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百竹:儿童严重的手指脱皮往往出现在链球菌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川崎病(最少见)之后,儿童轻微的手指脱皮往往是一些病毒感染或者生理性的脱皮(不是病)。网友:三岁八个月孩子,上个星期喉咙痛,但没有发烧,有咳嗽,呕吐的症状,然后全身起疹子,手指也有密密麻麻的疹子,很痒,当时涂炉甘石止痒。现在孩子手指开始脱皮,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这些脱皮需要怎么处理吗?谢谢。
童爸回复:A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链球菌性咽炎/猩红热(我怀疑孩子是得了猩红热),以及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都可以引起较严重的手指蜕皮,往往要比剥脱性角质松解症这种脱皮更为严重。
@Hello-sy0202:怀疑孩子得了猩红热,这种脱皮涂抹丝塔芙或者凡士林护肤就行了,让小朋友不要扣,帮小朋友修剪一下翘起来太高的皮。带护肤霜去幼儿园,中午睡觉的时候,可以麻烦老师帮忙涂抹一下。
健康群宝妈:六岁孩子,一只脚这样,脚踝这里的骨头好奇怪,三块凸起来(图1)。按也说不痛,感觉是骨头。请问正常吗?童爸回复:我怀疑是孩子在地上磨的,你想想你家是不是经常坐在地上?宝妈反馈:孩子是经常坐地,经常这个姿势(图2),和那只脚背上的三个凸起对上了。 健康群宝妈:群里的爸妈们,请问大家认识下图这个凸起吗?小孩五岁半,突然发现脚背上有凸起的包,颜色为淡青色,直径大概在0.5cm到1cm间,其中左脚一个,右脚三个,按下去硬硬的,小孩也不觉得疼痛,查了下有人说是皮脂腺囊肿,也有说是腱鞘囊肿,请问有见过或者知道的吗?
@Keeppracticingeveryday:经常盘腿坐,在地上磨的……茧,我也有。
@在心里陪着我失眠:像不像?经过长时间观察,这就是孩子常年光脚在地上爬 坐,摩擦的(图1)。
@桃子可爱无敌:我有一模一样的,完全一模一样,位置都一样,摸上去是凸起实质硬块,太硬了按不下去,去医院拍片是骨刺,没啥影响不痒不痛的,要去掉就得动个小手术,开刀磨平。问问孩子是不是原位置受过伤。
@花花儿朵朵:一模一样(图2)。
儿童常见的手指脚趾问题包括了吃手指、手指倒刺、甲沟炎、手指脱皮、手指或脚趾受伤、脚气、拇指内收、儿童狭窄性腱鞘炎(扳机指)、左撇子。这篇文章还收了几篇关于腕管综合征和腱鞘炎的文章,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孕期或者产后的宝妈手腕上。这里面有些问题汇总为单独的笔记,例如 指甲、沟炎、吃手、啃指甲、脚气、沙土皮炎 等,在童爸育儿公众号发送/回复上述关键词就可以获取。
关键词:手指、脚趾、指头、拇指、指尖、倒刺、脱皮、蜕皮、扳机指、左撇子。【最后修订:2025.2.27】
@罗百竹:经常有宝妈咨询宝宝手指的倒刺问题,其实倒刺问题比较简单。倒刺往往是由于物理摩擦或洗手过多所致,再加上没有做好手部的保湿工作,最后因为手指区域的角质层过于干燥而发生分离。宝宝长了倒刺千万不要撕,应该在洗完澡后用指甲剪整齐地剪掉倒刺即可。此外应当在洗澡或洗手后立即涂抹保湿霜,童爸推荐大品牌的cream保湿霜(例如丝塔芙cream致润保湿霜),以保护湿润的角质层。@罗百竹:最近我手指上居然就起了倒刺/细丝,这其实一般还是干燥引起的,我最近没怎么好好涂抹保湿霜。有时候孩子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推荐阅读:
@儿科医生郑启城:很多家长因宝宝拇指内收就怀疑宝宝患脑瘫。事实上,婴儿早期因生理性肌张力高,常表现为拇指内收。为了解婴儿拇指内收与疾病的关系,以色列Michael Jaffe等在Pediatrics发表了前瞻性研究,随访正常足月新生儿拇指内收至12月龄,结果显示所有婴儿至7月龄时拇指内收均消退,并且发育正常。来自以色列的研究证实62.5%的健康婴儿存在拇指内扣现象,与异常的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发育过程无明显关系。证实婴儿早期拇指内收属于正常现象。鲍秀兰专家团队:很多妈妈会把握拳时的拇指屈曲理解为拇指内扣,经常自己吓自己。比如有的宝宝有拇指屈曲的现象,但是妈妈给他玩具的时候,手完全可以正常打开,这个时候其实是正常的,家长不需太过担心。另外,如果因为神经系统引起的拇指内扣,往往还伴随其他症状,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如果在照顾宝宝过程有任何怀疑的症状,最好能到医院进一步确诊,不要因为相信网上查询的信息轻易给宝宝下诊断,搞得自己越来越焦虑。爱儿康平台科普:王医生,你好,宝宝一岁十个月,有时候握拳会大拇指内扣,教她“很棒”的手势都不会。发育都很正常,抓握走路也都没有问题,就是大拇指会内扣,而且宝宝的手指看起来不是特别直,请问这些正常吗?王艳丽医生解答:这种内扣不用担心,只要宝宝所有指头可以打开抓东西就属于正常,还有排除脑功能发育异常的内扣,家长也无需担心。平时多引导宝宝勤活动或按摩宝宝拇指即可。至于手指不直的问题,大多数小孩子手指都是这样的,只要按时补充维生素D,保证宝宝不缺钙,随着骨骼发育这种情况慢慢就好了。
推荐阅读:
@罗百竹:手指发黑。2018年健康群宝妈:1个月多孩子手指甲下面一段总是这样黑黑的,正常吗?海蒂娅妈妈回复:新生儿很多地方没有发育完全,没关系的,我家孩子小时候也这样,后来就正常了。@小儿内分泌林医生:这是小婴儿比较常见的皮肤良性色素沉着,是一种正常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淡、消失,也不需要任何处理。知贝健康皮肤科殷董医生回复宝宝手指关节发黑,竟是一种罕见皮肤病?!在宝宝出生之后,每位家长都特别害怕宝宝出现生病的问题。但其实像感冒、发烧、咳嗽等,其实都属于很常见的小病。对于很少见到,甚至没有听说过的「罕见病」,大家了解多少呢?很多人会以为,「我的家人都很健康,没有家族遗传病史,罕见病离我很远」其实这是很常见的误区。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只是有些病情严重,有些并不影响宝宝成长。今天分享一则自知贝儿科殷董医生的在线咨询案例,带各位家长了解一下「肢端黑变病」这种国内几乎没有收录的罕见皮肤病。全文:《宝宝手指关节发黑,竟是一种罕见皮肤病?!》推荐阅读:
UpToDate临床顾问:扳机指(亦称狭窄性屈肌腱鞘炎)偶尔见于儿童,儿科患者存在解剖学变异或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明显更高。儿科拇指扳机指属于特殊情况。不推荐对该人群进行糖皮质激素注射。60%出头的患儿通过夹板固定和观察即可恢复。畸形持续存在时可选手术。@协和手足外科陈江海:有家长提问说自己的孩子一个月前大拇指突然有一节不能伸直,带去医院看是狭窄性腱鞘炎,当时的那位医生说需要动手术,希望我能给出意见。我这里也给大家解答一下:1. 宝宝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手部问题,目前有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保守治疗,另一种就是手术治疗。2. 如果宝宝的起病时间较短,我建议首先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案,具体过程如下:每天用温水浸泡宝宝手部4-5次,每次维持10-15分钟,水温37度到40度之间。浸泡时水中可以放置一些沉底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在浸泡过程中,您还可以轻柔按摩孩子患侧拇指掌指关节处的硬结部位,有利于肿胀的消退,但切忌用力挤压。通常情况下,经过4周左右的保守治疗,有一部分宝宝的情况会得到缓解,那就可以继续坚持治疗,直到症状消失。3. 但如果经过4-8周的连续且规范的保守治疗,宝宝的症状仍未有改善,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正常切口,另一种是微小切口。顾名思义,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于正常切口的伤口较大,一般在8-10mm左右,闭合时需要缝合3-4针;而微小切口的伤口较小,大约在2-3mm,闭合时缝合一针即可。4. 另一方面,由于宝宝在这个阶段进行手术需要采用全麻,如果家长有所顾虑,也可以保持持续保守治疗,直至孩子能够接受局麻手术时再考虑手术,我们观察到绝大部分的孩子即便在有狭窄性腱鞘炎的情况下,对拇指生长发育也没有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所以可以延长观察时间。西京医院党保平副主任医师: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问题,从概念上来说,在学术圈里是有争论。因为小孩腱鞘炎是不是先天性,在学术上是有争论,因为并不是所有孩子是一出生就有腱鞘炎,很多孩子是在一岁、三岁、五岁时才发现有腱鞘炎,所以有些大夫质疑腱鞘炎可能不是先天就有。但是孩子腱鞘炎,大多数是狭窄性腱鞘炎。首先要明确腱鞘炎概念,腱鞘和肌腱之间关系类似于刀和刀鞘之间关系。刀和刀鞘如果匹配,刀拔出刀鞘就很顺畅。如果刀粗而鞘窄,拔刀过程就会很滞涩。腱鞘炎就是因为腱鞘狭窄,肌腱相对较粗,所以肌腱在腱鞘里滑不动被卡住,形成所谓狭窄性腱鞘炎,就是肌腱腱鞘把肌腱卡住,让肌腱运动不流畅,这就叫狭窄性腱鞘炎,发生在孩子,叫小儿狭窄性腱鞘炎或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健康群宝妈:关于儿童狭窄性腱鞘炎(扳机指),我在怡禾健康上咨询过医生,说半岁以内有一定自愈可能性,半岁以上基本是要手术治疗,而且三岁以内手术效果最好。线下医院的专家说观察几个月,不行再手术。手术全麻,一般当天能出院。
健康群宝妈:有姐妹了解板机指吗?我女儿一周三,突然发现右手拇指弯曲不直,搜了科普可能是板机指,基本方向就是保守治疗看看不行再考虑手术,接下来就想说去线下的医院看看,但是我们这里的医疗资源有限,不懂去哪里看比较靠谱。南昌mo妈:我女儿之前有扳机指,两岁多做了个小手术,恢复挺好。我是在我们省儿童医院看的,很普通的一个小问题。手术完观察一晚上就能出院,后期注意手的护理就没啥大问题了。不用焦虑。童爸点评:扳机指,亦称狭窄性屈肌腱鞘炎,可以考虑线下就诊结合线上咨询,大医院有小儿手足外科,小医院估计选择儿童骨科或者小儿外科。
推荐阅读:
@罗百竹:健康群宝妈——请问哪位妈妈对腱鞘炎比较有经验的?今天突然手腕处弯曲后感觉里面一根筋扯着疼 ,疼痛位置还有点发热。只有弯曲很明显的时候会感觉到痛 ,提东西也不太用的上力,目前没有肿块等。健康群宝妈回复:我产假期间也是腱鞘炎,产假结束去上班后就没痛过了,应该是抱娃少了......童爸点评:宝妈可以参考这两篇文章——
① 夏天的陈小舒:“妈妈手”(腱鞘炎)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1.休息手腕;2.调整抱宝宝的姿势;3.戴护腕;4.看医生。如果在您尝试过各种自我治疗方法之后,疼痛仍然存在,请咨询专业的医生,他们可能建议使用可的松(类固醇)注射或物理治疗。在罕见的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对大部分人来说,手术都是有效的。
② 卓正内科余金泉:产后手腕疼,妈妈要当心腱鞘炎。考虑过度疲劳或姿势不正确引起的桡骨茎突腱鞘炎,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① 充分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尤其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和活动;
② 冰敷——疼痛急性期每4-6小时一次,每次15分钟,应使用毛巾间隔冰块和皮肤,避免冻伤;
③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炎镇痛治疗,这一类药物包括常见的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
④ 在疼痛缓解后,进行一些关节伸展性的康复运动。
UpToDate临床顾问:腱鞘囊肿是内含液体的肿胀,发生于关节或腱鞘。原因可能是致密结缔组织疝出腱鞘、韧带、关节囊、滑囊和半月板。腱鞘囊肿内含有黏液性胶状液体。任意部位都可发病,但腕背侧最为常见 。
●流行病学–腱鞘囊肿是最常见的手部软组织肿块。发病年龄不定,但多为10-40岁,女性稍多。
●临床表现–腱鞘囊肿有可能引起明显的肿胀,也可能仅导致关节痛(特别是腕关节痛)。囊肿通常质韧、平滑、圆形、有弹性且有时存在触痛。患者可能会发现囊肿大小逐渐改变。囊肿偶尔会撞击和卡压神经,导致感觉和/或运动丧失。此外,很多患者并无症状,但会因美观原因或担忧恶性肿瘤而就医。
●诊断–诊断方法取决于体格检查结果。如果囊肿很容易触诊,门诊透照即可鉴别腱鞘囊肿与实体瘤;腱鞘囊肿可透照,实体瘤则不然。有条件时可采用超声诊断。隐匿性腕部疼痛患者一般可通过MRI区分腱鞘囊肿与其他肿块。
●鉴别诊断–手腕和手部腱鞘囊肿的鉴别诊断包括手部结节性病变,例如腱鞘巨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脂肪瘤、感染性腱鞘炎、类风湿结节、腱黄色瘤、痛风石和滑膜肉瘤。
●治疗
•观察–无症状的腕部或手部腱鞘囊肿可以观察,并安慰患者。50%以上的腱鞘囊肿可自发消退,无需干预。
•抽吸–有令人困扰的症状时,建议抽吸囊肿而不是直接手术(Grade 2C)。但应告知患者,一半以上接受抽吸的腱鞘囊肿会复发。注射糖皮质激素无额外获益。
•手术–保守治疗无效时,切除囊肿或可缓解症状。
推荐阅读:
@央视频:很多人有掰手指的习惯,听到“嘎嘣”声后很舒服,这种习惯会损伤关节吗?盛京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刘学勇:我们管这种现象叫生理性弹响,这个弹响对我们身体是没有害处的。如果说没有那么过量激进地掰手指,其实是没问题的。这种生理性弹响在15分钟之内,它不会再有的。如果说连续咵咵咵连续响,坏了,你这可能是有问题了。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健康必修课:掰手指“咔咔响”究竟好不好呢?】掰手指“咔咔响”究竟好不好呢?我们邀请到@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骨科主任乔林,为你解答。经常掰手指一般不会伤及关节。指关节弹响,绝大部分是生理性的没有危害。掰手指出现的声音,不是骨头摩擦所导致的。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有四点不同——1,关节突然被牵拉或曲折时弹响;2,关节弹响不连续,需要一定能够时间的间隔才能再次发出弹响;3,关键弹响声音不会重复;4、关键弹响时不伴有疼痛和不适。
@罗百竹:你的手指头能掰的咔咔作响吗?这些响声哪里来的?推荐一个好玩的视频!@罗百竹:断掌。你看过手相吗?上面有“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事业线”。但是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叫“猿线”,由两条掌横线合并为一条称“猿线”,这样的手称“通贯手”,也叫断掌。断掌(single palmar crease),也称猿线(simian crease)。单侧断掌见于5%-10%的正常新生儿,也见于21三体综合征新生儿。当然了发现孩子是断掌也不用惊慌,大多数断掌儿童还是正常的,毕竟21三体综合征新生儿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图片来自UpToDate
@罗百竹:宝宝的甲沟炎绝大多数是因为嵌甲造成的,只要处理好嵌甲往往甲沟炎也会随之消失。嵌甲是指侧面指甲长进了皮肤里面,发生在第一个脚趾甲比较常见,最常见的原因是修剪不当、鞋不合脚、外力刺激等。嵌甲如果轻微以护理为主,例如改穿宽松的鞋子、正确修剪趾甲,严重的、反复的嵌甲需要去看皮肤科医生。甲沟炎如果仅仅表现为轻度红肿,可以每日用45度左右的温水泡手或者泡脚,每日2-3次,擦干后在甲周局部涂碘伏或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大多在一周内局部红肿就会得到明显好转。如果持续红肿或疼痛明显或明显出现了脓肿,则可能需要进行脓肿引流,建议看儿童外科医生。童爸提醒: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童爸育儿】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甲沟炎,就可以获取全面的科普文笔记。推荐阅读:
UpToDate患者教育:什么是鸡眼和胼胝?鸡眼和胼胝是增厚的、坚硬的皮肤区域,常位于手部或足部,可在皮肤长期受到摩擦或挤压时形成。鸡眼通常发生在足底和足趾两侧,看上去像一个小肿块,中心坚硬,外周环绕炎症皮肤区域。鸡眼往往会引起疼痛。胼胝常形成于手部、手指、足部或足趾,看起来增厚、粗糙,有时呈凸起的皮肤区域。胼胝通常不引起疼痛。@罗百竹:鸡眼是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你千万不要用刀或者剪刀去剪,童爸告诉你一种神药,认准这个通用名【水杨酸苯酚贴膏】!不太厚的鸡眼用几元钱的水杨酸苯酚贴膏(鸡眼贴)一次就搞定,比较厚多用几次就能搞定!鸡眼膏如何使用?参考说明书:用前将患处于热水中浸泡10分钟,擦干,将本品盖膜撕去后贴于患处,24小时后,如患处软化发白,且略感疼痛时,可换药1次(宜先除去白色软化层)。若未发现上述现象可延长贴用时间,直到鸡眼全部脱落为止。如果按照说明书使用多次还搞不定则建议去看皮肤科医生哺乳期是否能使用水杨酸苯酚贴膏(鸡眼贴)?一般是不建议的,因为有人皮肤对水杨酸敏感,如果过敏了在哺乳期不好处理。@罗百竹:健康群宝妈:童爸,两三岁孩子右侧小脚趾下方磨出一个小硬茧,走路说疼,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她弄好呢?童爸回复:看一眼还挺像鸡眼的。其实也要怀疑孩子的鞋子是否合脚,走路姿势是否奇怪?如果高度怀疑鸡眼的话可以试一试水杨酸苯酚贴膏(鸡眼贴)。但是对于孩子要谨慎一些,要注意使用完一个之后,不要连续使用第二个,尽量观察两到三天后看看变化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皮肤科杨希川教授:你确定脚上长的是鸡眼?说不定是...✩ 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罗百竹:童爸健康群两位宝妈咨询过孩子的脚趾头问题,一个是第3趾压第4趾,另一个是第2趾压第1趾。宝妈问这是宝宝在肚子里面挤的吗?严虎医生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一切从脚趾头开始(第3趾压第4趾)》,里面就是讲这个问题的:目前认为重叠趾是先天的脚趾畸形。原因不明,推测它们可能因为脚趾小肌肉的力量不平衡引起,有一定的家族发病特点,提示可能和遗传相关。如果变形的趾部是柔软的、可轻松的放置正常位置,就不用干预,因为对功能没什么影响。如果变形的趾部僵硬,导致局部受压疼痛,影响功能,就需要手术去除脚趾骨中的一小部分。一项韩国的研究很有意思。它们调查了1167个刚出生的孩子,其中38个有先天性重叠趾,发生率为3.26%。38个重叠趾的孩子中有26个发生在第四脚趾(68.4%),其中的65.4%发生在左脚,26.9%发生在右脚,7.7%涉及两侧脚趾。推荐阅读:
✩ 儿科严医生:一切从脚趾头开始
✩ 卓正科普李婧医生:宝宝的脚趾头怎么叠在一起了?!需要治疗吗?
✩ 儿科医生孔令凯:手指(脚趾)压到另一个手指(脚趾)上,脑袋上有个棱,这些重叠都是啥啊?
✩ 童爸育儿:你家宝宝的小脚趾有弯曲吗?小脚趾是两块趾甲吗?有无第3趾压第4趾?这要紧吗?
@罗百竹:夏天快到了,脚臭的问题估计来了!脚臭简直是行走的生化武器,那销魂的滋味,绝对能让人怀疑人生!童童到了夏天也会有点脚臭,我仔细观察了并不怀疑脚气。童童也是特别喜欢一双鞋穿很久都不换,最近每天让他仔细洗脚也没有好转,我也要考虑一下买一瓶洗必泰了。群里看到了两篇科普文章,这里分享一下吧!腾讯医典:脚出汗之后更容易臭,相信这个认知大家已经有共识了。不过,脚臭味并不是汗臭味。汗液本身是没有味道的,脚臭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细菌。只是汗腺刚好会分泌出盐分、葡萄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这些都是促进细菌生长的绝佳营养品,有了汗液的滋养,细菌们茁壮成长,制造出了混合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就导致了气味的产生。科学家发现,对脚部气味影响最大的是寄生在我们皮肤上的葡萄球菌,它会产生一种叫做异戊酸的化学物质,异戊酸会令脚部发出干酪气味以及变质的醋酸气味。除脚臭并不难,注意三点是关键。因为去除脚臭的本质是要抑菌,所以正确除臭方式:清洁+干燥+抑菌。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洗液、沐浴液,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如果不仅脚臭,还瘙痒、脱皮、长水泡,那很可能是脚气。可以买一些外用抗真菌药膏涂抹,如酮康唑、益康唑软膏,但是最好去皮肤科找医生,及时看医生,脚气好得快。全文:《腾讯医典:脚臭是脚气吗?怎么去除脚臭?实用的知识来了!》
健康群宝妈:六岁孩子,一只脚这样,脚踝这里的骨头好奇怪,三块凸起来(图1)。按也说不痛,感觉是骨头。请问正常吗?童爸回复:我怀疑是孩子在地上磨的,你想想你家是不是经常坐在地上?宝妈反馈:孩子是经常坐地,经常这个姿势(图2),和那只脚背上的三个凸起对上了。 健康群宝妈:群里的爸妈们,请问大家认识下图这个凸起吗?小孩五岁半,突然发现脚背上有凸起的包,颜色为淡青色,直径大概在0.5cm到1cm间,其中左脚一个,右脚三个,按下去硬硬的,小孩也不觉得疼痛,查了下有人说是皮脂腺囊肿,也有说是腱鞘囊肿,请问有见过或者知道的吗?
@Keeppracticingeveryday:经常盘腿坐,在地上磨的……茧,我也有。
@在心里陪着我失眠:像不像?经过长时间观察,这就是孩子常年光脚在地上爬 坐,摩擦的(图1)。
@桃子可爱无敌:我有一模一样的,完全一模一样,位置都一样,摸上去是凸起实质硬块,太硬了按不下去,去医院拍片是骨刺,没啥影响不痒不痛的,要去掉就得动个小手术,开刀磨平。问问孩子是不是原位置受过伤。
@花花儿朵朵:一模一样(图2)。
微博群宝妈:请问有没有和我家宝宝类似情况的小朋友,脚背骨头好像有点凸起,但是宝宝没有任何不适。童爸点评:之前也朋友咨询过类似的问题,评论区的回复都倾向于是孩子跪着的时候和地面摩擦出现的。健康群宝妈:请问下,男孩一岁半,左右脚面/脚背的外侧有个对称的小突起,这可能会是什么?
童爸回复:我只能说这很常见的。我去问了一下文心一言4.0,你可以参考回答。文心一言:对于一岁半的男孩,左右脚面外侧出现对称的小突起,可能的情况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① 生理性突起:有些人的脚部天生就有一些小的骨性突起,这些突起在左右脚上对称出现,且不会引起任何不适。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别处理。
② 软组织肿物:例如腱鞘囊肿、脂肪瘤等,也可能在脚部出现。这些肿物通常是良性的,但可能需要医生的进一步评估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③ 骨性异常:脚部的一些骨性疾病,如副舟骨、跖骨增生等,也可能导致脚部出现小突起。这些异常通常需要医生的X光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④发育性异常:在儿童的发育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轻微的脚部畸形,如扁平足、高弓足等。这些异常可能导致脚部出现小突起,但通常不会对孩子的行走和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为了确定小突起的具体原因,建议您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或骨科医生。医生可能会进行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或其他必要的测试来做出诊断。在获得医生的建议之前,请不要自行诊断或治疗。
✩ 现代育儿百科:孩子脚内侧痛,竟然是因为多长了一块骨头!
✩ 丁香园骨科时间:多长一块骨头,占便宜了吗 —— 足副舟骨综合征的诊治!
怡禾皮肤唐教清:随着季节的更替,我们人的状态似乎也会有所变化。其中,在皮肤上的一个表现,就是有的人会出现手脚脱皮。脱皮是怎么回事?答案不是这么简单,因为可能的皮肤问题不止一个,病因也不见得是“换季”而已。今天,我们重点讨论几种常见、可以伴随手/足脱皮的问题——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汗疱疹、幼年跖部皮病、皮肤皲裂和手足癣,并在文末附上了对比表格。全文:《怡禾皮肤唐教清:手脚脱皮,是怎么回事?》卓正医疗儿童皮肤科高珊医生回复儿童脚趾(手指)脱皮。医生指出:宝宝双手指腹充血脱皮首先考虑角质松懈症。该疾病是儿童皮肤科的临床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手足肢端对称性的脱皮,主要累及手指脚趾端(腹侧面)、掌心和足底。几无不适,无碍健康。角质松懈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多数季节交替时症状明显。外用润肤产品有较好的控制症状的效果,半数需要长期维持使用。您可以把它理解为皮肤的一种特殊状态而非严重疾病。可以这样理解,您宝宝的皮肤角化代谢过程快于正常儿童,这种情况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存在个体差异,也不一定要有遗传背景。但这个问题并不会给您孩子带来明显不适感(部分患儿会有主动撕扯脱落表皮的表现,偶会引起疼痛)。目前已知积极使用润肤保湿产品(尿素乳膏也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相对经济实惠)可以有效缓解角质松懈症的脱皮表现,但很可惜的,角质松解症尚无根治方案,但应该不属于会给您带来持续困扰的麻烦疾病。部分患儿在急性咽部感染之后,也会出现继发性的角质松懈症,但结合您提供的病史信息,与宝宝的发热时间并不匹配,目前不支持该诊断。
@罗百竹: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1-3周,出现手掌和足底皮肤脱屑/脱皮很常见。手足口病后1-2月还可能出现出现指(趾)甲营养不良[如指(趾)甲板横线(博氏线)或指(趾)甲脱落。童爸提醒: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童爸育儿】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甲沟炎,就可以获取全面的科普文笔记。
✩ 怡禾健康孙中斌:孩子指甲剥脱,是怎么回事?
✩ 卓正儿科王萍:指甲脱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手足口!
✩ 儿科时间汪丙松:注意!大疱样皮疹,这种手足口病你了解吗?
✩ 儿科时间汪丙松:一期图谱,让您彻底读懂柯萨奇A 组6型手足口病
✩ 丁香诊所杨泽方:宝宝指甲变这样,是病吗?(手足口病导致的掉甲)
✩ 开心爸孔令凯:手足口后的手脱皮和指甲脱落是啥样子,看这个就知道了
@罗百竹:现代中医不承认古人说的“经络”就是指血管,但是我见过多个案例——十个指头都被切断了,高明的现代医学都可以给接回去——要接骨头、接神经、接血管,可以恢复手的大部分功能,但是从来没见过这个过程还要接“经络”的!没接经络怎么行,下次让老中医来给接上!@棒棒医生:这么牛的技术中没有接经络,中医粉们难道不郁闷?//@实习医师那点事:2006年12月19日下午四时三十分许,郑州仁济创伤显微外科医院收治了一位因操作机器而导致右手掌指段十七节完全离断,经过四组三台12位医生急诊手术抢救,历时20小时将该患者右手十七节断指完全再植成功。来自中华手外科网。@蓝莓医生:58岁男性,电锯锯断的左腿创伤约7小时后进入布加勒斯特医院。全身麻醉下对血管、神经和肌腱进行金属骨固定和缝合。合计缺血约9小时,术后一期愈合,没有留下功能障碍!很多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外科医生的牛逼性,当然还有人体天然的自愈能力。
推荐阅读:
@大众网:【#怀疑宝宝患罕见病医生诊断就是纯胖# 】 近日,湖北武汉,家长怀疑刚出生宝宝的患上“束带综合征”,驱车600多公里就医,医生诊断后得出结论“人家就是纯胖”。据悉,先天性束带综合征为临床少见病种,束带是环绕并嵌入肢体的纤维索条组织,使肢体出现深沟,有如被绳索勒住一般。网友:确诊了,就是小胖墩。@协和手足外科陈江海:33周+3早产儿,妈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一天天长大,但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妈妈发现了一个问题——宝宝腿上有一道较深的褶皱,这个发现让宝妈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有问题?不用管!不需要手术!不需要理疗!这是我在看完孩子的情况之后给出的答复,但可能是太过于焦虑的缘故,宝妈并没有真正放下心来,而是又提到了儿保检查......“确定没问题,宝宝长长就好了!”没等宝妈把话说完,我再一次表示没关系,希望能让宝妈放宽心。听完我的话,宝妈这才将手从宝宝腿上勒痕的地方移开,转而问起其他问题。图一是这个宝宝的腿部情况,并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而图二则是束带,需要尽早手术松解。你能分辨两者之间的差异吗?童爸点评:先天性束带综合征,褶皱皮肤是一个环状,褶皱并不随着皮肤的延伸而消失,类似橡皮筋扎住的状态。图一是这个宝宝的腿部情况,并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而图二则是束带,需要尽早手术松解。儿科医生孔令凯:长们了解到先天性束带综合症这个疾病后,就会和自己孩子对比,如果孩子再胖点,就会更担心是这个问题了。我家孩子到底是胖呢?还是真有这个问题呢?比如下图,哪个宝宝的胳膊是有问题的?你能分辨出吗?OK,看文章吧。全文:《儿科医生孔令凯:是小胖子?还是束带征?》
童爸提醒: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童爸育儿】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咬指甲、汗疱疹、单纯疱疹,就可以获取全面的科普文笔记。
在【童爸育儿】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手指】【脚趾】【脱皮】就可以获取此文的最新版本。发送关键词 吃手、指甲、趾甲、甲沟炎、灰指甲、脚气、沙土皮炎、汗疱疹、手足口病、就医、付费咨询、健康群 等就可以获取对应的科普文章,发送【关键词】三个字就可以获取所有的关键词列表。本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汇总,不能替代个人的任何医疗诊治,个人医疗问题请咨询靠谱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