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晕车药?那孩子晕车了怎么办?很多人坐油车不晕,但是一坐电车就晕,这是为什么?

教育   2025-01-30 21:38   陕西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童爸育儿



我强烈建议每个人都给手机上装上这些app!

一个不学习的医生,不如一个爱学习的妈妈!


有儿童健康问题,免费问童爸育儿智能体:【童爸育儿】智能问答

童爸育儿智能体本质上是一种高效搜索工具,可以瞬间搜遍我的公众号所有文章,你也可以从我的微信公众号【童爸育儿】的菜单栏里的【智能回答】进入,目前支持打开引文功能。童爸提醒不要用智能体计算药物剂量,因为可能出错。



8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晕车药?我在微博热搜上看到这个话题,但是这个话题可以说是错误的!如果八岁以下的儿童必须要乘车,而且还晕车,那么权衡利弊的话,使用晕车药还是利大于弊呀!但是,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晕车药。儿童一般还是首选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安全性更高。如果儿童使用苯海拉明效果不好,两岁以上也可以考虑使用茶苯海明。

图片来自UpToDate

我发现国内茶苯海明的说明书对于年龄限制不一致——有一种茶苯海明片(25mg)允许1-6岁儿童减量使用,还有一种茶苯海明片(50mg)允许7-12岁儿童减量使用,也有一种茶苯海明含片要求12岁以下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冀连梅药师:六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吃什么晕车药?作为晕车药,六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我曾经推荐过茶苯海明,其实这个药,在国外的说明书上也用于2到6岁的儿童,只不过说使用的时候剂量偏小,是每次12.5毫克。12.5毫克这个药量在中国的药店不太容易买到,但是我们可以买到20毫克每片的和25毫克每片的。无论买到哪种,取一半给孩子服用都是可以的,可以6到8小时服用一次,一天24小时最多服用3次。

当然在给孩子考虑用药之前,一定要做好这三件事:第一,上车之前不要吃的过饱;第二,上车之后坐在靠窗的位置;第三,在车上的时候不要看书不要刷手机。

@罗百竹:我买了几盒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说明书:成人,乘车(船、机)前半小时服一片,必要时4-5小时后再服一片。青光眼患者或对本品过敏患者禁用。本品系中枢抗胆碱药,它能阻断乙酰胆碱对脑内毒蕈碱受体(M受体)和烟碱受体(N受体)的激动作用,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预防晕动病作用。

猫妈反馈:以前我用东莨菪碱贴片效果还可以,但是这两年附近药店买不到了,京东也买不到。药店的OTC药品有盐酸苯环壬酯片。我看见FDA没有批,但是国内批了,我第一次尝试了盐酸苯环壬酯片。使用后,我感觉在城市里面的路程,转弯还是会恶心,上了高速路车比较平稳了,感觉还可以。这个药说是可以持续作用四五个小时,这次我回老家是差不多五个多小时,已经快到了,我没有吐,只是感觉嗜睡,一路都在睡觉


很多人坐油车不晕,但是一坐电车就晕,这是为什么?童妈打车时也是要尽量选择油车,而且一定要选择无烟车。据力学科普:晕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的根源在于人体内耳和大脑之间的感知差异。通常,乘坐油车和电车时,都会引发某种程度的晕车反应。然而,近几年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一些人发现他们在乘坐油车时并不会晕车,但在电车上却频频产生晕车现象。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推荐阅读:《人民网科普:为什么坐油车不晕,一坐电车就晕?



  正  文  

假期出游,晕车晕机晕船怎么办?儿童和成人可以使用哪些药物?其实有一些儿童/成人可以安全使用的晕车药!妊娠期、哺乳期、儿童分别能用什么晕车药?妊娠期尽量选择A类和B类的安全用药,而哺乳期尽量选择L1和L2级的安全用药,都不要使用复方氢溴酸东莨菪碱贴膏和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


常见的晕车药都有哪些?目前有一些药物可帮助预防和治疗晕动病,在症状出现前使用效果通常最佳。常见的药物包括:茶苯海明(最常见)、苯海拉明(对儿童更安全)、美克洛嗪(国内似乎没有)。苯海拉明就是一种常见的抗组胺药,同为第一代抗过敏药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在一些国家也常用于治疗晕车。此外还有:东莨菪碱贴片,这种贴片可在皮肤上留置3日(可持续佩戴72小时)、异丙嗪(儿童不推荐使用)。不过现在含有东莨菪碱的晕车药/晕车贴几乎已经买不到了!晕动病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姜(如姜汁糖等)等。常考虑对晕动病采用替代性治疗,随机试验表明,1-2g的生姜可能有助于预防晕动病。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抖动、振动会加重晕车,因此晕车的人应尽量坐在前排,司机平稳驾驶也有利于减轻或避免晕车。高温、特殊气味、睡眠不足、疲劳等也会导致晕车。此外,容易晕车的人,坐车千万不要看手机。



最后推荐童爸汇总的关于晕车、晕船、晕飞机的科普文章。


本篇目录

一、晕车症综述
二、晕车症的症状与缓解方法
  2.1 晕车症的症状
  2.2 晕车症的缓解方法
  2.3 生姜能预防晕车
  2.4 科普文汇总:晕车怎么办?
三、治疗晕车症的药物
  3.1 如何治疗晕车症
  3.2 妊娠期/哺乳期/儿童晕车药
  3.3 常见晕车药的使用方法
    ① 苯海拉明
    ② 茶苯海明
    ③ 东莨菪碱(晕车贴)
    ④ 昂丹司琼(止吐药)
    ⑤ 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
    ⑥ 异丙嗪
    ⑦ 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
    ⑧ 日本海淘药晕车药
    ⑨ 其他晕车药
四、预防高原反应
五、关于儿童坐飞机
六、网友分享预防晕车经验

笔记:童爸汇总的关于晕车的科普文章
分类:科普文章汇总——晕车
关键词:晕车、晕船、晕飞机、晕动、苯海拉明、茶苯海明、东莨菪碱、生姜。

童爸育儿对话框发送关键词
晕车晕车药
就可获得本篇科普笔记

【最后修订:2025.1.30



晕车症综述

晕车症学名叫晕动病,指乘坐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出现眩晕、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人的耳朵里有两个特殊的结构,叫做「内耳前庭」和「半规管」,它们担负着感受身体位置和调节平衡的作用。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时,由于行进中不断变换方向、上下颠簸或者发生旋转,乘客的头部位置不断改变,导致负责平衡的器官受到较强的刺激。当这些刺激超过了负责平衡的器官的耐受限度,会引起一系列的身体功能异常,比如眩晕、恶心、呕吐、出汗、精神不振及乏力等,即通常所说的「晕车」。


晕车症的高发年龄在 3~12 岁,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前庭功能适应力还不强,所以容易发生晕车症。但奇怪的是,2岁以下的幼儿很少发生晕车症(但是也有),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妊娠女性可能特别容易发生晕车症,可安全治疗早孕反应的药物也可用于晕车症,这些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美克洛嗪(国内少见)和茶苯海明,美国FDA将其列为妊娠期B类药物(较安全),美国FDA将东莨菪碱和异丙嗪列为妊娠期C类药物。


童爸说明:晕车,学名叫晕动病,本文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正文中统一使用晕车。


推荐阅读:
 夏天的陈小舒:娃一坐车就晕,该怎么减轻痛苦

 夏天的陈小舒:从此告别晕车晕船,还涨了不少知识

 一小时爸爸:十一出游前,先预习一下孩子晕车晕机晕船怎么办

 韩珊珊+崔璨:孩子坐长途就晕车,比橘皮、姜片更好的办法是什么?

 卓正科普:孩子一坐车就吐?这些防晕车方法帮你轻松应对!(大人也适用)



晕车症的症状与缓解方法

2.1 晕车症的症状

UpToDate临床顾问:晕车症是一种可导致恶心、头晕和其他问题的状况,发生于乘船、乘车、骑乘游乐设施或其他一些被动移动的情况下。几乎每个人在足够刺激下都会发生晕车症;然而,个体对晕车症的易感性存在差异。晕车症有何症状?其症状包括:头晕、恶心或呕吐、嗳气、唾液多于平常、温热感、出汗。


2.2 晕车症的缓解方法

UpToDate临床顾问:我能做些什么来缓解症状吗?可以。在运动过程中盯着外部世界可能会让您感觉好些。例如,乘车时坐在前排并看向前进的方向,乘船时待在甲板上看地平线。这有助于将您的视觉和运动觉相匹配,从而减轻您的不适感。您还应避免阅读、看电影或在乘车时看车内近处物体。有时,仰卧可缓解晕动病。

@天津和睦家儿科傅宏娜:假期将至,出去旅行乘车坐游轮必不可少,如果孩子晕车晕船就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面色苍白等不适,顾励孩子出现症状时马上说出来,深呼吸、闭上眼睛听听音乐或尽量往远处望景色,不要一直低头玩手机什么的,冷敷、喝偏凉的水,还有出门前尽量清淡饮食少食,茶苯海明、昂丹司琼等药物可以缓解晕车症状。 

2.3 生姜能预防晕车

@罗百竹:生姜竟然能预防晕车?你没听错,这还不算是偏方!UTD对于生姜可以预防晕车给了一定程度的肯定(随机试验表明1-2g的生姜可能有助于预防晕动病),那么看来也是可以试试的。我丈人每次坐车前都要给肚脐眼上贴一块生姜,他也说效果很好!最近才发现上次在药店随手买的晕车贴,不是药准字产品,主要成分是生姜和薄荷提取物。在电商平台也很容易买到姜糖类产品。如果是姜糖可以吃,如果是贴片或者生姜可以贴在耳后、肚脐等部位。

2.4 科普文汇总:晕车怎么办?

 怡禾循证:晕车晕船怎么办?

 怡禾健康李圆:晕车贴有用吗?

 自得欣然:关于孩子晕车这个事儿

 儿科医生妈妈:孩子晕车怎么办?

 张亚停医生:元旦旅行,宝宝晕车怎么办?

 卓正科普:春节要回老家,宝宝晕车怎么破?

 怡禾科普张文娟:孩子晕车可以用晕车贴吗?

 冀连梅药师:暑假带孩子旅游必备药品清单~

 儿科严医生:当孩子呕吐时......(内含昂丹司琼)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这些都是预防晕车的好方法,学习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在囧途,哪有不晕?



治疗晕车症的药物

3.1 如何治疗晕车症

UpToDate临床顾问:如何治疗晕车症?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包括镇静性的抗组胺药)最常用于治疗晕车症;非镇静性的抗组胺药无效。目前有一些药物可帮助预防和治疗晕车症,在症状出现前使用效果通常最佳。其中许多药物都有让人困倦的缺点。治疗晕车症的药物也可用于预防此病。您无需处方即可买到其中某些药物。治疗晕车症的非处方药物包括:茶苯海明、苯海拉明、美克洛嗪(国内少见)最常用的处方药(在美国)包括:东莨菪碱贴片,这种贴片可在皮肤上留置3日(可持续佩戴72小时);异丙嗪(儿童不推荐使用);晕车症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姜(如姜汁糖)等。常考虑对晕车症采用替代性治疗,随机试验表明,1-2g的生姜可能有助于预防晕动病。


@罗百竹:苯海拉明就是一种常见的抗组胺药,同为第一代抗过敏药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在一些国家也常用于治疗晕车。第二代/第三代非镇静性的抗组胺药(例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对于晕车无效。


3.2 妊娠期/哺乳期/儿童晕车药

@罗百竹:晕车贴的成分一般是东莨菪[làng dàng]碱,应该提前贴在耳根。口服的晕车药的成分一般为苯海拉明和茶苯海明。苯海拉明对于儿童的年龄限制比较宽松,国内外都仅仅是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国内限制茶苯海明用于7岁以上儿童,国外可以用于2岁以上儿童。东莨菪碱的国内说明:成人经皮给药 一次1.5mg,于抗晕动4小时前贴于一侧耳后无毛发的干燥皮肤;8-15岁儿童经皮给药,一次0.75mg,用法同成人。而国外说明书:成人经皮给药,每72小时1.5mg,经皮东莨菪碱是有效的,并且该药物贴可持续佩戴72小时;8-15岁儿童经皮给药,一次0.75mg,用法同成人。儿童对颠茄生物碱的不良反应特别敏感,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明确,7岁以下儿童禁用。这些药品在给儿童使用之前都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对于老年人或有闭角型青光眼风险的患者,在使用有抗胆碱能效应的药物时必须谨慎。


妊娠期、哺乳期、儿童分别能用什么晕车药?妊娠期尽量选择A类和B类的安全用药,而哺乳期尽量选择L1和L2级的安全用药,都不要使用复方氢溴酸东莨菪碱贴膏和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



① 妊娠期用药:苯海拉明(B类)、茶苯海明(B类)、美克洛嗪(B类)、东莨菪碱贴片(C类)、异丙嗪(C类)、1-2g生姜(姜糖或者贴耳后/肚脐);不要使用复方氢溴酸东莨菪碱贴膏、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D类-禁用)。


② 哺乳期用药:苯海拉明(L2)、茶苯海明(L2)、美克洛嗪(L3)、东莨菪碱贴片(L3)、异丙嗪(L3)、1-2g生姜(姜糖或者贴耳后/肚脐);不要使用复方氢溴酸东莨菪碱贴膏、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L4-禁用)。


③ 儿童用药:苯海拉明(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茶苯海明(2岁-6岁每次12.5毫克)、东莨菪碱贴片(8岁以上)、昂丹司琼(止吐药)、1-2g生姜(姜糖或者贴耳后/肚脐);儿童不能使用:异丙嗪。


3.3 常见晕车药的使用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晕车药,这里我详细地做一些介绍。国内可能还存在一些更复杂的复方剂型,使用之前还请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01

苯海拉明


口服晕车药的成分一般多为苯海拉明和茶苯海明。苯海拉明对于儿童的年龄限制比较宽松,国内外说明书均为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苯海拉明即盐酸苯海拉明,它是经典的抗组胺药,能消除各种过敏症状,具有镇静、防晕动及止吐作用,也有抗胆碱作用,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可用于各种过敏性皮肤疾病,如荨麻疹、虫咬症,亦用于晕动症,如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
国内盐酸苯海拉明的规格多为25mg。用于晕车时:
  • 成人剂量为一次1-2片(25-50mg),根据需要每4-6小时一次,一般宜在出行前1-2小时前使用。
  • 儿童剂量为体重超过9.1kg时,每次12.5~25mg,每日3或4次;或每日限量 5mg/ (kg·d),分次给药。
  • 童爸提醒:儿童每次使用剂量根据体重来计算是最准确的,可以根据需要6-8小时服用一次,每日3或4次。一般单次剂量为1.25mg/kg,而一天剂量合计为不超过5mg/kg。例如10kg儿童一天服用3次,每次12.5mg,一天3次总计37.5mg。


02

茶苯海明


茶苯海明是氨茶碱和苯海拉明的复合物,具有抗过敏、镇静、镇吐的作用。茶苯海明的别名比较多,比如有晕车宁、乘晕宁、晕海宁


▼用法用量:

茶苯海明以50mg/片的片剂最为常见,也有25mg/片的片剂。

  • 对于旅程不超过6小时,建议吃1次茶苯海明即可;

  • 如果旅程超过6小时,可重复吃1次茶苯海明。

  • 服用茶苯海明后不建议再用东莨菪碱贴剂,以免药物过量造成不良反应。

  • 国内有些规格的茶苯海明限制用于7岁以上儿童,国外可以用于2岁以上儿童。


@冀连梅药师:六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吃什么晕车药?作为晕车药,六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我曾经推荐过茶苯海明,其实这个药,在国外的说明书上也用于2到6岁的儿童,只不过说使用的时候剂量偏小,是每次12.5毫克。12.5毫克这个药量在中国的药店不太容易买到,但是我们可以买到20毫克每片的和25毫克每片的。无论买到哪种,取一半给孩子服用都是可以的,可以6到8小时服用一次,一天24小时最多服用3次。
当然在给孩子考虑用药之前,一定要做好这三件事:第一,上车之前不要吃的过饱;第二,上车之后坐在靠窗的位置;第三,在车上的时候不要看书不要刷手机。


03

东莨菪碱


东莨菪碱有两种常见的药品,一种是氢溴酸东莨菪碱贴片,还有一种是复方氢溴酸东莨菪碱贴膏。前者比较少见,而后者很常见。复方氢溴酸东莨菪碱贴膏,除了含有氢溴酸东莨菪碱,还含有水杨酸甲酯、樟脑、薄荷脑,这些成分对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都不友好,妊娠期需要避免使用,哺乳期最好也不要使用。


莨菪碱贴片/贴膏,每贴一般含有有效成分1.5mg。由于贴剂的药透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一般选择在上车前5~6个小时,取2贴分别贴在左右耳后没有头发的地方。东莨菪碱贴剂药效持久,最长可持续30个小时,因此旅途中贴一次即可,一般不建议再口服其他晕车药,以免造成药物过量。

童爸提醒:氢溴酸东莨菪碱贴片和复方氢溴酸东莨菪碱贴膏,目前在电商平台似乎几乎买不到。如果在京东或淘宝搜索关键词,有时候系统会自动推荐——消旋山莨菪碱片,但是这种药的适应症里不包括晕车,其适应症为抗胆碱药,临床主要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胃肠绞痛、胆道痉挛以及有机磷中毒等。

▼用法用量:
  • 成人经皮给药,一次1.5mg,于抗晕动4小时前贴于一侧耳后无毛发的干燥皮肤,且该药物贴可持续佩戴72小时;
  • 8-15岁儿童经皮给药,一次0.75mg,用法同成人。
儿童对颠茄生物碱的不良反应特别敏感,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明确,8岁内儿童禁用。这些药品在给儿童使用之前都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对于老年人或有闭角型青光眼风险的患者,在使用有抗胆碱能效应的药物时必须谨慎。


怡禾健康耳鼻喉科张文娟:晕车贴的有效成分为东莨菪碱,虽然成年人使用能有效预防晕车,但并不推荐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12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在乘车、船、飞机前半小时服用药物预防晕车,比如7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服用茶苯海明(比如“乘晕宁”),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服用苯海拉明。

@罗百竹:晕车贴的成分一般是东莨菪碱,其说明书里的妊娠分级为:C(FDA)、B2(AUS)。尽管已有长期用药经验,妊娠期使用者仍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应当对妊娠期前3个月的用药特别关注。美国儿科学会认为母亲用药通常可哺乳,而Micromedex数据库认为婴幼儿风险极小。本品作为抗胆碱能类药物可能会抑制乳汁分泌;由于其低脂溶性,本品从母乳中分泌的可能性较小。而复方氢溴酸东莨菪碱贴膏因为含有水杨酸甲酯、樟脑、薄荷脑,则不建议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

@罗百竹:2022年后,含有东莨菪碱的晕车药很难买到了,我有点怀疑市面上慢慢不供应这类产品了。我看到珠海市公安局的一篇科普文章:提起毒品,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鸦片、冰毒、海洛因,其实毒品种类繁多,花样百出,这些毒品你可能还不知道。东莨菪碱——来,跟我读:[dōng] [làng] [dàng] [jiǎn]。东莨菪碱在电视剧《破冰行动》中多次出现,并被作为测谎工具使用。现实中,东莨菪碱存在于颠茄、曼陀罗及莨菪等茄科植物中,是颠茄中药理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碱,1892年E.施密特将其分离了出来,分子式是C17H21NO4。它可用于阻断副交感神经,也可用作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服用东莨菪碱后,不仅乖乖听人指挥,而且在摆脱催眠状态之后仍不记得发生了什么…我国在古代就有使用东莨菪碱的历史。据考证,大名鼎鼎的“蒙汗药”,其主要成分就是东莨菪碱、莨菪碱和少量阿托品(取自曼陀罗花)。


04

昂丹司琼


昂丹司琼对预防晕动病无效,主要用于止吐。有些儿童也会因为晕车出现呕吐,可以酌情使用昂丹司琼。轻度呕吐(每天1~2次)多数可自行缓解,补充液体预防脱水;中度呕吐(每天3~7次)和重度呕吐(每天>8次)易出现脱水,家长要沉着应对,有必要时应该及时就医。6个月以上儿童如果呕吐非常严重,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的止吐药昂丹司琼(Ondansetron ),一般只需要使用一次,其止吐效果显著。儿童一般不要使用吗丁啉、胃复安、溴米那普鲁卡因等不安全的药品止吐。

@亚当叔叔的小屋:昂丹司琼用于止吐,通常是单剂口服,按0.15mg/kg,最大剂量8mg计算。昂丹司琼的特点是不良反应小,6个月以上儿童就可使用,而且只需要单次服用就可达到很好的止吐效果。



05

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


苯巴比妥东莨菪碱为复方药品,每片含苯巴比妥30毫克,氢溴酸东莨菪碱0.2毫克,适应症为用于防治乘车、船和飞机引起的眩晕、恶心和呕吐等晕动病症状。但是这个这个药品,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都不能使用,儿童也不能使用。


健康群宝妈:晕车药“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在哺乳期可以使用吗

童爸回复:我查了一下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的说明书,妊娠期和哺乳期都是禁用的,其中苯巴比妥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也是禁用的。



06

异丙嗪


UpToDate临床顾问:异丙嗪预防晕动病的研究较少,但如果东莨菪碱透皮贴和抗组胺药无效,可以选择该药。其产生的镇静作用可能比抗组胺药强。除镇静作用外,异丙嗪的其他副作用包括抗胆碱能和锥体外系作用。

@罗百竹:异丙嗪又名非那根,在国内广泛用于儿童抗过敏、止吐、抗眩晕以及催眠镇静。异丙嗪可以引起锥体外系反应,根据相关循证资料,FDA以及micromedex二者均出示黑框警告,且具有大量文献结果表明异丙嗪用于2岁以下儿童会出现致死性的呼吸抑制,虽然中文说明书并未列明,但出于黑框警告的循证资料充分,故建议临床:异丙嗪禁用于2岁以下儿童,2岁及以上儿童也要慎用。



07

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


@罗百竹:在网上搜索晕车药,很难搜到我想买的一些药,而可以搜到一种药物叫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我搜了一下这个药的的适应症为用于预防晕车、晕船及晕机,其药理作用为——本品系中枢抗胆碱药,它能阻断乙酰胆碱对脑内毒蕈碱受体(M 受体)和烟碱受体(N 受体)的激动作用,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预防晕动病作用。但是似乎美国没批准这个药?UpToDate里没有查到这个药。我国既然批准了这种药物,那么成人也是可以试试的,但是不建议儿童使用。欢迎朋友们向我反馈这种药物预防晕车的效果如何。

@罗百竹:我买了几盒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说明书:成人,乘车(船、机)前半小时服一片,必要时4-5小时后再服一片。青光眼患者或对本品过敏患者禁用。本品系中枢抗胆碱药,它能阻断乙酰胆碱对脑内毒蕈碱受体(M受体)和烟碱受体(N受体)的激动作用,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预防晕动病作用。


猫妈反馈:以前我用东莨菪碱贴片效果还可以,但是这两年附近药店买不到了,京东也买不到。药店的OTC药品有盐酸苯环壬酯片。我看见FDA没有批,但是国内批了,我第一次尝试了盐酸苯环壬酯片。使用后,我感觉在城市里面的路程,转弯还是会恶心,上了高速路车比较平稳了,感觉还可以。这个药说是可以持续作用四五个小时,这次我回老家是差不多五个多小时,已经快到了,我没有吐,只是感觉嗜睡,一路都在睡觉。


08

日本海淘晕车药


@罗百竹:健康群有位宝妈推荐日本大正制药的儿童晕车晕船药。我查了一下,这种药物里面两种成分。第一种是最常见的第一代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也叫做扑尔敏。第二种叫氢溴酸菪胺,这应该是日本的名称,其中文名称应该是氢溴酸东莨菪碱。第一代抗过敏药其实同时有晕车药的效果,不过一般更加推荐选择苯海拉明。氢溴酸东莨菪碱在国内用于晕车药是贴片,而不是口服的剂型,而且儿童对颠茄生物碱的不良反应特别敏感,一般限制≥8岁的儿童才能使用。日本的一些海淘药,有时候过于追求疗效,会使用多种药物来强化疗效,骨子里有点推崇大力出奇迹的感觉,但是安全性上也就差了一点。


@罗百竹:有几位朋友强力推荐了日本大白兔晕车药,其实我能猜到日本这类药品大力出奇迹的原因。后来去搜了一下啊,果然这类晕车药里面的成分复杂,1粒药物里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30mg;氨基苯甲酸乙酯50mg;东莨菪碱氢溴酸盐水合物0.2mg;无水咖啡因20mg;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5mg。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和东莨菪碱都是有名的晕车药,咖啡因应该可以缓解头痛,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可以缓解呕吐。氨基苯甲酸乙酯,这似乎是日本的名称,在国内更常称为苯佐卡因,这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并不是用来治疗晕动症的药物。日本海淘晕车药里添加了这种成分,可能与其轻微的麻醉效果有关——苯佐卡因可能通过轻微麻醉胃肠道或内耳的感觉神经末梢,间接缓解因晕动症引起的部分不适?又是大力出奇迹的典型代表药物。



09

其他晕车药


@罗百竹:在京东或者淘宝搜索关键词——晕车药,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晕车药。除了上述药品外,这些产品包括清凉油/风油精(往往属于中药)、其他中成药、敷贴(可能含有植物精油、薄荷、生姜提取物等)、冷敷贴等,这些几乎都是不推荐的。如果你想试试冷敷贴或者含有生姜提取物的敷贴,我倒是也不反对的,但是也不要抱有太高期望。



预防高原反应

高原病的三种主要类型:① 急性高山病–为最常见的类型,可导致类似于宿醉的症状;② 高原脑水肿(HACE)–比急性高山病少见,但更严重;③ 高原肺水肿(HAPE)–也比急性高山病少见,但更严重。急性高山病可在前往高海拔地区的1日内发生,其症状可包括:头痛、疲乏、眩晕、厌食、睡眠障碍、恶心,有时伴呕吐、劳力性呼吸急促。高原脑水肿患者一般在前往高海拔地区后1-3日开始出现症状,包括:严重疲乏和无力、协调性下降,如难以正常行走、意识模糊和易激惹、共济失调。高原肺水肿的症状通常开始于前往高海拔地区后的2-4日,包括:咳嗽、呼吸急促、爬坡困难。


@罗百竹:2024年暑假,我们一家去青海甘肃大环线旅游时,在入住的酒店的大厅一角,有一个自动售卖机,里面有一些针对高原反应的产品,包括氧气瓶和保健品。我仔细看了看,主要是保健品红景天和保健品高原安。红景天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另外一种所谓的高原安,成分也是两种中药:西洋参和黄芪。这些中药保健品肯定是不能预防或治疗高原反应。真正能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是乙酰唑胺(高原胺),但是这个药是处方药,也有一定的适应症。而本地司机也是推荐吃红景天、葡萄糖和不要洗澡。但是我要提醒在旅行中逐渐上升高度比药物预防更重要。例如,你如果从0海拔地区去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旅游,你可以先到海拔1500-2000米的地方停留一天,然后第二天再到海拔3000米的目的地。这几乎就不会出现高原反应了。



@谢田谢摘星:作为一个重度高反的人,我在来到西藏的第二天就能上五千米。除了住氧气酒店外,靠的就是药物高原胺。但我真的没想到,西藏的医药系统竟然没人知道高原胺…


高原胺(Acetazolamide)也叫乙酰唑胺,是一种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它通过增加呼吸速率来帮助身体适应高海拔的低氧环境,从而减轻高原反应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和疲劳。高原胺还具有利尿作用,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从而减少高原反应引起的水肿。这种药的用途不只是高反,还可以治疗青光眼、水肿等。


我第一次吃这个药是在秘鲁的库斯科,在安第斯山饱受高原头疼的我去求医,人家开了高原胺,吃了很快就生龙活虎了。后来在海外旅行多了,发现各国药房抗高反基本都是吃这个药,而且效果很好。


这次上高原,我是从太原走,忘记带高原胺了,于是我到了拉萨就去药店买药,结果发现几乎无一例外,所有药店卖的都是西洋参和黄芪做的“高原安”,还有角鲨烯和红景天啥的。我不敢说这些药是忽悠人的,但我很确定它们对我毫无效果。最令我震惊的是,没有任何一个药店和诊所听说过高原胺,连乙酰唑胺也都异口同声的说没有。我大概找了三十家药店,才在一家大药店发现了乙酰唑胺,而且店员听说我要用它来治高反,都像看深井冰一样看着我,因为这个药在说明中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治疗青光眼。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用这个药治过高反,高反只能用中药治,这似乎是个再明显不过的常识。


吃了乙酰唑胺,我头不疼了,可以上五千米了,但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本以为全世界所有担心高反的人,都应该知道高原胺,但是我错了,很多人只知道中药高原安。


…… 还能说什么呢?祝各位在高原玩的开心😃



@中国药学会:乙酰唑胺能有效预防高原反应,一般进入高原前1-2天起服用,125mg,每日两次,一般连服用7天。进入高原建议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多饮水和防晒伤。若已经发生脑水肿,属于重度高原反应,要迅速、连续给氧气直至清醒;有条件应给予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立即急送医院。


@方舟子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已有能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即乙酰唑胺,原理是通过刺激碳酸氢盐排入尿液,导致血液酸化,呼吸中枢以为血中二氧化碳过多,增加呼吸频率和强度,这样就加速了对高原的适应过程。美国疾控中心的建议:提前一天吃,至少吃三天,一天两次,一次125毫克。(2020年微博)


UpToDate临床顾问:急性高原病(AMS)是最常见的高原病。与所有高原病一样,AMS的发病率取决于个体易感性、到达的海拔高度及登高的速度。对于居住在低海拔地区但近期(24小时内)登高至高海拔地区(通常高于2000m)的个体,可在临床上诊断AMS。症状类似于酒精宿醉症状:主要为头痛,常伴乏力、头晕目眩、厌食、恶心、呕吐和睡眠紊乱。AMS发作通常会延迟至到达高海拔地区后6-12小时,并且常在第1晚后加重,但也可早至1-2小时内或晚至24小时发作。有高原病史且上升至海拔2500m以上的个体应预防性使用乙酰唑胺。无高原病史但直接(1日内)从低海拔地区(接近海平面)旅行至海拔2800m以上的个体也可使用乙酰唑胺,因为在该海拔高度AMS发病率显著升高。用于AMS预防的乙酰唑胺的理想给药剂量尚存在争议。副作用最低的临床有效预防剂量是每12小时给予125mg(250mg/d)。可在登高前一日开始使用乙酰唑胺,持续用药48小时。如果有进一步到达更高海拔的计划,可继续用药直至到达最高海拔。乙酰唑胺也可间断使用,以便在海拔高度增加时,随时加速对环境的适应,或者用于治疗轻症AMS。停药之后症状不会复发。适应了新环境几日后,AMS的威胁会消失,但乙酰唑胺仍有助于睡眠。


@罗百竹:如何预防高原反应?我们一家人去青海甘肃旅游,出发前买了乙酰唑胺。电商平台有250mg规格的乙酰唑胺,一片大概六元。如果你没有高原病史,但直接(1日内)从低海拔地区(例如接近海平面的宁波)旅行至海拔2800m以上,那么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乙酰唑胺(处方药),因为在该海拔高度急性高原病(AMS)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这里提醒乙酰唑胺是一种老药,美国FDA批准了可以用于预防高原反应,但是我国药监局还没有批准这个功能,所以在我国的药品说明书里还看不到这个适应症。当然,在旅行中逐渐上升高度比药物预防更重要。例如,你如果从0海拔地区出发,要去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旅游,你可以先到海拔1500-2000米的地方停留一天,然后第二天再到海拔3000米的目的地。



童爸补充:后来我们一家人采用了在旅行中逐渐上升高度的方法,所以没有吃乙酰唑胺,也没有出现高原反应。例如你如果要去青海甘肃环线旅行,你可以在青海市区(海拔2260米左右)住一天,然后再去青海湖(海拔3266米左右)和茶卡盐湖(海拔3059米左右)。你也可以逆时针环线旅游,先走河西走廊(基本都在甘肃),然后再进入青海。药物都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果能避免使用,最好还是不要吃药。循证医学的建议也是:在旅行中逐渐上升高度比药物预防更重要。如果你(或者孩子)要使用乙酰唑胺,因为这个药是处方药,也有一定概率引起过敏,我强烈建议你去咨询一位专业药师的意见。推荐阅读:《孩子生病了,最优解可能是线下就诊+线上咨询!我推荐去这些循证医学平台付费咨询这些靠谱医生!



推荐阅读:

 怡禾循证:CDC:高海拔旅行与高原病(1)

 怡禾循证:CDC:高海拔旅行与高原病(2)

 知贝医疗石磊:小长假出游,宝宝会发生高原反应吗

 腾讯医典:葡萄糖和红景天,防不住高原反应!真正有效的是这6种药

 怡禾科普杨晓:孩子去高海拔地区旅游要注意啥?援藏儿科医生告诉你

 怡禾科普杨晓:头痛、缺氧,顶着可怕的高原反应,把循证医学送到“世界的屋脊”



关于儿童坐飞机

果壳:经常坐飞机的人估计都会知道,飞行时耳朵常会莫名地疼起来,特别是降落时,随着飞机高度的降低,耳痛也会加剧,着陆时疼得最厉害,而感冒会加剧这种疼痛。位于中耳的鼓膜后面有一块小小的空间,平时充满了空气。这块空间通过咽鼓管和鼻后部相连。虽然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但在吞咽、打呵欠和咀嚼时会打开。在高空飞行期间,咽鼓管内的气压已经降低。而随着飞机降落气压在慢慢升高,鼓膜外的空气会把鼓膜往压力较小的耳内侧推进,引起耳痛。想要缓解疼痛,就必须使中耳压力随外部变化迅速上升,大多数人会通过普通的吞咽和快速咀嚼动作,让空气进入咽鼓管,这样鼓膜内外两侧气压都跟外界一样,达到平衡。


@耳鼻喉科朱医生(卓正医疗朱伟栋):相信大家都遇到过飞机起降时出现耳痛,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中耳腔唯一跟外界相通的管道我们叫咽鼓管,开口在鼻咽部。例如飞机降落时外界压力迅速增大,这时候如果咽鼓管没有及时开放中耳腔压力就远低于外界,这个压力差会导致鼓膜被压迫从而导致耳痛的症状,极少数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耳气压伤,甚至鼓膜穿孔。那么做哪些动作可以促进咽鼓管开放呢?最常用的就是吞咽了,吞咽可以有效活动鼻咽部肌肉,促进咽鼓管开放,例如成人可以嚼一嚼口香糖,婴儿可以喝点奶等;在没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可以做一下捏鼻鼓气的动作也可以帮助开放咽鼓管。PS: 很多家长问我宝宝急性中耳炎或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时候能不能坐飞机,答案是可以的。


童爸补充:婴儿可以坐飞机吗?一般来说婴儿坐飞机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需要注意在飞机起飞和下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喝奶(喝水)或吸安抚奶嘴以缓解可能因为气压变化引起的耳部不适。


推荐阅读:

 怡禾健康:婴儿可以坐飞机吗?

 一小时爸爸:宝宝多大可以坐飞机?

 夏天的陈小舒:史上最全「宝宝乘飞机攻略」

 果壳:坐飞机耳鸣耳疼?教你一招,免除痛苦~

 丁香医生:坐飞机耳朵不舒服?试试这个动作吧

 澳洲妇幼Dr韩:宝宝多大坐飞机合适?要注意这点

 全国卫生12320:坐飞机耳朵痛:竟有这么多解决办法!



网友分享预防晕车经验

很多人坐油车不晕,但是一坐电车就晕,这是为什么?童妈打车时也是要尽量选择油车,而且一定要选择无烟车。据力学科普:晕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的根源在于人体内耳和大脑之间的感知差异。通常,乘坐油车和电车时,都会引发某种程度的晕车反应。然而,近几年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一些人发现他们在乘坐油车时并不会晕车,但在电车上却频频产生晕车现象。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推荐阅读:《人民网科普:为什么坐油车不晕,一坐电车就晕?


Vanilla:家里小朋友两岁半第一次晕车呕吐。后来总结了几条经验:1、出发前尽量不要给吃太多东西。2、孩子旁边的窗户安装上车用窗帘,特别是跑高速的时候。不然孩子喜欢看窗外,高速只能看到快速移动的树丛,很容易晕车。3、选下午三四点出发,不让孩子睡午觉,那孩子会上车秒睡,一直睡到下车。


@长见识bot:#晕车终于有救了# 假期想去旅游一想到坐车直接劝退,愿世上再无晕车人!






@人间百宝箱:#原来只有晕车的人才闻得到异味# 什么?不晕车的人闻不到车上的味道的吗?小时候知道要坐车就开始整个人都不舒服了。




- End -

【童爸育儿】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晕车】【晕船】就可以获取此文的最新版本。
发送关键词 呕吐、头痛、头痛、儿童用药、妊娠期用药、哺乳期用药、循证医学、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就医、付费咨询、健康群 等就可以获取对应的科普文章,发送【关键词】三个字就可以获取所有的关键词列表。

遇到跌打损伤要第一时间喝白糖?人工智能时代,竟还宣传这愚昧的内容?看看DeepSeek的回答!

2025-01-29

DeepSeek彻底爆发!DeepSeek深度求索会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我强烈推荐朋友们使用!

2025-01-28

春节到了,我却第三次感染了新冠, 正在经历发热、流涕、咳嗽、咽痛、打喷嚏、流眼泪......

2025-01-28

孩子手指严重脱皮是什么引起的?孩子脚背上的凸起/突起是怎么回事?童爸汇总的关于手指和脚趾的科普文章

2025-01-27

浙江小男孩玩鞭炮手炸废了!10岁男孩捡鞭炮放包里炸断4根手指!让孩子远离烟花爆竹,不要等出事了才追悔莫及!

2025-01-26

3岁宝宝全身起皮像下雪,从出生开始就有,医生说是遗传只能涂多点身体乳。童爸汇总的关于湿疹和保湿的科普文章

2025-01-25

本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汇总,不能替代个人的任何医疗诊治,个人医疗问题请咨询靠谱医生。

童爸育儿
童爸育儿,童爸关注儿童健康、阅读、教育、靠谱买等话题,童爸新浪微博为罗百竹,感谢朋友们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