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技艺,现代传承 | 一本揭示中国非遗文化奥秘的书

文化   2024-09-09 20:01   北京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当人们沉浸在数字化的世界,是否还记得那些流传千年的技艺与故事?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无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之中。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见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情感纽带。

从细腻入微的刺绣到古朴典雅的瓷器,从悠扬婉转的曲艺到热闹非凡的节庆习俗……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花瓷(图源自网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意味着守护我们的根与魂,学习了解非遗文化,则是最有意义地行动。

篆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 它是书法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就制作工艺而言,它是指将在平面上设计好的纹样或文字镌刻在金属、石头、牙、角等材质上。

中国篆刻(图源自网络)

中国印章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秦以前印章称为鉨(同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的印章称印。汉代皇帝、皇后、诸王等所用印章称玺,官印、私印又出现章、印章和印信等名称。唐代称宝。宋元以来官印和私印又有记、朱记、关防、押、图章、戳子等名称。

中国篆刻(图源自网络)

篆刻起源于中国,后传播并流行于东亚地区。

京绣,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定兴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京绣(图片源自网络)

京绣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辽时兴旺,在燕京曾设有绣院。元朝定都北京后,随着封建王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宫廷为了更好地为其服务,集中中国各地优秀工匠进京,使这技艺进一步提高。明代以后,宫廷绣的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特点更加鲜明,刺绣人员日趋扩大。到了清代,宫中特设“绣花局”

京绣(图片源自网络)

在此期间,宫绣融合了中国各种优秀绣工技法,将自身特点发扬光大,成为独树一帜的代表绣种。特别光绪年间更是名扬海内外,以用料讲究、格调风雅著称。京绣在色彩上的特点是绣线配色鲜艳,其色彩与瓷器中的粉彩、珐琅色相近。讲到平、细、匀、光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建省安溪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乌龙茶制作(图片源自网络)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因茶质特异,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而得名铁观音。据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载:“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全国农业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朝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

乌龙茶制作(图片源自网络)

安溪茶农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结合安溪的实际,创造出一套“半发酵”独特的铁观音制茶工艺。乌龙茶制作工艺开始的“脚揉手捻“人工操作,后来的制作工序、机具逐渐完善,至民国初期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初制工艺流程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木版年画(图片源自网络)

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 。

北宋时期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称为“画纸儿” 。而汴梁(开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加之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刻印年画取代了手绘门神画,并且官办与民办作坊齐开,多达三百余家 。

宋金时期,已经出现了“四美图”这样的精美绝伦的木刻版画,它是现存最早的木版画 。

木版年画(图片源自网络)

道光年间,在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年画”一词,从此,所谓“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保护非遗文化,责任在于每一个人,了解非遗文化,可以从此刻开始。


推荐阅读

《解码中华文化基因》

<<<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


“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出版专业师生团队编创。

本书创作团队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国际传播为宗旨,打造融媒体创新性传播模态。

本书创作团队结合现代视听制作与传播应用技术,研创出基于图、文、声、像、影有机结合的移动端叙事样态——融视频,并创造性地研发移动端数字书架与系列文创产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博物馆。


识别以上二维码,即可加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喜马拉雅FM、抖音、微博、今日头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获取更多新书资讯!


   编     辑|林江龙一    赵宝莹

   一     审|周 娜

   二     审|宣宝剑

   三     审|张毓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服务传媒,出版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