代智慧的生动诠释,仿佛让静默的竹简活了过来,讲述着那些关于智谋、勇气与策略的故事。通过这场演出,观众不仅能欣赏到杂技艺术的高超与美妙,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蕴含的对于战略、人性、生存哲学的深刻洞察。

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浸润人心,是山东推动文化“两创”的有效路径。今年是春节申遗成功以后的首届山东春晚,首次选择“走出去”,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设置分会场,拓宽中国春节文化的国际表达。一首《万里音缘》把曹县马面裙、汉服、唢呐、琵琶等特色文化元素带到海外,上演中西乐器碰撞,希望以春节文化为纽带,传播浓郁年味,推动山东春晚文化出海、出圈。这也是山东广电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责任担当,推进国际传播、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有益探索。


深耕齐鲁人文沃土,践行文化“两创”。2025山东春晚着力展示一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实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聚焦新时代文艺创新。在这场充满浓厚喜庆色彩和人文气息的盛宴中,山东春晚通过多元化的节目形式,展现了红色文化、戏曲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独特魅力,众多“高光时刻”让观众们体味到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为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团圆年味晕染了一层浓浓的文化底色。

九级风浪
网络舆情分析,微评社情民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