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疆域浩瀚,齐鲁大地澎湃经济发展海洋之力。近日,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喜讯传来: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十四五”以来累计增长30.7%。骄人成绩不仅彰显了山东海洋经济的蓬勃生机,更为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山东,作为海洋大省,拥有长达3505公里的海岸线,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近年来,山东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全力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72家,海洋渔业向深远海拓展,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日益壮大;积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汇聚了包括崂山实验室在内的50个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精准有力的措施全面激活“蓝色动能”,倍添齐鲁繁华“海”的力量。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海洋经济新飞跃。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山东深知,要在海洋经济的蓝海中乘风破浪,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为此,山东不断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汇聚高端科研人才,打造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成果。崂山实验室的规范化运行,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鼎力支持等,为山东海洋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仅提升了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为山东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集聚,打造海洋经济新高地。产业集聚是提升海洋经济质效的重要途径。山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从青岛、烟台等地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到青岛、威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山东的海洋产业正朝着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关于加快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为山东海洋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壮大海洋产业集群,高水平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随着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不断壮大,山东海洋经济前景无限广阔。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绘就海洋经济新蓝图。“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牢生态底色。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山东始终牢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使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实行湾长制,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近年来,山东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持续提高,美丽海湾建设扎实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向好向优,为山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下好迈向长久好,山东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洋经济新蓝图。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经略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时不我待。山东以海洋经济为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撬动“蓝色动能”,倍添齐鲁繁华“海”的力量。乘势而上再奋发,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集聚、生态优先为引领,努力打造世界级海洋创新平台和增长极,齐鲁“蓝色动能”勃发、“蓝色增长”澎湃的未来可期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