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0月龄男婴一头栽进洗脚桶发生溺水#】近日,安徽,一名10个月大的男婴,因溺水被送往医院急诊科抢救,而发生溺水的原因竟是栽倒进家中的洗脚桶里。经医院抢救和重症监护治疗,目前患儿稳定。孩子妈妈:当时我在烧饭,哥哥在玩平板,不知道怎的栽进了洗脚桶。
童爸点评:这种事情真的发生过很多次了!家里有婴幼儿,建议不要用这么深的水桶,从而彻底避免溺水风险!在中国,意外伤害是5~14岁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其中溺水是主要原因。而往往,家长们认为较为安全的区域/游泳场所,却溺水事件频发!家中是幼童溺水事件的高发地!浴盆、浴缸,甚至是水桶,如果里面有水也是很危险的,婴幼儿缺乏安全意识,一个“倒栽葱”就可能引发悲剧!
1、溺水是造成婴幼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大多数婴儿在浴盆或浴缸中溺水,而1~4岁的幼儿则往往在游泳池中溺水。然而,很多这个年龄的孩子也会在小溪、河流以及湖泊中溺水。5岁以上的孩子最容易在河里和湖泊中溺水,但是这种情况在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有所不同。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即使只是很少量的水,如浴缸或厕所里的水,也有可能让孩子溺水。2、你应该做什么?立即把孩子从水中捞出,然后检查孩子是否还能自主呼吸。如果已经不能自主呼吸,立即给孩子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如果还有其他人在场,请他给急救中心打电话,但是不要花时间去找人打电话,也不要浪费时间尝试从孩子的肺脏里挤出水。集中精力通过心肺复苏术抢救孩子的呼吸,直到他可以自己呼吸为止。在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孩子吐出吞下的水很正常。只有当孩子重新建立自主呼吸后,你才可以停下来寻求急救中心的帮助。拨打120,医护人员到来后,如果需要的话,他们就会给孩子吸氧,并继续实施心肺复苏术。3、一个孩子从非致命性淹溺中恢复之后的情况取决于他缺氧的时间长短。如果只是经历了轻微的缺氧,那么很有可能完全康复。缺氧的时间越长,对肺脏、心脏以及大脑的损伤就越大。对心肺复苏术反应不佳的孩子可能问题更严重,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把心肺复苏术做下去,因为持续的心肺复苏术已经救活了很多被淹没在冰凉的水中很长时间、看起来没有救的孩子。4、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和4岁以下的儿童,家长和看护者千万不能把孩子单独留在有浴盆、水池、浴缸、浅水池、灌溉渠或其他盛水器皿的附近,或者在这些环境的附近将孩子交给别的孩子照顾——哪怕只是一会儿。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应实施“触碰式监督”:意思是当孩子在水里或者接近水的时候,负责监督的成年人应该距离孩子一臂之内,并随时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监督孩子的成年人不应该同时做一些让自己分心的事,例如,打电话、聊天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家务。5、家庭游泳池旁边必须装栅栏,防止孩子在家里的时候自己跳入游泳池。栅栏至少需要达到1米的高度,保证孩子无法爬上去,栅栏上的入口都应是可以自动关闭的,而且门可以自动上锁。父母、看护者以及泳池主人都需要学会心肺复苏术和游泳,并且在游泳池旁边安装一部电话以及通过相关质量认证的救生设备(救生圈、救生衣、牵引棒)。6、幼儿、智力障碍的儿童以及患有癫痫的孩子特别容易溺水,但是所有孩子——如果他们在水边的时候没有得到密切的监护——均非常容易溺水。即使一个会游泳的孩子也有可能在很浅的地方淹死。记住,孩子需要时时刻刻被监护着,游泳课并不能被视作防止孩子溺水的途径。此外,最近孩子普遍都放假了,再次提醒家长们,请不要把低龄儿童单独留在家里!推荐阅读:《父亲卖早餐6岁女儿独自在家坠楼,颅脑受损严重!爷爷外出买菜,3岁男童独自在家被烧成重伤!两起悲剧,都是孩子独自留在家中!》
最后,推荐阅读童爸汇总的关于儿童安全/意外的科普文章。
儿童安全防护关键在于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遗憾!若你家中有孩子,请务必仔细阅读一遍本文,以期尽早察觉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希望家长朋友们将这句话铭记于心:孩子的生命安全没有其他概率,只有0%和100%;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一次掉以轻心就可能成为终生无法承受之痛。
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童爸育儿】上逐汇总了很多篇关于儿童安全的科普文章,目前支持的关键词有:误食/异物、头部/掉床/骨折、外伤、疤痕、烧伤/烫伤、晒伤/防晒、冻疮/冻伤、狂犬病、破伤风、儿童用药、辐射/拍片、麻醉、仰睡/枕头、溺水、性教育/性侵 等。
但是儿童安全和意外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我决定汇总一篇儿童安全笔记,来覆盖更多方面的儿童安全问题。首先推荐《丁香妈妈婴幼儿急救知识大全》,包括了60多种儿童急救知识大全,识别二维码后点击对应的图标就可以看到。一、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频发
1.1 意外伤害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
1.2 安全问题要从小教起
1.3 童爸育儿写过的文章
二、家庭内常见儿童安全问题
2.1 学步车和遛娃神器
2.2 儿童床护栏和床围
2.3 儿童睡眠安全
2.4 危险的柜子
2.5 文具/磁性文具/磁力珠
2.6 纽扣电池
2.7 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2.8 让孩子远离烟花爆竹
三、户外儿童常见安全问题
3.1 头部损伤问题
关键词:安全、意外、急救、窒息、海姆立克、心肺复苏、暑假、寒假、学步车、安全座椅。在童爸育儿对话框发送关键词
【安全】【急救】
就可获取本篇科普笔记
@罗百竹:交通伤害、溺水和儿童肿瘤是造成全球5~14岁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在中国,意外伤害是5~14岁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其中溺水是主要原因。与其他国家比,中国的溺水死亡率下降得相对较快,但在整个研究期间,男孩的死亡率仍是女孩的两倍。除了警惕交通伤害和溺水之外,有孩子的家庭里还要注意这些措施保障孩子的安全:健康群宝妈——怎么看待附图内容?请问这种在儿童行为心理学里面属于规则感的建立吗?有没有更恰当的办法?童爸点评:如果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我不反对使用这样的方法。你说的再多,不如让他摸摸,亲身体会一下。当然前提是要控制风险。例如针对预防烫伤,需要把水杯的温度控制在60-70度让孩子摸一下,不能使用100度或者热蒸汽。例如针对防触电,可以让孩子摸一下电蚊拍,不能直接去摸电源插座。还例如轻轻夹手指头等。这些都要装作无意中让孩子碰到,然后告诉孩子这就是烫伤、电击、夹伤,而且他碰到的这些还是最轻微的,而严重的烫伤(开水/油锅)比这个疼100倍,严重的电击(插座/雷击)比这个疼100倍,甚至可能会打死人的。我不反对给孩子看看严重烫伤、电击、夹伤的照片。宝妈留言:安全问题还是要从小教起,很多意外的发生和孩子没有安全意识有关。我们从小是教——什么是危险的(电、火、热水、爬高、过马路、上下楼梯等等),没有爸妈在的时候不能做。例如——在厨房观察火、水蒸汽等,我不小心烫伤的伤口给他看;看电蚊拍电死的蚊子了解电的危险;摸烫的食物,摸冰;看摔坏的鸡蛋说爬高的危险,看马路上被碾坏的蟑螂说过马路的安全事项;看皮球从楼梯上滚下去说爬楼梯的注意事项;洗头时说水………
推荐阅读:
✩ 祐苗:给孩子买买买,小心这些智商税!
✩ 怡禾科普:事关孩子安全,别等悲剧发生了才后悔
✩ 怡禾科普:这10个带娃危险行为,希望你一个也没有
@童办joywithyou:不建议购买学步车!爸妈们要知道,宝宝学会走路是一个自然发育的过程,走路、说话都因为个体差别而时间不一,爸妈们不要存在“比较心理”而过早的人为干预,切忌“揠苗助长”。不建议购买学步车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步车容易造成意外伤害。把孩子放在学步车被很多家长认为是安全的,但孩子的活动受限,翻下楼梯等情况已经多次发生,家长一定要警醒。2001年美国儿科协会(AAP)发布了关于婴儿学步车的研究报告,指出了学步车造成的伤害和死亡事故,因此AAP也建议禁止学步车的生产和销售。另外,学步车已经被证实并不能帮助孩子更快地学会行走,反而会改变孩子自己本来的学习轨迹,阻碍运动协调能力的成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探索,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平安北京:【危险的学步车】据半岛网:2012年3月,青海西宁一名男婴坐着学步车滑下楼梯,当场死亡;2013年10月,山东青岛一名男婴坐着学步车玩耍撞翻暖水瓶,被开水大面积烫伤;2014年4月,广东东莞一名女婴坐着学步车从楼梯上跌落,摔成”植物人”……这学步车该不该用? @妇幼博士Dr韩:【婴儿床床围、摇摇椅、学步车,这三样别买也别给孩子用】这三样东西其实很多见,不仅能买到,而且很畅销,当然卖它们也不违法。但是...这些几样东西可以导致孩子受伤,甚至死亡。所以,别买,别用,不管它们被宣传的如何“科学”和“高端”。#Dr韩谈孕育#@丘理:【学步车既不安全也不利于婴幼儿学步】2011年卫生部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指出婴儿使用学步车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曾是发达国家造成婴儿跌倒死亡的重要原因。加拿大第一个实施禁止销售和使用学步车,后续美国等很多国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中国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我认为还是不用或少用学步车为宜。为什么学步车既不安全也不利于宝宝学步?先说学步车上安装的轮子很灵活,婴儿掌控不了,如果碰到椅子、茶几等障碍物时,很可能“人仰车翻”,一旦车翻了孩子的头着地(宝宝头部比例大,很容易头着地摔倒),严重的引起脑震荡,甚至有致命危险。车滑到一些危险地方,接触到危险物品如电器开关、插座插销、暖水瓶、炉灶、锅碗等,发生触电或烧伤的事也是屡屡发生。其次身体的平衡力和腿部肌肉力量是孩子学会走路的关键点,学步车里的宝宝一走动,车子就跟着移动,这样在学步车中的孩子不利于平衡能力的锻炼。而孩子在学步时是用脚尖随着学步车滑动向前移动的,这种“行走”并没有使腿部肌肉得到应有的锻炼,也不是正常的步行方式。所以还是不用或少用学步车为宜。@中国网直播:【#一岁娃坐学步车从楼梯上滚落摔伤# 爸爸:孩子离开我视线不到1分钟】2023年2月2日,广东深圳。王先生家的两个孩子跟邻居家孩子一起玩耍,他的小儿子刚满一岁,坐着学步车跟几个哥哥玩耍。谁知小宝宝跟着哥哥们来到楼梯间时,不慎从楼梯上连人带车一起滚落下去。王先生闻声赶来看到这一幕吓得够呛,赶紧跑下楼梯抱起小儿子。王先生表示,小儿子离开自己视线不到一分钟,谁知就发生了这样的意外,经过检查,小儿子头上摔了几个包,嘴角也流血了。回想起这件事,也让他后怕不已。@长沙政法频道:2023年1月19日,湖南长沙。小侄女从台阶上跌下,女子化身“闪电侠”扑了过去,自己摔得很痛,却拼尽全力护住侄女。网友:爱的速度。#侄女从台阶跌落女子飞扑接住#
推荐阅读:
✩ 裴洪岗:保护孩子,远离学步车
✩ Dr韩:学步车为什么不要用?学步推车能用吗?
✩ 夏天的陈小舒:哪些玩具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走路
✩ DrG科学育儿:学步车早被拉入黑名单,宝宝学步究竟咋做才科学?
✩ 丁香医生:这4种儿童用品,没用又费钱,最好不要买(新生儿手套+定型枕+爽身粉+学步车)
✩ 夏天的陈小舒:都说学步车不能用,那种可以由宝宝掌控速度的学步推车呢?是否也一样不安全?
✩ 童爸育儿:科普又科普,可还有家长购买!许多所谓的“意外”,往往都是家长心存侥幸造成的啊!
推荐阅读:
✩ 央视新闻:“遛娃神器”?坑娃!
✩ DrG科学育儿:″遛娃神器″变伤娃利器,这类儿童车多项检验合格率为0
@罗百竹:儿童床护栏和床围可能存在的风险,你注意到了吗?儿童床护栏和床围常见的风险包括:儿童夹伤风险,儿童窒息风险、以及儿童跌落风险。如果儿童床护栏产品上没有标注推荐床垫的尺寸,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忽视这些使用细节——护栏组合安装后与床垫之间形成的缝隙,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儿童窒息甚至死亡的伤害。监测信息显示,国内外都发生过护栏与床垫周围的空隙使儿童陷入,造成婴儿不幸死亡的相关案例。此外,如果儿童在床上玩耍过程中,将手指、四肢、头、颈和躯体等部位伸进相临护栏之间孔、开口和间隙当中,有可能造成夹伤。如果儿童床护栏高度不够,儿童在床上玩耍攀爬过程中,有可能翻出护栏;如果护栏产品的栏杆、围布等强度不够,护栏就容易产生形变甚至断(破)裂,极端情况下,有可能使儿童从床上跌落地面而受到伤害。@罗百竹:微信群里看到这张截图,群里一位妈妈说:姐妹们,我家宝宝昨天发生意外不在了。原因是围栏卡住脖子窒息了。我就想提醒一下姐妹们买围栏一定买四面,我家就是买的3面,头伸出去就卡在床头和床围的间隙。
@看看新闻KNEWS:为防止小女儿悦悦从床上摔下来,林女士花164元网购了一组防护栏。悦悦却因卡在护栏夹缝意外窒息,抢救无效死亡。林女士认为该产品设计有问题。而商家说要么是护栏没安装好,要么是家长看管不严。特别提醒:儿童用品黑榜+育儿误区,爸妈一定长点心!@罗百竹:上面的视频是发生在2019年的一次意外事件,但是这样的意外仍然出现在2022年!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看到这篇科普,从而彻底避免这类悲剧的出现。我随手一搜索就搜到这些类似的报道——✩ 裴洪岗:如果你还在宝宝使用床围,建议把它拆了
✩ 萌芽研究所BUD:别给宝宝用床围了!婴儿被床围卡住窒息身亡
✩ 林小暖:美国儿科学会提醒警惕,使用婴儿床围可能导致婴儿死亡
✩ 上海发布:儿童围栏不能变“危栏”!便携式床围栏抽检结果公布
@澳洲妇幼Dr韩:帮助降低婴幼儿猝死风险的安全睡眠要点——1. 仰睡;
2. 头面部无遮盖;
3. 无烟环境;
4. 安全睡眠环境:婴儿床内无枕头,无床栏防撞垫,无毛绒玩具等;
5. 与父母同房不同床;
6. 母乳喂养。
@知贝健康:安全睡眠环境长啥样?降低婴儿猝死综合症以及其他睡眠相关的婴儿死亡的风险。① 使用硬质的床垫,表面铺上大小合适的床单
② 在宝宝睡眠的区域内不使用任何枕头、毛毯、床围
③ 柔软的物品、玩具以及松软的床上用品不应在宝宝睡眠区域出现
④ 任何人都不能在宝宝身边抽烟
⑤ 确保没有任何东西盖住宝宝的头部
⑥ 无论夜间睡眠还是小睡,永远使用仰睡的睡姿
⑦ 给宝宝穿上睡衣,例如连体睡衣,此外,不要用毯子
⑧ 宝宝应该与父母睡在同一房间宝宝不应该睡在父母的床上或沙发上或椅子上,无论是独自睡觉还是和你一起还是和其他人一起
@罗百竹:这是2016年传遍妈妈群的新生儿侧睡,结果因为孩子翻不回来导致窒息死亡!这事情就发生在护理人员的眼皮子底下,那么小婴儿到底要怎么睡?看了这个视频你就知道正确答案是——仰睡,头朝上睡!儿童安全问题上不要心存侥幸!
推荐阅读:
✩ 怡禾健康:宝宝安全睡眠,我们要这样做
✩ 怡禾健康甘水根:睡眠是如何威胁宝宝的生命安全?
✩ 韩珊珊:孩子怎样睡更安全?美国儿科学会有新指南了
@罗百竹:宝宝趁家人不备攀爬储物柜,幸亏没有砸到孩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再次强提醒:这种柜子要钉在墙上!这种柜子一定要固定到墙面上,想当年宜家这个柜子出了多少事!幸亏这个家长反应足够快!@罗百竹:童爸提醒家长朋友们给孩子购买各种文具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尤其是校门口的小卖部里,各色各样的文具都有,有些网红文具容易被孩子误吞!特别是磁力笔这类文具,一旦误吞危害巨大,有些吞入后造成穿孔,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央视网:【严重级别!#央视曝光磁性文具安全隐患# 】#磁性笔抽查不合格率100%#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权威发布,中小学生用磁性笔安全隐患达严重级别,所有批次产品不合格检出率为100%。这类磁性笔大量被儿童及中小学生作为玩具用来玩耍。@央视网:【谨慎购买!#这款网红文具容易被儿童误吞#】#12岁男孩误吞网红磁性笔致胃黏膜损伤# 最近,一种磁性笔成为新晋“网红”文具,常被儿童及中小学生作为“玩具”来玩耍。记者花了50多元购买了一支炫彩磁性笔,收到货后发现产品没有任何使用说明。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内镜专家告诉记者,误吞磁力珠、磁性笔等玩具的患者,近几年增长明显,危害较大。上海一名12岁男孩小梦,因为误吞磁性笔导致腹部疼痛,所幸就医及时,通过消化内镜取出了多节磁性笔零部件,这种磁性笔对小梦的胃黏膜造成了一定损伤。@央视网:对于广大学生家长,市场监管部门给出了消费提示:①不给孩子购买使用磁通量过高的磁性笔;②避免购买造型独特、带玩耍功能的文具;③重点关注警示标志,不要购买没有中文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没有检验合格证明的文具;④根据产品标注的适应年龄段选购使用,家中有多孩的家庭要特别注意孩子使用文具时的看护。@医生魏玮:儿科学杂志一份报告说,美国儿童的纽扣电池意外伤害最近 10 年比上一个 10 年上涨翻倍了。现在大概每 75 分钟就有一个孩子因为纽扣电池去急诊。绝大多数都是误服的腐蚀伤害,少数是塞在耳道等情况。纽扣电池大小合适,亮晶晶的特别吸引孩子注意,很多电器遥控器的电池又容易被取出。反正就是很容易被孩子吃下去。跟绝大多数吃下去的东西可以安全排出不同,纽扣电池是能在消化液的影响下流出腐蚀性液体,能一路烧穿消化道管壁,造成各种难以挽救的瘘,伤害是巨大的。看住孩子不让他吞咽任何异物是不太可能的,但起码得看住他们不要吞咽危险的东西。能不用纽扣电池就不用,一定要用的话就用那种可以完全封死在电池仓里的,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换电池。推荐阅读:
✩ 丁香园李晓鹏:又来一例!熊孩子吞下纽扣电池后住院了!
✩ 童爸育儿:我家宝宝拉出来了一个纽扣电池!吓死我了!!!
✩ YouTube:模拟视频——如果不小心吞了纽扣电池,会发生什么?
@罗百竹:健康群宝妈咨询煤气中毒。煤气中毒一般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当汽油、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木材、木炭、煤炭、煤球等燃料燃烧(特别是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在密闭的空间内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头痛、头晕、恶心、意识模糊、非常疲倦、昏倒,甚至死亡。最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发生于农村家庭里燃烧煤球、高度封闭的狭小空间里使用煤气热水器(不完全燃烧)、自家车库里没有熄火的汽车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输氧治疗,给氧途径各异,包括:经过盖住口鼻的氧气面罩、呼吸机可帮助您经由一根沿咽部置入的导管来呼吸、高压氧舱。
@罗百竹:这里需要提醒,目前家庭里使用的管道燃气或者煤气罐,里面的气体一般是天然气(甲烷等)和液化石油气(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不含危险的一氧化碳,这些气体毒性很小,但是大量泄露会有窒息和爆炸的风险!而爆炸需要达到爆炸极限和同时遇到火花两个条件。这些燃气只有在密闭空间里不完全燃烧的时候才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从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天然气本身无色无味,但是在供气时会添加一种“臭”味剂,以便在泄漏时识别,所以管道燃气泄漏会发出一种“臭鸡蛋”的味道。
UpToDate临床顾问:一氧化碳(CO)是无臭、无味、无色、无刺激性气体,碳氢化合物不充分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中毒常见且可能致命,可造成永久性神经系统影响,并且很可能因非特异性流感样临床表现而漏诊。
春节将至,烟花爆竹的“禁”与“放”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但是我旗帜鲜明支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很多人会半夜燃放烟花爆竹,始终存在扰民问题,此外还存在意外伤害和火灾风险。放烟花爆竹非常危险的,多少孩子因此炸伤手指、身体甚至炸瞎眼睛!宁波已经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好多年了!但是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以及大年初五(宁波这里是初五迎财神),就有人会在晚上、半夜24点、凌晨五六点燃放烟花爆竹,屡禁不止!宁波还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但实际上我们距离一个文明的社会还很遥远!在童爸育儿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 【烧伤】【烫伤】【外伤】【头部】,就能看到全面的科普笔记。每年春节,门急诊的炸伤烧伤数量都会猛烈增加!根据一些医院的统计数据,手炸伤的比例相对较高,约占到所有炸伤烧伤门诊量的36%左右。眼睛炸伤和头面部耳朵炸伤的比例分别约占19%左右。过年时燃放烟花爆竹,请务必牢记以下安全要点:12岁以下的儿童应被禁止燃放和接触任何烟花爆竹,以确保他们的安全。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在燃放烟花爆竹时都应戴上护目镜,以确保眼睛免受可能的伤害。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因此建议所有人都佩戴耳塞,以保护听力不受损害。在点燃烟花爆竹时,切勿用手直接拿着或将它们放在口袋里。应使用适当的工具或方法,确保安全距离。切勿将点燃的爆竹扔进下水道、井盖或其他可能引发危险的地方。请务必从正规的销售点购买烟花爆竹,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美国儿科学会:教孩子不玩火柴、打火机和烟花爆竹,并且不要将此类物品放在孩子够得到的地方。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即使是小孩玩的烟花也不行。不要让孩子接近任何一种烟花。美国儿科学会鼓励孩子和家长欣赏公共的烟花表演,而不要自己放烟花。事实上,美国儿科学会支持颁布禁止售卖烟花爆竹的法规。@罗百竹:看到罗荃医生公众号这段话——“不要让孩子玩烟花爆竹!不玩不会后悔,玩了,是有可能后悔一辈子的!春节,平安比快乐更重要!”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次提醒——春节期间不要让孩子玩烟花爆竹!如果孩子真的很想放烟花爆竹,家长必须全面评估各种烟花爆竹的风险——例如有的可能会烧伤孩子的皮肤和脸(例如仙女棒),有的会炸伤孩子的手指(例如鞭炮),有的甚至可能会炸伤孩子的眼睛(例如二踢脚/礼花弹/加特林等)!别说孩子了,每年春节都有很多成年人都被烟花爆竹炸伤的新闻啊!希望家长能意识到各种烟花爆竹潜在的各种伤害风险!例如看起来很温和的“仙女棒”,其中心温度也逼近500℃,“浪漫”背后潜藏着很大的危险!
@罗百竹:在童爸健康群里,有位宝妈分享了一个孩子被烟花烫伤的案例——怡禾健康公众号烧伤外科万江波医生回复孩子玩手持烟花手指深二度烧伤的问题。健康群宝妈:孩子玩手持烟花的时候发生意外,把手指烧伤,在医院专科看诊,同时咨询了怡禾健康公众号的万江波医生,把问诊情况跟大家分享一下。水泡太大,液体没办法自行吸收,或者在摩擦中容易破裂,不好护理。孩子玩的是仙女棒那种手持烟花,其火星温度非常高,可以把衣服烧个洞,是我们大意了。医生说两周内能好的话,长疤的概率就低,现在能做的就是做好换药和护理。因为是在手指,不能掉以轻心。希望大家注意安全,平安过年。温馨提示:网络咨询意见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临床诊疗,病情如有恶化,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语音转换后可能存在错误,译文仅做参考。@罗百竹:健康群宝妈咨询儿童头部损伤,我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儿童和青少年头部损失”的患者教育,强烈推荐阅读。UpToDate:儿童和青少年头部损伤的原因是什么?年轻人头部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
● 跌落
● 车祸
● 自行车事故
● 运动
● 击打或其他类型的身体虐待
儿童的大多数头部肿块可自行恢复而不出现问题。但是,头部受到猛烈撞击的儿童可发生严重问题。例如,某些头部损伤的儿童会出现一种轻度的脑部损伤,称为“脑震荡”。
我应何时联系医护人员?如果孩子撞到头部,而且损伤不只是轻微的肿块,则应该联系医护人员。如果孩子撞到头部并有以下情况,应立即就诊:
● 从3-5英尺以上的高处跌落
● 年龄不足6个月
● 多次呕吐
● 出现抽搐或昏厥
● 剧烈头痛或头痛逐渐加重
● 有行走、说话或视物困难,似乎有意识模糊,或有让人担忧的行为异常
● 一段时间后仍然头晕
● 鼻内或耳内流出血液或水样液体
● 持续按压伤口10分钟后仍继续出血
● 任何身体部位的无力或麻木
● 非常烦躁或不停地哭泣
● 难以清醒
● 受到了猛烈撞击或被高速移动的物体所撞击
孩子头部受伤后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吗?是的,您可以。如果损伤不严重,您可以:
● 让孩子躺下,做些安静的事情或小睡
● 如果发生呕吐,饮用清流质
● 如果损伤处出血,可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按压,持续10分钟。
● 用冰块或冰袋冷敷肿块或肿胀区域,持续20分钟。
● 给孩子使用缓解疼痛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Tylenol等)或布洛芬(商品名:Advil、Motrin等)
孩子头部受伤后,您应密切观察他的情况。若损伤加重或孩子开始出现行为异常,应立即联系医生。您也可直接带孩子前往医院。
我的孩子应接受哪些检查?医护人员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症状和个体状况确定应进行哪些检查。大多数头部受伤的儿童无需接受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或MRI。尽管如此,若医护人员怀疑孩子有严重损伤,可能安排CT扫描,可显示脑部和颅骨的详细图像,还可显示有无内出血或骨折。
如何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头部损伤?这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孩子有哪些症状。一般来说,医生可能仅会对孩子采取观察等待的措施。
我的孩子在头部损伤后可恢复正常活动吗?这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如果孩子发生了震荡伤,则应在医生允许后才能运动。如果孩子曾连续发生两次头部损伤,恢复正常活动前请先咨询医生。
儿童和青少年头部损伤可以预防吗?有一些安全技巧可降低孩子发生头部损伤的几率,包括:
● 坐在自行车座或自行车拖车上时都戴上了头盔,头盔尺寸应当合适(图2)。如果头盔已经受到过撞击,应丢弃。
● 如果尚不能单独骑自行车,骑车时应密切监督。
● 在孩子能控制自行车前,不要在街道上骑车。儿童还应该能够遵守交通规则。
● 在身高达到4英尺9英寸前,乘车时应坐汽车安全座椅或增高座椅。确保座位有安全保护装置,并且都恰当地部署到位。
● 保证孩子不摔下楼梯和跌出高于一楼的窗户。门和防护装置可保护幼儿。
● 知道横穿街道时应如何观察左右方向的车辆。幼儿不应独自横穿街道。
● 玩滑板、滑雪或进行其他运动时佩戴安全装置,包括头盔、护齿器,以及眼镜或护目镜。
浙大儿院创伤外科副主任赵国强提醒,家长不要在窗户边上放椅子和凳子,尽量不要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平时也要注意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针对儿童交通意外伤防范,赵国强提醒,父母的交通安全意识很重要,带孩子外出时应尽量避免乘坐电动车出行,尤其在雨雪天气,更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假期孩子玩滑板、平衡车、自行车等各类运动时,也要注意带护腕、头套,做好防护措施,家长应在旁看护,防止造成运动性损伤。儿童吃瓜子、花生、零食时被呛到怎么办?“如果儿童发不出声音,无法自主将异物咳出,需要第一时间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童爸提醒:在微信公众号【童爸育儿】的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头部】,就可以看到全面的科普笔记。推荐阅读:
在中国,意外伤害是5~14岁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其中溺水是主要原因。而往往,家长们认为较为安全的区域/游泳场所,却溺水事件频发!家中是幼童溺水事件的高发地!浴盆、浴缸,甚至是水桶,如果里面有水也是很危险的,婴幼儿缺乏安全意识,一个“倒栽葱”就可能引发悲剧!此外,我个人反对带婴儿去母婴游泳馆,因为在这里发生溺水的意外事故实在太多了!如果是亲子玩水,那么父母的目光不能离开水里的孩子——仅仅二三十厘米高的水就能淹死孩子,仅仅两分钟脱离大人的视线就可能造成溺亡!
1、溺水是造成婴幼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大多数婴儿在浴盆或浴缸中溺水,而1~4岁的幼儿则往往在游泳池中溺水。然而,很多这个年龄的孩子也会在小溪、河流以及湖泊中溺水。5岁以上的孩子最容易在河里和湖泊中溺水,但是这种情况在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有所不同。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即使只是很少量的水,如浴缸或厕所里的水,也有可能让孩子溺水。2、你应该做什么?立即把孩子从水中捞出,然后检查孩子是否还能自主呼吸。如果已经不能自主呼吸,立即给孩子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如果还有其他人在场,请他给急救中心打电话,但是不要花时间去找人打电话,也不要浪费时间尝试从孩子的肺脏里挤出水。集中精力通过心肺复苏术抢救孩子的呼吸,直到他可以自己呼吸为止。在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孩子吐出吞下的水很正常。只有当孩子重新建立自主呼吸后,你才可以停下来寻求急救中心的帮助。拨打120,医护人员到来后,如果需要的话,他们就会给孩子吸氧,并继续实施心肺复苏术。3、一个孩子从非致命性淹溺中恢复之后的情况取决于他缺氧的时间长短。如果只是经历了轻微的缺氧,那么很有可能完全康复。缺氧的时间越长,对肺脏、心脏以及大脑的损伤就越大。对心肺复苏术反应不佳的孩子可能问题更严重,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把心肺复苏术做下去,因为持续的心肺复苏术已经救活了很多被淹没在冰凉的水中很长时间、看起来没有救的孩子。4、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和4岁以下的儿童,家长和看护者千万不能把孩子单独留在有浴盆、水池、浴缸、浅水池、灌溉渠或其他盛水器皿的附近,或者在这些环境的附近将孩子交给别的孩子照顾——哪怕只是一会儿。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应实施“触碰式监督”:意思是当孩子在水里或者接近水的时候,负责监督的成年人应该距离孩子一臂之内,并随时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监督孩子的成年人不应该同时做一些让自己分心的事,例如,打电话、聊天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家务。5、家庭游泳池旁边必须装栅栏,防止孩子在家里的时候自己跳入游泳池。栅栏至少需要达到1米的高度,保证孩子无法爬上去,栅栏上的入口都应是可以自动关闭的,而且门可以自动上锁。父母、看护者以及泳池主人都需要学会心肺复苏术和游泳,并且在游泳池旁边安装一部电话以及通过相关质量认证的救生设备(救生圈、救生衣、牵引棒)。6、幼儿、智力障碍的儿童以及患有癫痫的孩子特别容易溺水,但是所有孩子——如果他们在水边的时候没有得到密切的监护——均非常容易溺水。即使一个会游泳的孩子也有可能在很浅的地方淹死。记住,孩子需要时时刻刻被监护着,游泳课并不能被视作防止孩子溺水的途径。童爸提醒:在【童爸育儿】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发送关键词——溺水,就可以可以看到完整的科普笔记。
推荐阅读:
✩ 童爸育儿:这7个溺水视频!广东揭阳一小女孩在母婴游泳馆溺亡,拼命挣扎而旁边两位成人浑然不觉!
✩ 自得欣然:玩蹦床安全吗?
@罗百竹:在家门口玩这种常见的游乐项目竟然会有生命危险?你家孩子可能也玩过!充气城堡最怕强风,出现过多起死亡案例了!小区门口那种临时搭建的充气城堡,很多家长都带孩子玩过吧?那种充气城堡几乎可以说100%不合格,有大风的情况下极度危险。只要搜索一下“充气城堡”,就会发现充气城堡意外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也有很多儿童死亡案例!例如2021年在我国山东和澳大利亚都发生过死亡案例。
@罗百竹:每年都会看到户外临时搭建的充气城堡出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以往的安全事故大多是因为强风天气,充气城堡侧翻造成孩子受伤甚至死亡,这次看到孩子被防护绳勒住导致窒息身亡的案例。即使没有大风天气,孩子在这类软软的充气城堡上跑跳,也容易因踩踏或挤压而受伤。虽然国家已于2023年7月已经出台了《充气式游乐设施安全规范(GB37219-2023)》,但作为家长真的很难判断商家是否已经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欢玩充气城堡,你可以咨询商家他们的充气城堡是否符合我国安全规范,你也可以根据这个安全规范来做基本的判断。
✩ 童爸育儿:在又出事了!在家门口玩这种常见的游乐项目竟然会有生命危险?
✩ 童爸育儿:5岁男孩充气城堡玩耍被绳网勒住身亡!警惕充满安全隐患的户外临时游乐设施!
@都市快报:【#徒手接娃男子称不要任何形式答谢#】昨天,嘉兴桐乡的沈东、陆晓婷徒手接住6楼跌落女童的事迹被全网点赞。橙柿记者获悉,今天上午桐乡市公安局见义勇为行为确认小组已经对两人见义勇为行为进行了确认,并颁发了证书。女童爸爸告诉橙柿互动,女童目前已经从当初惊吓的状态恢复过来了,等孩子康复后,会带着她去当面感谢两位好心人。沈东表示,不要任何形式答谢,只希望等孩子出院后可以让他抱着合个影就好,留个纪念。@齐鲁晚报:#坠楼女童说叔叔像妈妈那样抱住我#【从6楼坠落女童好转 清晰记得是叔叔阿姨救了她:“像妈妈那样抱住了我”】7月19日,浙江桐乡一名3岁女童从6楼坠落,挂在2楼广告牌上后再次滑落,楼下的沈东徒手将孩子接住,与沈东一起参与救助的还有他的同事陆晓婷。目前女童病情稳定,她形容叔叔“像妈妈那样抱住了我”。童爸点评:3岁女童从6楼坠落,先摔到了2楼广告牌上有了一定缓冲,又继续坠落到1楼,再被沈东和陆晓婷接住!而且事后孩子并没有受到太大伤害,这个女童实在太幸运了!而90后的沈东和陆晓婷是真的英雄——他和她在几秒之内凭借本能做出了英雄的举动,不仅仅是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整整一个家庭!但是孩子的监护人也应该重视儿童安全:1、有孩子的高层家庭要给窗户加装安全网;2、绝对不能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我们不能奢望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么好的运气,我已经见过太多高空坠落的悲剧了。@农民频道:【#7岁男童不慎5楼坠落妈妈崩溃自责#】5月11日下午,河北保定,一名7岁男童在5楼家中玩耍时不慎坠楼,导致颅骨及全身多处骨折。孩子妈妈告诉记者,他们是山东临沂人,在保定打工。事发当天,妈妈外出留下孩子自己在家,结果悲剧发生。目前,孩子已被医院下达了5次病危通知书,目前仍在ICU抢救。记者了解到,孩子爸爸每月打工收入4千左右,妈妈没工作,这些钱仅够租房、上学和生活费。面对突如其来的悲剧,妈妈崩溃自责不已。2021年7月,我也看到一则类似的新闻,但是不是每次都会有这样的好运气!——荔枝新闻:【好险!7岁男童被锁家中5楼坠落奇迹生还】。近日,宿迁的王女士上班前,把7岁的孙子小晨独自反锁家中,小晨在窗户边玩耍时,不慎从5楼坠落。路过的赵女士看到后,赶紧将小晨扶起来并帮助联系其家人。好在前一天下雨,居民楼附近的土地松软,起到缓冲作用,小晨身体并无大碍。童爸点评: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很多人在高层养猫都要封窗的因为担心猫会掉下去,再次提醒——任何时候不能把孩子一个人单独留在家里,而家里有孩子必须安装安全网!太多儿童意外事故都是因为家长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导致的。在美国许多州都规定不能把12岁内的儿童单独留在家里,父母让12岁以下儿童单独留在家里是违法行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被警察知道,不但孩子可能会被相应的社会福利机构或警察带走,父母还会被起诉“危害孩子安全罪”。详情:《让孩子单独在家?亚裔因忽视这一点被警方重罪逮捕!》。
推荐阅读:
✩ 让孩子单独在家?亚裔因忽视这一点被警方重罪逮捕!
@人民网:【#男子骑车被路边风筝线割伤眼睛#】近日,安徽合肥,家长和孩子在路边放风筝,男子骑车路过被风筝线割伤,双眼鲜血直流。提醒:放风筝一定要选择开阔平坦、远离人群、远离障碍物的地带。https://weibo.com/2286908003/MF6pRc3Ir | |
童爸点评:绷紧的风筝线是非常危险的,既不要伤害到别人,也不让自己的孩子收到伤害!中国消防这段视频告诉你绷紧的风筝线有多可怕,放风筝时小心风筝线变利刃!此外,放风筝还要注意千万别碰到高压线,这是有很大风险的。@中国消防:#放风筝时小心风筝线变利刃#【一组实验告诉你#绷紧的风筝线有多可怕#】风和日丽,是春游、放风筝的好时节。不过,千万别小瞧这细细的风筝线,它可是飘在空中的隐形杀手,“蓝朋友”做实验显示:胡萝卜、苹果、生肉等穿过紧绷的细线时,食材瞬间被切开,风筝线秒变“利刃”。大家户外活动时,千万要小心!@罗百竹:这是我在微信群里看到的一段转发的聊天记录,提醒家长们都要关注这个儿童安全问题!下面内容是一位宝妈在群里说的:我们小区昨天晚上有个男孩在楼下玩,花坛里地灯漏电被电到了,120来抢救了两个小时也没救回来,才11岁。妈妈带他下楼玩的,就一瞬间,孩子就没了。我以前都不知道,地灯漏电也能电死人,就是一个这样的地灯!这个灯平时都不亮,小孩们喜欢翻进花坛里,说是秘密基地,我娃也翻进去过。哎,想想我平时带娃也有点太大条了。十来岁小孩,正是疯跑的年纪,家长也不可能一直跟在身边。物业的责任应该更大一点,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了。所以也给大家提个醒,跟孩子说好远离地灯、裸露的电线!
太揪心了,小孩刚被电到他同学就发现了,连忙喊大人,小区里有医生立马就下来做心肺复苏了,120没两分钟就来了,就地抢救两个小时,医生手都推出泡了,孩子妈妈一直瘫在地上喊着孩子名字。哎,我真的从昨晚一直难受到现在……谁能想到这么一个普通的花坛能要了孩子的命呢?
健康群班长猫妈:景观的人说36V电压以上就可能致命伤。以前安装的景观灯,有的线路还暴露在外,这种安全事情还不真不少。搜索后就能发现:
童爸点评:意外漏电引起的安全事件真的很多,除了孩子用金属捅电源插座或者电动车电源插座之外,喷泉水下照明灯漏电和景观灯漏电也是这类事件的高发领域。除了家长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远离这类危险外,也要从想办法从制度上杜绝。例如要规范景观灯具供电系统的接地漏电保护、安全布线和危险标识。此外,户外景观灯的电源电压是否可以限制在36V的安全电压之下?最好能限制在12-24V电压。如果你的小区有户外景观灯,可以向物业咨询是否在安全电压范围。@信号财经:【#女孩将筷子插电座致9根手指被切#】近日,重庆,小女孩玩耍时误将不锈钢筷子插进插板,导致双手被严重电伤。手术切除手指后,小女孩在病床上伤心的表示以后不能画画写字,也不能自己吃饭了。小女孩母亲表示,孩子手指失去知觉,到医院就诊后只能切掉,现在自己后悔已经来不及,以后自己会照顾好孩子,也提醒家长们日常一定要看护好孩子。【2022年11月】
童爸点评:小女孩将不锈钢筷子插进插电板,双手严重电伤被切9根手指!其实这样的事故完全可以提前预防,彻底避免!2017年4月,第三版插座新国标正式上线,要求插座的插孔处必须增加防止意外的安全保护门。如果家中有儿童,家长牢记要买带有双动保护安全门的新国标插座,家里的配电箱也应该安装漏电保护开关,甚至有些插座都带有漏电保护功能。家长可采取下列措施来帮助预防孩子发生触电意外事故:● 不要使用老旧劣质插排,使用有双动保护安全门的新国标插排。
● 给所有不用的插座都装上儿童安全盖(电商有售)。
● 将金属电线、金属物收纳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 要教育儿童警惕触电风险了解触电后果。
● 家里的配电箱一定要装漏电保护器。
● 避免在洗澡时使用电器。
● 遵照说明书使用电器。
推荐一些热门点评:
@DadJerry2017:家长的安全意识问题,家长坑娃负全部责任,有了孩子后还是使用老旧劣质插排,没有双动保护门设计,也没有看护好孩子,孩子好奇使用不锈钢筷子插入插排导致悲剧发生!
宝妈留言:家在农村,前年暑假的时候,我家前面有个一岁多的小男孩,跟着他哥哥去别人家玩,没有大人,他拿人家织毛衣的针(铁的)往插座里面插,被电死了。还好他哥和另外一个孩子没去拉他,不然后果更严重。
家长点评:我给宝宝看了小孩烧掉手指的图片,告诉他玩插座的后果…孩子表示以后都不敢了。
UpToDate临床顾问:电击伤相对常见且往往可以避免,其中一小部分是雷电击伤。随着电击武器的广泛应用,它们引起的损伤也在增加,但很少造成严重损伤。电流的直接作用、电能转换为热能以及机械性钝挫伤都可导致组织破坏和器官功能障碍。电击伤的临床表现因电击强度和触电时长而异,可能只有轻微的浅表皮肤烧伤,也可能有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严重触电后,有些损伤最初可能不太明显,必须频繁重新评估。许多重度电击伤后心搏骤停(SCA)的患者都需要长时间心肺复苏,因为他们通常年轻且结局一般优于其他原因导致SCA的患者。最常受累的器官系统包括:• 心脏–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罕见。
• 皮肤–皮肤烧伤程度可从浅表烧伤到Ⅲ度烧伤不等。不能用表面损伤来衡量内部损伤程度,因为轻度皮肤受累的患者也可能存在广泛内部损伤。雷电较少造成深层损伤。
• 肌肉骨骼–重度热损伤可导致骨膜烧伤、骨基质破坏以及骨坏死;患者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软组织和肌肉损伤,这或许会导致横纹肌溶解或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 肾脏–横纹肌溶解可能会导致血色素诱导性急性肾损伤。
• 神经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均可受损;临床表现包括昏迷、记忆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混合型外周运动和感觉障碍等。
• 血管–患者可发生血管损伤,从小静脉凝血到大动脉血栓形成均有可能;血管损伤征象可能会延迟出现。
• 其他–在遭受严重电击后摔倒或被抛出的患者可发生严重创伤;白内障、前房积血和玻璃体积血都有可能发生;雷电击伤后常出现鼓膜破裂。童爸提醒:关于电击伤,可以在我的公众号【童爸育儿】的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 电击、烫伤,就可以看到最新版本的科普笔记。
推荐阅读:
✩ 四川雷士:什么是插座的儿童安全保护门?
✩ 充电头网:新国标插座安全门大拆解 原来这样设计才安全
@澎湃新闻:#南京起火小区居民发声#【南京一小区凌晨突发火灾4人死亡,居民称此前也曾发生火灾】#南京小区火灾疑电瓶车充电引发# 2024年2月23日凌晨4时许,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6时许明火被扑灭,火灾致4人死亡。小区居民告诉澎湃新闻,疑因架空层电瓶车充电起火,火势上蹿,致多楼层起火,该小区之前也发生过火灾。
@封面新闻:【#起火小区居民回应四年前发帖预警#:“遗憾没能挽救到遇难者”】#发帖预警网友称没救到人很遗憾# 2月23日,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造成15人遇难44人受伤,初步查明火灾系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车处着火引发。小区居民马林@半穷不穷的小杆子 ,在2020年、2021年曾两次发帖公开喊话物业和社区,称大量电动车堆放电梯间、业主推电动车进电梯,火灾隐患大,自己多次反馈无果。他在最后一次发帖之后不久搬离了小区,“那是个拆迁安置小区,帖子提到的情况太普遍了,当时就感觉早晚会出大事。”马林说,很遗憾他的呼吁没有挽救到那些遇难者。@黑夜之睛滚雪球:1、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是拆迁安置房,住宅楼密集,小区管理较乱,无论是交通还是停车都是混乱一团。高层凌晨着火很难逃生,那时人还在睡梦中。2、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不止一次火灾,以前已发生过着火,拆迁房很密集,一栋楼几百户人,这个小区流动人口大,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多。3、疑似是架空层充电桩失火烧到楼里面了。21楼着火连着22、23楼一起着了起来,隔壁楼也顺火势着了起来#南京雨花台区高层火灾#@财入门:我住的小区,同楼层一户老人家,门口摆满了箱子柜子,有木头柜子、纸箱子、泡沫箱子,摞了两米高。物业检查的时候也拿他们没办法,顶多简单收拾下,检查过去了又都摆满了。我看物业也拿他们没办法,咋整?电动车进电梯推上楼的也有。这种够不上违法但有安全隐患的事情还真是不好管理。#社区回应火灾小区曾被举报有失火隐患##起火小区居民回应四年前发帖预警#@DadJerry2017:说得这些案例,其实都是违法行为,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订版)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就看你愿不愿意报警处理了,电动车进电梯或者楼道,在深圳报警是会出警处理。童爸点评:目前官方通报为——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梁军介绍,火灾原因初步查明,系因一层架空层电动车起火引发。但是为什么一层架空层电动车会起火?电动车起火后如何烧到了二三十层楼?是什么导致高层人员没能及时疏散?网上有很多关于火灾自救的内容,朋友们可以用几个免费的ai问答app搜索获取这方面知识,例如:通义千问、讯飞星火、文心一言app等。这类火灾,重点还是在于预防。我相信各地政府部门,都会对容易起火的电动车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2021年我在新浪微博发过这一条内容——
@罗百竹:#儿童安全# 夏季警惕电动车起火的事故!电动车短路后30秒出现明火,3分钟火焰温度1200度,火势达到顶峰,滚滚浓烟有毒!居民一旦吸入3-5口剧毒气体就会昏迷,随后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 观察者网:痛心!3名儿童掉入化粪池不幸离世
✩ 宁夏一儿童掉入化粪池,施救的爷爷和爸爸相继殒命!化粪池为什么如此毒?
✩ 7岁女孩喷泉玩水后下体失血休克!喷泉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提醒假期不要让孩子将小区水池、公共景观喷泉当作戏水池!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12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安全座椅或安全增高坐垫,13岁以前不得坐副驾驶。AAP 强调2岁内的宝宝都需要待在后向安全座椅内。@人民日报:浙江宁波,等红灯时孩子车窗掉落,司机浑然不知……驾车离去。几秒钟后后面的车紧急刹车挡路救了孩子一命…过往的车辆纷纷停下,几乎在同一时间打开车门,为平凡而善良的人点赞!https://weibo.com/3169721372/LEXJmmy30 | |
童爸点评:先要为后面的这些司机点赞!不过孩子坐车有没有使用安全座椅?不系安全带?可以随意开关车窗?家长没有教育孩子坐车时不能把头探出车外?是否应该追究家长的监管责任?!我国的法律还是不健全,这种一点监护责任心都没有的家长就应该坐牢啊——唯有如此,才能真的保护儿童安全!网友评论:后来帮挡路的车子不光是“救了孩子”,而且救了其他后面的大量无辜司机!@1024专员: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家长瞬间的疏忽造成惨剧的发生!朋友们可以在微信环境下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观看,也可以复制视频链接发给微信好友点击查看。https://weibo.com/1990821721/MFzPrfla5 | |
童爸点评: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家长瞬间的疏忽造成惨剧的发生!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一切并非巧合,而是避开了所有正确的选项——1、女子抱着孩子坐副驾驶,小宝宝没坐安全座椅,毫无安全意识;2、把学步期的孩子直接放到马路边上,而不是抱起来或者牵住手;3,司机不观察后视镜和周围情况就起步;4、出事后先巨婴式哭天喊地,后抱起重伤小孩使劲摇晃,最后情绪失控。意外当然是家长不能提前料到的事情,但是绝大多数意外总是会出现在那些不重视儿童安全,把孩子置于风险之中的情况。
推荐阅读:
✩ 童办joywithyou:安全座椅完全指南
@罗百竹:2021年9月24日看到新浪微博一条热搜:【#哥哥察觉异常发现妹妹车内身亡#:好久没看到妹妹了】
新京报的报道如下:9月21日,广东深圳宝安福海街道塘尾村一名女童长时间被困车内,经抢救无效死亡。邻居李女士称,21日女童及父母曾外出吃饭。女童的哥哥向父母询问长时间未见到妹妹,父母才意识到女儿不见了,经过寻找16点多在自家车上找到女童,但是当时已经死亡。
9月26日这个事件继续登上热搜,@央视网快看报道:【#女童车内窒息身亡父母或被追责#】#女童车内身亡父母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 9月21日,深圳一名3岁女童被长时间困在自家车内窒息身亡,该事件引发网友热议。央视网记者连线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张新年律师进行案件分析及解答。张律师表示该案件确实存在疑点,女童车内身亡父母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按照刑法规定是可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节较轻可以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张律师认为,该案件的难点是这个事情到底是意外事件,还是父母故意犯罪或是因其疏忽大意,而构成的过失致人死亡。
童爸点评:正常情况下,孩子的父母当然不会这么大意,但是所谓意外就是有极低的概率性啊,就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的!父母只要不是故意把3岁孩子单独留在车里,法律应该不会追究过失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但是父母一生都要活在悔恨中!我无意再去批评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但是要再次提醒更多家长,要避免把孩子遗忘在车里!1. 锁死车门离开车前检查后座,确保所有孩子均已下车;
2. 开车时避免分心,尤其不能在开车时使用手机;
3. 当日常活动发生变化时,例如其他人开车或选择不同的上班/送孩子的路线时,要格外警惕;
4. 送孩子去幼儿园/学校时,如果孩子迟到10分钟以上,让老师打电话告知家长;
5. 将手机、包或钱包放在后座上,以便在到达目的地时检查后座;
6. 由别人开车接送孩子时,请确保孩子已安全到达;
7. 停好车后将车锁好,防止孩子好奇误入车内后将自己锁在车里;
8. 将车钥匙放在孩子没办法够到的地方;
9. 教导孩子汽车不是安全的玩耍场所 ;
10. 锁定后排座椅,防止孩子从车内爬入后备箱;
11. 提醒孩子不要在车内(尤其是后备箱)玩“捉迷藏”游戏;
12. 找不到孩子时,请务必检查汽车,包括后备箱。
推荐阅读:
✩ 裴洪岗:把孩子独留车内,到底有多危险?
✩ 怡禾科普:预防孩子被遗忘在车里,这些安全事项要牢记
@卓正医疗宁连珍医生:暑假来临,儿童安全需注意!孩子多少岁之前,不能独自过马路?一般来说,10岁以前的孩子,建议需要家长牵着过马路。年幼的儿童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往往也缺乏安全过马路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安全过马路,需要神经系统发展到能够用周边视觉看汽车、能够定位声音、能够判断距离和速度。日常我们可以多教孩子安全过马路的知识。
@罗百竹:太小的孩子不能单独过马路,一般八岁以上儿童才有一定能力判断风险大小,12岁以上儿童才有完全的能力过马路或者骑自行车上路。
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一个交通事故视频,看完后我相信你会明白——为什么坐车要系安全带,而儿童要做安全座椅?!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侥幸心理,只有严格遵守交通法的规定,才是真的对家人好,对孩子好!@1024专员:丈夫开车打瞌睡,妻子飞出后当场拦腰身亡!监控拍下事故全过程…… 视频链接:https://weibo.com/1990821721/N4mAm4Bn2 | |
@都市快报:#女子关车窗致女童脖子被夹30秒# 这个视频让人揪心!一女童伸头探出窗外,女子升窗夹了脖子,还好发现及时......监控显示,事发时间为6月7日17时45分,女童将头探出窗外时,女子升窗夹到了她的脖子。现场其他人看到这一幕后,立刻提醒女子,女子将车门打开,随后将车窗摇下,女童才哭出了声音。对此,网友质疑“为什么没有安全座椅”和“车辆是否有防夹功能”。提醒:开车管好孩子,任何疏忽都可能致命!via橙柿互动视频链接: https://weibo.com/1847582585/N4kwwpoWR | |
童爸点评:太多人不重视交通安全。意外就是指不能提前料到的事情,但是绝大多数意外总是会发生在那些不重视儿童安全,把孩子置于风险之中的情况。严重的安全事件可能会让一家人生死相隔,而轻微的安全事件也可能会让孩子受到外伤和心理伤害。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侥幸心理,只有严格遵守交通法的规定,才是真的对家人好,对孩子好!@罗百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在道路上骑自行车。即便孩子年龄超过了12岁可以骑自行车上路,如果孩子还在上初中(12-15岁),我也不建议在路况复杂的情况下快速骑行——特别是这种汽车和自行车没有隔离的道路上!孩子的安全风险意识往往不足,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其风险包括撞人和被撞。12-15岁孩子骑自行车,一定要走非机动车道,车速不能太快,过马路不能闯红灯,尽量要推行,十字路口一定要仔细观察四个方向有无来车,特别要注意右转车辆!城市里道路交通的危险无处不在!童童刚上初一时骑过几天自行车,开学第三天,他早上骑自行车去上学,刚出小区就因为躲避其他自行车结果翻车了,最后撞到了栏杆上,下巴又磕破了。详情:《童童磕破了下巴,缝了11针!我也要学习外伤和疤痕的科普笔记了!》。@南国早报:日前,一名男孩骑自行车撞倒一名幼童的视频热传。有网友称事发南宁市汇东星城小区,被撞的幼童年仅两岁,后经医生抢救无效不幸身亡,男孩家里准备卖房赔偿。经记者核实,此事发生在湖南长沙一小区。https://weibo.com/1990821721/Mc9gKxr7N@中国新闻周刊:【#骑友提醒儿童骑行应格外注意#】#警方回应父亲带娃骑行遭碾压# 2024年8月11日,河北容城县,据报道,一父亲带儿子跟团骑行时,男孩不慎摔车,遭对向行驶汽车碾压。视频显示,男孩倒地不起,一男子疑似当场殴打司机逼其下跪。车辆行车记录仪显示,汽车时速为52公里/小时,事故发生时车辆两侧均有骑行者。8月13日,@中国新闻周刊 从当地公安部门了解到,此事交警部门正在处理。此前,有网友曾在该父亲的骑行视频下留言,提醒群骑应不紧跟、不并行,指出小男孩跟车太近易追尾,该父亲回复网友表示是在“蹭风”,想带孩子骑车减肥。目前,该视频账号内容已不可见。一名骑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公路自行车其实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运动,职业比赛都会经常出现人员伤亡,不建议盲目跟风参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该骑友介绍,近年来也有不少“小孩哥”参与骑行,虽然骑行圈内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但未成年人有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建议应该特别注意。例如网友提到的跟骑距离太近,其实是骑行圈很常见的“蹭风”行为,以减少风阻节省体力。但“蹭风”行为容易造成视线遮挡,有追尾等风险,一旦失控则可能摔车。另有多名网友称,事发路段为机动车道,当时骑行团骑行速度疑为37km/h,该说法暂未获得证实。一名非涉事骑行团的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 介绍,自己所属的骑行团即使在城市骑行,也会选择非机动车道,通常30km/h为上限,20km/h是常规速度。如果是家长带孩子骑行,需要在非机动车道或人少的地方骑,不应在机动车道骑行。@中国新闻周刊:【#骑行遭碾压男孩已身亡#】8月13日,父亲带娃骑行遭碾压一事引发社会关注。13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 从河北容城县卫健局信息宣传组获悉,经过与医院核实,男孩经抢救无效,已身亡。 @九派新闻:#男童被马拖行身亡涉事景区已停业#【#镇政府回应8岁男童被马拖行身亡#】 2024年4月21日,河南荥阳市一名8岁男童在马场骑马时,头朝下被马拖行数百米。22日中午,男童父亲告诉记者,孩子已去世。目击者称,事发地位于桃花峪风景区,在其拍摄视频前,男孩就已被马拖行数百米,头部被多次撞击。马匹停下后,男孩躺了一会儿,随后被送往医院。4月22日下午,广武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双方正在协调,后续会出通报。”其称,此事涉及未成年人,不便透露具体信息。九派新闻记者检索发现,河南荥阳市桃花峪风景区已暂停营业,具体营业时间待景区通知,联系电话无法拨通。详情:《 8岁男童骑马,头朝下被马拖行数百米后死亡,提醒骑马一定要穿马靴!》童爸点评:这个事故真的好可怕!以前我和童童去一些景区也有骑马项目,但童童一直都选择不骑马,没想到骑马项目里也隐藏着这么大的风险!不过有一件事情我印象很深刻——2014年11月11日上午,宁波象山影视城春秋战国城内发生惊马伤人事件。某剧组的1匹马受惊后扯起马桩,并拖着马桩翻过土墩,冲向游客游览区域,造成12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因为刚好在这件事情发生前几周,我们一家三口去宁波象山影视城游玩过。
@羊羊窝:天呐太惨了!我家娃只在骑马场体验过两次,都是穿戴护具佩戴头盔并且有教练陪同的,景区无论骑什么动物我都不会给他骑的。
@我叫周小昕:有一年儿童公园里有老头牵着小马让孩子骑,中间我看小马有点不高兴,不服从管教的意思,而且我们也等了半个多小时了,便劝说孩子回家了,第二天新闻播报,小马带着一个孩子脱缰了,跑到马路上被车撞了,后怕啊!
评论区里有位朋友 @SZ洁妮 提醒:看下科普,骑马一定要穿马靴!之前我还看过这个视频:一家四口,丫头不敢骑马,小儿子非要骑马,当爹的觉得丫头臊面子了,踢了丫头几脚……大家怎么看这件事? |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
|
大家无论是选择在家享受悠闲的家庭时光,还是踏上户外探险或远近郊游的旅程,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家长、监护人以及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首要关切。希望家长朋友们将这句话铭记于心: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一个掉以轻心就可能成为无法承受之痛。孩子的生命安全没有其他概率,只有0%和100%。
@卓正医疗:异物卡住了该怎么办?分情况看:轻度气道阻塞,孩子能哭能闹能说话能咳嗽——大多数气道阻塞是很轻的,引起剧烈咳嗽,咳嗽是一个很好的自我保护的反射。所以,如果孩子能咳嗽,让他自己咳,这比急救更加管用。气道阻塞,不能发声或咳嗽但意识清楚——尽快解除异物(考虑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气道阻塞,不能发声或咳嗽且意识不清——尽快心肺复苏!浙大儿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拿婴儿模型作了家庭急救的演示:将婴儿脸部朝下靠在一侧手臂上,头部固定好低于肩膀,放在大腿上,用另一只手在肩胛骨中间结实有力地拍五下,然后将婴儿轻轻翻转过来,脸部朝上,靠在另一侧大腿上,在胸口用两只手指压五下,循环往复,直至异物咳出。预防重于治疗,叶盛建议,不要给三岁以下孩子吃坚果类食物,三岁以上孩子吃也要慎重,尤其不可在运动时吃东西。@罗百竹: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对于窒息的意见是:以1岁为界限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婴儿(1岁内)窒息选择背部拍打+胸外按压,而大于1岁的儿童选择海姆立克急救法。一些科普号指出,1岁以下的宝宝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这其实这是个命名问题——有些地方把1岁内宝宝急救时候使用的方法叫做“海姆立克手法”,1岁以上叫做“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两者合称“海姆立克急救法”。小于1岁的宝宝一般使用拍背和手指用力冲击胸部的方法急救,这是因为1岁以下的孩子肝没有被肋完全保护起来,如果实施腹部冲击,会导致肝被物理损伤。@罗百竹:又要过年啦!一到过年,花生瓜子、糖果蜜饯、核桃坚果那是必不可少的!但童爸必须再次提醒家长们,春节期间照看好孩子,避免“祸从口入”,远离熊亲戚,牢记海姆立克急救方法。就在上个月7日,一19个月大孩子将一粒瓜子吞入,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送医时已无自主呼吸。@我苏特稿:【提醒父母!#婴儿吃瓜子呛入气管险窒息身亡#】12月7日,江苏19个月大的毛毛趁家长不注意,将一粒瓜子吞入,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送医时毛毛已无自主呼吸。经查,毛毛气管被瓜子完全堵塞,若不及时取出将窒息死亡。经紧急手术,孩子恢复良好。提醒:勿让婴幼儿进食坚果、果冻等,防止呛入气管。
童爸点评:根据《中国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80%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好发于1-3岁,而瓜子这类坚果类食物占据异物的80%!建议不应给予4岁以下儿童硬的和/或圆的食物!只要你在网上随手一搜,就可看到非常非常多有关孩子异物卡喉的事件,有些孩子是幸运的,有些则不幸窒息身亡……▼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巴彦卓尔日报社:2021年12月28日,广西河池。一位萌娃被糖卡喉妈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化险为夷的视频获得网友点赞。孩子妈妈黄女士称吃饭时听到女儿的哭声不对劲,跑过去看发现女儿的脸都已经发黑了,立马抱起孩子拍孩子的背部,几秒钟孩子喉咙里的糖就被拍了出来。同时提示孩子家长不要让孩子吃一些容易卡到喉咙的食物,要看护好孩子。@时间视频:5月14日,山东临沂。11岁男孩吃樱桃不慎卡喉窒息两分半,他多次尝试呕吐无果后寻找父母。爸爸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无果,想要叫救护车去医院抢救,孩子母亲怕救护车来不及,坚持即刻抢救。经过孩子父母轮流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最终挽回孩子一命。
@漯河人民:2021年4月22日傍晚,漯河一名1岁7个月大的男童,吃苹果被卡咽喉窒息。120急救车飞驰而去,6分钟到达。赶到现场时,孩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据了解,孩子应该是进食时跑着玩耍,嘴里苹果碎块被吸入气道导致的窒息身亡。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有五万名儿童意外离去,其中异物堵塞气管近3000例。@极目新闻:3岁男童误呛一颗玩具钢珠,卡在支气管,左肺“堵死”几乎成白肺,紧急从随州送往武汉救治。医护人员紧急手术,由于钢珠滑溜溜,又卡得严丝合缝,医生换了5种工具才惊险取出钢珠。11月30日,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感叹道:“这是近几年来遇到的最难取的异物,希望家长引导孩子不要随意将危险物品往嘴里放。”@厦门吃喝玩乐游:2020年8月7日,福建厦门,在枋湖长途汽车站候车室,一名男童在吃奶片时噎住。车站员工发现后一把接过孩子抱在胸前,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最终孩子将奶片吐出,已无大碍。@羊城晚报:2020年8月7日,皓皓和家人外出游玩,饭后在酒店房间内,刚刚学会走路的皓皓开心地尝试第一次独立行走,没想到皓皓突然摔了一跤,由于刚吃完饭不久,孩子一哭导致食物反呛,迅速堵住气管发生窒息。皓皓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入院时,他已无自主呼吸,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气管插管吸出了很多胃内容物。虽经全力抢救,病情仍无好转,8月10日下午,医生确认,皓皓处于脑死亡状态,仅能靠设备维持生命体征……春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希望家长们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仍谨记安全不放松,不要因疏忽大意,让过节变过“劫”。在健康交流群里,有位宝妈分享了一则叶盛医生的科普视频——孩子不慎将QQ糖吸入气道。引发了气道阻塞。不幸的是,由于QQ糖的粘性特质,家人虽然立刻进行了海姆立克冲击法,但失败了。2-3分钟后孩子出现了窒息、面色发绀、四肢软等情况,家人立即送往医院。到达医院时,孩子呼吸心跳已经骤停了。医院医生在海姆立克失败后,给予气管插管取出了QQ糖,予以心肺复苏等抢救,孩子最终恢复了心跳。尽管孩子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但整个因为急救过程超过了半小时,孩子缺氧已经非常严重,其康复进程及后续影响仍是个未知数,令人担忧。
这段视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它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因此决定在此分享给更多人,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教训。借此机会,我再次郑重提醒所有的父母和监护人:为了防止类似的意外发生,请务必注意,不要让4岁以下的儿童食用硬的和/或圆的食物!以减少误吞和窒息的风险。叶盛医生:气道异物阻塞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能发出声音,有意识,有自主咳嗽,鼓励自主咳嗽,严密观察;第二阶段,无法发声,仍有意识,实施海姆立克法;第三阶段,不能发声,意识消失,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不要给四岁以下的孩子吃四厘米以下的东西,很容易堵住,有增加异物吸入的风险,这个风险的代价时惨痛的,拿命去赌的!推荐阅读:
✩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六版:窒息和心肺复苏术(2015版)
✩ 卓正儿科钟乐:孩子被异物卡住,抠嗓子、拍背?这些方法都不对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 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要点!此文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对于中国而言有些扎眼——“尽管近年有所进展,仍只有不到 40% 的成人接受由非专业人员启动的心肺复苏(CPR),而仅有不足 12% 的 成人在 急救医疗服务 (EMS) 到达之前接受了 AED 急救。” 全文:《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童爸补充:一定牢记心肺复苏的条件是——无呼吸且同时无反应。推荐阅读:
✩ 急诊夜鹰:对活人进行心肺复苏,如何避免?
✩ 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郝希纯医生:关于河南大学生打120的事情,在网上被热烈讨论。这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应该被忽视,也是我们每个人该学习的技能。今天就来讲讲120到底该怎么拨打,拨打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昨天晚上,我看到一个令人悲伤的新闻报道:孩子摔倒被对向车辆碾压身亡,事发后父亲跪地大喊“坚持住”!
@中国新闻周刊:【#骑友提醒儿童骑行应格外注意#】#警方回应父亲带娃骑行遭碾压# 2024年8月11日,河北容城县,据报道,一父亲带儿子跟团骑行时,男孩不慎摔车,遭对向行驶汽车碾压。视频显示,男孩倒地不起,一男子疑似当场殴打司机逼其下跪。车辆行车记录仪显示,汽车时速为52公里/小时,事故发生时车辆两侧均有骑行者。8月13日,@中国新闻周刊 从当地公安部门了解到,此事交警部门正在处理。此前,有网友曾在该父亲的骑行视频下留言,提醒群骑应不紧跟、不并行,指出小男孩跟车太近易追尾,该父亲回复网友表示是在“蹭风”,想带孩子骑车减肥。目前,该视频账号内容已不可见。一名骑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公路自行车其实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运动,职业比赛都会经常出现人员伤亡,不建议盲目跟风参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该骑友介绍,近年来也有不少“小孩哥”参与骑行,虽然骑行圈内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但未成年人有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建议应该特别注意。例如网友提到的跟骑距离太近,其实是骑行圈很常见的“蹭风”行为,以减少风阻节省体力。但“蹭风”行为容易造成视线遮挡,有追尾等风险,一旦失控则可能摔车。另有多名网友称,事发路段为机动车道,当时骑行团骑行速度疑为37km/h,该说法暂未获得证实。一名非涉事骑行团的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 介绍,自己所属的骑行团即使在城市骑行,也会选择非机动车道,通常30km/h为上限,20km/h是常规速度。如果是家长带孩子骑行,需要在非机动车道或人少的地方骑,不应在机动车道骑行。@中国新闻周刊:【#骑行遭碾压男孩已身亡#】8月13日,父亲带娃骑行遭碾压一事引发社会关注。13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 从河北容城县卫健局信息宣传组获悉,经过与医院核实,男孩经抢救无效,已身亡。 童爸点评:目前警方还没有公布孩子到底多大了,暂时不知道孩子的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在道路上骑自行车。即便孩子年龄超过了12岁可以骑自行车上路,如果孩子还在上初中(12-15岁),我也不建议在路况复杂的情况下快速骑行——特别是这种汽车和自行车没有隔离的道路上!孩子的安全风险意识往往不足,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其风险包括撞人和被撞。12-15岁孩子骑自行车,一定要走非机动车道,车速不能太快,过马路不能闯红灯,尽量要推行,十字路口一定要仔细观察四个方向有无来车,特别要注意右转车辆!城市里道路交通的危险无处不在!童童刚上初一时骑过几天自行车,开学第三天,他早上骑自行车去上学,刚出小区就因为躲避其他自行车结果翻车了,最后撞到了栏杆上,下巴又磕破了。详情:《童童磕破了下巴,缝了11针!我也要学习外伤和疤痕的科普笔记了!》。我不想再指责那位悲痛欲绝的父亲了。儿童安全问题主要在事前预防,发生之后往往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希望家长朋友们将这句话铭记于心:孩子的生命安全没有其他概率,只有0%和100%;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一个掉以轻心就可能成为终生无法承受之痛。@新京报我们视频:【#12岁男孩碰小区地灯触电身亡#:家属称物业工作疏忽导致 警方正采集检测】#多方回应12岁男孩碰小区地灯身亡# 2024年10月11日,厦门一居民称12岁男孩因小区地灯漏电身亡引关注。记者核实到,事发于10月7日晚,男孩下楼玩耍时碰到地灯触电,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家属已与物业协商。涉事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进行小区安全隐患排查,同时等待官方部门检测结果。记者从厦门市公安局金山派出所获悉,警方已介入,技术科已到现场采集检测。(记者:闫沫琛 制作:罗伟伟)
男孩脚后跟碰到路边地灯 触电倒下
以下文字来源——广州日报
“我儿子在楼下和几个小孩子在奔跑玩耍,刚好有人骑自行车经过,我儿子想让一下,他的脚后跟正好碰到路边的地灯就触电倒下去。”回忆10月7日晚不幸一幕,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的王先生难抑悲痛。
王先生气愤地说:“涉事地灯没有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也没有接地线,发生事故是早晚的事!”
男孩脚后跟碰到路边地灯
触电倒下
10月11日,王先生告诉记者,事发10月7日晚上8时多,出事的地点是自家小区D区29号楼后。
“一开始那里比较暗,后面有人经过才开始抢救,但过了黄金救援时间,后面送去医院ICU没抢救过来。孩子的小腿和脚上有明显电击留下的电斑,警方给我们通报说孩子是被电到了。”
施救现场
王先生表示,如今事发现场设了警示牌,暂时不让靠近。小区物业排查线路,事发处的地灯没有安装漏电保护器,也没有接地线,“当天下小雨,地灯下面没有积水。”
引发事故的地灯
物业应担责
家属称地灯漏电物业疏忽导致悲剧
“我儿子今年13岁,刚上初一。”痛失爱子,王先生表示,孩子的遗体在殡仪馆,目前后事还没有处理。
“地灯漏电主要是物业的疏忽才导致悲剧发生。”王先生表示,物业现在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双方已经达成一致。
王先生呼吁大家注意用电安全,同时提醒孩子们玩耍要远离地灯、喷泉、空调外机、小区电蚊拍灯等危险设施。
10月10日晚,记者曾联系小区物业,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有人正在处理,领导都在关注这个问题。”
10月10日晚,记者联系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办金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已经督促物业在排查电路。
当地官方通报
涉事地灯高20厘米,存在漏电情况
当地通报称,10月7日晚,男孩在小区内与玩伴追逐玩耍时突然倒地昏迷,120急救人员送医抢救。10月8日12时29分,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身亡。公安部门发现其腿部有疑似触电痕迹。
经法医鉴定和现场查勘,死者双腿可见两处疑似电流斑痕迹,左、右足拇指见点片状电流斑,事发地一地灯高约20厘米,存在漏电情况,初步认定男孩系在追逐玩耍时碰到地灯触电。
目前,公安、应急等部门和属地金山街道组织死者家属和小区物业公司进行协商。10月8日23时许,已将孩子遗体送殡仪馆,后续责任和赔偿问题待进一步协商解决。目前现场监控已封控,社区和物业公司正在对小区内相关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童爸育儿:脚后跟挨了一下就触电了,真是太可怕了!这起悲剧物业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查找了一些相关政策和规定,截取了部分关键点——1)有效的接地系统:每个景观灯都应该连接到一个有效的接地系统上,这样即使发生漏电,电流也会通过地线安全导走,而不是流经人体;2)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这种装置可以在检测到异常电流时迅速切断电源,有效防止电击伤害。所有户外电气设备都应配备RCD以增加安全性。3)使用低电压灯具:在儿童游乐区、泳池附近等地方,应该优先考虑使用不超过12V的低电压灯具。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降低因意外接触而造成的电击风险。4)定期检查与维护:物业或相关部门必须定期对景观灯进行彻底检查,包括电线的老化情况、灯具是否有损坏等。及时发现并修复问题,是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如果你的小区有户外景观灯,可以向物业咨询以上提到的各项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对于我们家长而言,除了教育孩子不要用金属捅电源插座或者电动车电源插座之外,还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触碰任何公共场所内的带电设施,比如景观灯、喷泉等。这些设施由于长期暴露在外,内部的电线和绝缘材料可能会随时间老化,存在漏电风险。
同时推荐大家收藏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的一篇文章《痛心!12岁男孩小区内身亡,只因碰到它……》。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危险区域如何避免形成跨步电压,并提醒了常见的漏电地点、室内外的安全用电知识以及自己和他人触电时的处理办法。
@河北长城网:【警惕!#死亡三秒流行校园严重可窒息致死#】近日,湖南益阳。一家长称孩子被同学压住心口,很快就晕倒了,这条命算是捡回来的。这种“死亡游戏”,名字也叫“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通过特定的动作憋气造成缺氧休克,对大脑造成永久损伤,严重可能窒息死亡。请家长提醒孩子不要尝试,保护自身安全。#别让死亡三秒毒游戏害了孩子#
@红星新闻:【#医生提醒死亡游戏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死亡三秒流行校园严重可窒息致死#近日,有学生家长表示,一种“死亡游戏”流行校园。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据悉,该游戏曾在美国流行一时,多名青少年因此丧生。鉴于此类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害,教育主管部门曾下令,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据此前报道,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刘少波介绍,“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
@寒江独钓僧:#死亡三秒流行校园严重可窒息致死# 这是一种晕厥游戏,是故意切断大脑供氧的行为,目的是使人暂时失去意识和兴奋。与之相关的网络挑战,即昏厥挑战,鼓励人们在线玩窒息游戏。我估计很多孩子是在网上学的。这种“游戏”会造成低碳酸血症昏厥,受害者可能会有做梦的感觉或产生幻觉,尽管只是短暂的,但恢复意识后会失去短期记忆。这种游戏非常危险。在美国,从1995年至2007年,这种游戏造成82名青少年死亡(图一)。#死亡三秒游戏曾致美国多名青少年丧生#
童爸点评:不要让孩子玩这种“窒息游戏”,因为其具有很大风险性!“窒息游戏”,会导致大脑缺氧,而大脑对于缺氧极其敏感,即使是很短时间的缺氧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永久性的脑损伤。而且,在进行这样的“窒息游戏”时,参与者可能会因为突然失去意识而摔倒,这会导致头部外伤。如果孩子是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尝试“窒息游戏”,可能无法及时解除对自己施加的压力,这就会导致长时间的缺氧。此外,当一个人因为缺氧而失去意识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就有可能因为心搏骤停或其他并发症而死亡。患有心脏病、哮喘等疾病的孩子,在参与此类活动时风险更高。但是,即使身体健康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完全可能因为这种行为而遭受不可逆的伤害甚至死亡。因此,无论是否有基础性疾病,都不应该参与这类极其危险的活动。总之,这类“游戏”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不仅可能导致即时的生命威胁,还可能留下长期的健康隐患。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他们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尝试这些危险行为。
@潇湘晨报:【#网友质疑父母让4岁女童独自坐地铁#!#父亲回应4岁女童独自坐地铁回家#:不是冒险,在她能力范围内】手上拿着小板凳,胸前挂着全景相机……近日,长沙一母亲发布的一则视频火了,视频记录了4岁女童小茉莉幼儿园放学后独自走路坐地铁回家的场景。视频发布到网上后,网友给小女孩点赞的同时也开始质疑父母的做法,“要是发生了意外怎么办?”11月17日,潇湘晨报记者与小茉莉的父母取得联系,父亲吴盛城表示,这个行为并不是突发奇想,小茉莉在1岁时被诊断患有基因性地中海贫血,就结合她自己的身体条件,在运动种类上做了很多调整,“从她2岁开始,我们就带她卖废品、买早餐、买菜,先是和她一起,后面便是我在后面偷偷跟着,她独立完成。我们不断地教她其中所有的安全问题,确保所有的环节她都能处理,然后才做了这件事,所以这不是一个冒险,完全是在她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如果-爱lxq:她以后独自坐的日子有的是,别为了流量整这个……
夕缘19831:之前骑行的孩子爸爸也说没问题的,结果出了事他就找无辜的车主了。别扭荞:不要老是整些有的没的,父母不在身边,磕到有时候都是大事。像上次我表姐叫我外甥女来我家拿点东西,就两百米路,孩子不知道踩到啥,磕掉了一个牙齿。wo把地球弄丢了:聪明的父亲,网友反对声也=流量,利于不败之地。唯一解法是平台封号,但平台也不会封号,无解。希柚子的夏天:我都上班了,因为下班天黑了有一段路经过一个村口有点黑,我爸还天天在路口等着接我下班呢,多大的人为了安全多小心都不为过,她才4岁,就要自己坐地铁吗?我妹妹去上大学了,因为我们小城市没有地铁,她第一次出门坐地铁的时候还给我说,姐,我第一次坐地铁很紧张,差点坐错方向。
@苏小懒:别逗了……就问问现在的家长,谁敢让幼儿园小朋友一个人回家?车多人多怕撞怕丢。就算是小学生中学生……也绝大多数是车接车送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DadJerry2017:虽然是悄悄跟着,但是这个父亲的发言可见他是法盲,根本不懂什么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另外,“手上拿着小板凳,胸前挂着全景相机……近日,长沙一母亲发布的一则视频火了。”由此可见又是为了流量搞得摆拍,和那个#小女孩一手拿牛蛙一边撸串#的视频一样,如图二,都是家长试图拿孩子当赚钱工具的事件。巧合的是,都是在湖南发生的。这如果在欧美国家,家长涉嫌Child Abuse & Neglect儿童虐待和忽视。@王人平:如果是摆拍,那是愚弄大众。如果不是摆拍,那涉嫌违法。4岁的幼儿,受制于心智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都非常有限,独自出行的风险不仅是可以预见的,也是非常大的。法律规定学龄前儿童不能独自在道路上行走,也不允许单独乘坐轨道交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等真出了问题,怕后悔都来不及。@猫喜庆的小本本:这算不算监护人失职?真出了事又去告别人?妇联、警察是不是应该上门教育一下这种家长,不要为了点流量把孩子置于复杂并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中。地铁站客流量大、人员复杂,很有可能被挤到,撞到,踩到,甚至遇到被陌生人搭讪等危险情况。而且像地铁门,扶梯等很多地方也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童爸育儿:这个父亲竟然把自己的违法犯罪说得如此清新脱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学龄前儿童在道路上通行时应当由监护人或受托人带领。放学回家路况复杂,四岁孩子并没有能力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孩子爸爸发布的完整视频里,有一段内容是四岁孩子独自乘坐扶手电梯。请问扶手电梯是否允许四岁孩子单独乘坐?答案是否定的!11月16日,济宁万象汇里一名14岁女孩,站在手扶电梯旁的一个夹角处,失去重心从楼上坠落,不幸身亡!
极目新闻:【#官方回应济宁一女孩商场内坠亡#:目前正在调查中】11月16日晚,山东济宁大型商场万象汇内,一女孩从高空坠落不幸身亡。视频显示,这个白衣女孩站在手扶电梯旁的一个夹角处,身后是一个不到1米高的玻璃护栏,后女孩失去重心从楼上坠下。据了解,此发生于济宁万象汇4楼,该商场11月2日才开业。11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致电济宁高新区应急局和接庄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此事目前正在调查中。
对孩子的锻炼应当基于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顺应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确保不超过孩子的心智负荷,避免因过度或不当的锻炼而让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后果。孩子爸爸说孩子患有地中海贫血,这和独自出门有什么直接关系?父母不是应该更加关心呵护她吗?我看这更像是在拿孩子的疾病在博眼球!
现在社会有一种倒置的现象——在孩子该独立的年龄,家长偏偏抱着不放手;而在不该独立的年龄,又以各种理由过早地放手,美其名曰“锻炼孩子”。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实际上都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家长真正应该做的是,在孩子有能力并准备好的情况下,适当放手,鼓励他们探索和学习;但在孩子尚未具备足够经验和判断力的时候,家长必须尽到监护人的责任,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安全和保护的前提下逐步进行。家长的每一次放手都应该基于对孩子能力和环境的全面评估,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独立”和“锻炼”。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具备一定能力和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其独立活动的范围和难度,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新京报:【#2岁儿童在地下车库玩被车碾压致死#:儿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交警介入处置】2024年11月23日,广西玉林某小区地下车库,一汽车撞倒儿童的视频引关注。监控显示,一儿童玩耍平衡车时一辆汽车驶来将其撞倒碾压。25日,记者从玉林市官方人士处获悉,事发后儿童已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玉林市官方人士告诉记者,儿童当时所处位置系司机视线盲区,事发后小区居民将儿童送医院抢救。上述官方人士表示 ,事发时两名儿童独自在地下车库玩耍,遇难儿童2岁左右。目前,交警部门已介入,相关部门已督促小区物业加强管理。
KKKKNaHCO3:我支持父母全责,否则车库遛娃源源不断。
游悠自在:说真,地下停车场比地上更恐怖。
劉-小罐:我就是干物业的,现在外边天冷了,我们园区地库,好多家长带孩子在地库玩耍,特别危险,我们怎么劝说都没用,业主说他们自己能看住孩子,咋整啊。
天使佩刀:司机本身盲区,在加上车子右前方的孩子吸引了司机的注意力,家长看管不严,导致了这悲剧的发生!我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父亲,平时我孩子骑车或者玩耍的时候,我都在旁边看着,无法想象这家长心大到什么程度才能放任小孩自己在车库里玩!
水间苍月x:美帝国主义多个州法律规定,12岁以下(有的州是13、14岁)的孩子,不能单独一人在家里或外出,必须有人陪伴。
吉祥小贰:停车场是什么新型游乐园么?玩的是刺激心跳?
肥兔兔那么可爱:前几天,地面停车场。一个奶奶带着三岁孩子,三岁孩子骑着平衡车,穿梭在各个车之间。孩子藏,奶奶假装找,其实她在空地上站着。幸亏当时我已经停好车了。真想说说那奶奶,后来一想,人家觉得自己可会带孩子的那劲……提醒她干嘛呢……出事了让她儿子儿媳说她。
童爸育儿:2岁的孩子都不能脱离监护人的视线,更何况还疑似是让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在车库玩耍骑车?!车库不是游乐场啊!千万不要再让孩子在车库玩耍了,无论监护人在不在现场!这样的悲剧不是第一次,孩子在地下车库(以及入口处)遭遇汽车碾轧的事故并不少见。
● 2023年7月,陕西西安,3岁多小男孩在际华生活广场的地下车库出口被撞。后小男孩经抢救无效死亡。
● 2023年2月,广西南宁,3岁男童与母亲在地库一前一后行走,被一辆越野车撞倒,因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时,男童的母亲距离孩子不到3米,但未能及时阻止事故的发生。
● 2022年8月,四川遂宁,两个孩子在地下停车场通道上玩耍时,遭一辆轿车碾压。
@澎湃新闻:【#2岁孩子将电池放嘴里咬发生爆炸#,云南医生完整取出碎屑】近日,云南大理一名2岁幼儿因好奇将电池放在嘴里咬导致电池爆炸,电池的保护盖和集电器卡在咬肌和颊肌之间。经送紧急医院救治,目前,孩子无生命危险,已在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医生,我孩子在玩耍时把一节5号电池放在嘴里咬,发生了爆炸!”2024年11月23日傍晚,2周岁的萌萌(化名)被送至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救治。童爸育儿:2岁的孩子由于好奇心强,但缺乏对危险的认知,很容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这就需要成人时刻保持警惕。虽然2岁的孩子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危险的概念,但是从早期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应该教导他们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以及为什么这些行为不应该去做。同时,家长或监护人在孩子玩耍时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尤其是在处理小型物品、尖锐物体或潜在危险品(如电池)时。确保这类物品远离幼儿的接触范围,以防止意外发生。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创建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移除所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小物件,或是将它们存放在高处或锁起来。同时,定期检查家中是否存在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提醒:幼儿没有辨识能力,对什么东西都好奇,家长应该特别警惕,妥善保管可能被幼儿误吞的物品,放在幼儿无法接触到的位置。一旦发现幼儿误食误吞,家长千万不要使用“自行催吐、灌水、喝醋”等土办法。不恰当的土办法,可能给伤口造成二次损伤,还可能会导致呕吐物误吸,增加窒息的风险。一旦发生误食误吞的情况,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同时将孩子送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有条件的就诊时带上误食物品残留物,就诊时请告诉医务人员:误吞物品类型、大小、数量、形状、误吞时间、最后进食时间、患儿吞食异物后有何表现以及既往病史,为精确迅速取出异物赢得时间。此外,也要警惕孩子把异物塞进鼻子里。儿童鼻内异物不少见,最典型的表现可能是鼻子特别臭,流浓鼻涕!@YouTube精彩视频:男子小时候塞进鼻子里的小积木,直到26年后才意外掉出来。困扰他这么多年的鼻腔充血、哮喘、睡眠呼吸暂停,都是白白受罪了...
在【童爸育儿】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安全】【意外】就可以获取此文的最新版本。发送关键词 误食/异物、头部/掉床/骨折、外伤、疤痕、烧伤/烫伤、防晒/晒伤、冻疮/冻伤、狂犬病、破伤风、儿童用药、辐射/拍片、麻醉、仰睡/枕头、溺水、性教育/性侵、就医、付费咨询、健康群 等就可以获取对应的科普文章,发送【关键词】三个字就可以获取所有的关键词列表。本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汇总,不能替代个人的任何医疗诊治,个人医疗问题请咨询靠谱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