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山东谱写文化“两创”新篇章

文摘   2024-11-27 07:57   山东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和精神特质。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更是这片文化沃土上的瑰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光明的未来。近年来,山东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展现了山东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中华文明的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包含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商业、法律、科学、生态、体育、教育、农耕和劳动文化。这些文化精髓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也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它们所蕴含的民为邦本、革故鼎新、任人唯贤等理念,精忠报国、舍身取义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在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屹立世界的文化之基。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老三孔”,到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新三孔”,山东不仅深耕文化沃土,更在传承与创新中,激发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地上,孔子、孟子等伟大思想家的智慧,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指引着人们前行。

山东文化“两创”的生动实践

山东文化“两创”的成功,离不开其在文化保护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山东实施了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显示了对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这些举措不仅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更为文化“两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方面,山东同样不遗余力。通过制定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若干措施,出版发行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等,山东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两创”的内涵。例如,《齐书》的编纂就是山东文化“两创”的生动实践。这部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策划、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学术依托、齐鲁书社出版的巨著,共选古籍文本382种、2000余卷,成书主体达1096册、4000余万字,被业界认为是最全面、最系统、最丰富、最权威的齐文化经典文献成果。

创新驱动,焕发新活力

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山东更是积极推动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成功举办,就是山东文化“两创”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这一论坛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还借助无人机、AI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儒家文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向世界展示了山东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不仅拓宽了文化交流的渠道,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山东还通过打造“山东手造”名片,让传统非遗、古老工艺焕发新的生机。无论是济南的“济南超然楼”,还是青岛的啤酒节,或是淄博的陶瓷文化创新项目,都展示了山东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深厚底蕴和时代活力。这些标志性事件不仅提升了山东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弦歌不辍,谱写新篇章

山东文化“两创”的成功实践,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积极探索。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成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山东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之树常青。

展望未来,山东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书写出更加辉煌的文化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山东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将更加坚定,文化创新将更加活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在山东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文化“两创”的无限可能。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让中华文明的辉煌照亮世界!

九级风浪
网络舆情分析,微评社情民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