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洋县财政局华阳财政所:
“秦岭第一镇”的财政担当
洋县财政局华阳财政所位于秦岭南坡腹地华阳古镇。该镇自古以来有着“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美誉,是全世界同纬度自然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世界珍禽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齐聚于此。华阳古镇始于秦晋,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傥骆古道)、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目前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征路上,红二十五军曾在此与国民党陕警备二旅作战大捷,建立了华阳苏区革命根据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财政干部干事创业,为经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财政担当。2020年,为切实规范和加强基层财政所建设,推动财政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洋县财政局华阳财政所正式挂牌成立,在秦岭深处践行着初心使命。
“待得久了,这里也就成了我的家”,华阳财政所所长李剑英如是说。2015年他服从组织安排,来到离县城76公里的深山古镇任职,一待就是十年,他见证了华阳财政所的点滴变化。这十年,李剑英从曾经的血气方刚到如今的双鬓华发,为民服务的信念更加坚实;这十年,从租借办公场所到拥有独立产权数十间办公阵地,干事创业底气愈加十足;这十年,从人员匮乏到人才梯队逐步成型,为公理财力量更加强大。
没有场所,李剑英就积极协调,将原华阳粮站的库房租借,当做办公场所。到2022年,他努力向上争取,获得了国家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资金170余万元支持,在原华阳派出所旧址上改建,拥有了便民服务大厅、档案室、职工宿舍、餐厅、厨房、卫生间功能齐全且产权独立的办公阵地。
没有人员,李剑英就自学基层业务,既是所长,又是预算会计。既配合支持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又及时对接县局科室,按时完成预算决算编制、公开,资产年报,内控报告等业务的上报,还及时将涉及群众的民生类资金按时发放到位。与此同时,他积极向组织汇报,协调从镇政府调派两名工作人员,在他的培养下,他们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2023年又争取招录了一名公务员,如今华阳财政所有五名工作人员,工作力量更加强大。
莫道桑榆晚
临聘人员李鸣今年已经58岁了,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所里的工作繁杂,我要发挥好余热。”
老李就是这样,参公三十几年来,从农税员到专项会计,再到预算会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是土生土长的华阳人,每天的工作之一是接待群众来访,一张笑脸,一杯热茶,将群众迎进门,了解群众诉求,用简单通透的方言向群众宣传政策、解答疑惑、协助落实,成为了当地群众心目中的“知心大哥”。镇上的群众,都喜欢找他解决问题,大家不一定认识书记和镇长,但一定认识老李,专门打电话找他帮忙解决问题:“老李,今年社保缴费一人多钱呀”,“老李,我老伴的养老金这个月怎么没上卡了”……
梁欣是从镇政府调派到财政所工作的,主要负责涉农资金、国有资产管理及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奖补等工作。她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从田间地头到书桌案头,将自己实地勘察、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项,一一整理记录,形成报告,努力向上争取资金扶持。自她接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奖补工作以来,利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163万元,建设项目11个,惠及群众3201人次。
梁欣说:“微光可成炬,虽然我的工作岗位很平凡,但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点滴做起,踏实为民干实事,付出有收获,被群众认可,能逐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再苦再累也值得。”
陈乐坐在电脑面前忙碌了一早上,脸上终于露出了舒缓的神情:“这次县上反馈的农户信息终于核对完了,这下,咱们镇上的爷爷奶奶们,坐在家里就能收到国家的各类补贴资金啦。”
2023年,华阳财政所通过“一卡通”管理系统发放涉农补贴 268.48万元,补贴3821人次。为做好补贴资金发放工作,陈乐全面梳理补贴信息项目,核实完善系统基础信息,及时修改维护农户信息,保证基础数据库信息准确。按照流程进行信息的更改与资金发放,提升补贴发放效率,利用“一卡通”系统预警监测功能实行在线实时监测,打通惠农补贴资金监管的“最后一公里”,让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直达农户个人“腰包”。
杨雨帆是去年刚参加工作的新人。进入财政所,小杨就开始学习“财政云”系统的项目申报、指标细化、计划申请。踏实勤学的小杨将每个步骤记录下来,反复操作验证。
翻开她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开展各项工作的注意事项和工作方法,紧要处还粘贴着自己收集打印的学习资料。在“实战”的锤炼下,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杨雨帆说:“刚开始从事这项工作很紧张,但从指标账登记,到财政云线上业务,再到预算编制,预决算公开等核心业务,一路走来,学习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对财政工作了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早日成为财政所行家里手的决心。”
虽身处千山万壑的秦岭深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但财政所每一名工作人员,都锐意进取,勇于担当,恪职尽守,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现财政担当,谱写了一曲基层财政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