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山东春晚的足迹,读懂红色沂蒙的文化魅力

文摘   2025-01-30 07:31   山东  

1月27日(腊月二十八)晚,“山河锦绣涌春潮”2025山东春晚在山东卫视、闪电新闻客户端及各大平台同步播出上线,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欢乐、温馨的夜晚。

今年的山东春晚落户临沂,自然少不了一众临沂元素的加入。整场晚会看下来,除了蒙山、沂水的舞台布置,临沂籍嘉宾的捧场助阵外,不少节目中也能寻得当地特色文化的影子,让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临沂。

2025山东春晚,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洗礼。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这片土地上共发生过大大小小4000余次战斗,120余万人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人血洒疆场。历经血与火的淬炼,英雄的沂蒙儿女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无私奉献,书写了军民血肉相连、共同奋战的壮阔篇章。如今,沂蒙儿女的故事仍被久久传唱,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更是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光芒。   

在今年山东春晚的舞台上,红色依旧是最浓最亮的底色。舞蹈《新沂蒙颂》特别邀请了舞蹈家王亚彬以经典歌曲《沂蒙颂》和红嫂故事为基底创作,国内顶尖青年舞者王念慈、李祎然、谭一梅分别演绎三个芳华年代,表达几代沂蒙女性的大爱和奋斗精神,展现沂蒙精神的代代传承。


当然,沂蒙精神,不能只停留在舞台上,更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近些年来,临沂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将敢于担当、勇于争先的精神融入发展之中,沂蒙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凝聚为推动临沂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时代演进,信仰不变。当我们把思绪拉回到这个夜晚,在万家灯火的喧闹中,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静静聆听英雄先烈们的故事,用心体会胸膛中涌动的红色力量,感受这座革命圣地的时代脉动。

2025山东春晚,是一场历史与文化的年终盛宴。

在临沂,不仅有血与火的洗礼,也有着诗与远方的浪漫。杂技剧《风林火山》中,青年演员们将抖杠比作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的竹简,将翻腾跳跃的人比作竹简上的字,上下翻飞间,尽情展现着历史韵味与文化魅力,博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杂技的原型银雀山汉墓竹简,一出土就轰动国内外,被誉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作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临沂有着著名的“猿人”化石遗址,西顾庄,曹家庄等一批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存,拥有精美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仅文物众多,名人雅士更是灿若星辰。细数之下,这片土地上走出了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宗圣曾子、孝圣王祥、算圣刘洪以及大书法家颜真卿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孔子72贤徒有13人生长在临沂,历史上24孝有7孝在这里,他们以独有的睿智和品格赢得了各自的生前身后名。   

独特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文化;独特的文化,正谱写时代的华章。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富矿,临沂循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向,持续擦亮“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城市节会品牌,立足于“让历史和文化说话”的思考,提出了“突出整体、特色和融合”的思路,形成了“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文旅发展格局,进一步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把年味留在身边,让文化升腾起“烟火气”。这个春节假期,让我们循着山东春晚的足迹,走进蒙山沂水间,让文化浸润心灵,读懂红色沂蒙的文化魅力。

九级风浪
网络舆情分析,微评社情民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