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温,人工降雨背后的心酸

文化   2024-09-23 20:01   北京  

九月,立秋后依旧很热的开学季,重庆的秋老虎来得格外猛烈,各县各区气温直逼43摄氏度,热得重庆人民痛苦不堪,一晚电费能烧几十块,直呼再热下去恐怕连空调都要吹不起了。

重庆为解决超高温问题,决定人工降雨,希望为城市带去些凉爽湿润的气息。可就是因为这一次降雨,直接将重庆送上了热搜。

微博#重庆气象局#词条


人工降雨失败,重庆人民苦中作乐戏称那天是重庆历史上的“摇裤危机”

重庆“下摇裤”网传图片


许多居民的电动车被吹烂,衣服飞上天,树木被折断,甚至压坏了许多停在路边的车。

抖音评论对此事的调侃


许多网友对此也发表了看法,有人不解,有人生气,也有人觉得悲惨却好笑,但营销号的“捅娄子”话题发酵下,全网都加入了怜悯或调侃重庆的队伍。

微博词条大数据统计“网民看法”


有人表示“重庆在人工降温和自然灾害中选择了人工灾害”

抖音评论截图


也有人调侃“忙活一天,十分钟暴雨吹倒了大树压断了电线,停电了,重庆更热了”

抖音评论截图

“工作捅娄子,想想重庆气象局”

“原本只是热,现在像蒸笼”

微博词条


事实上,重庆气象局并非是真的捅了天大的娄子。有许多重庆市民表示:那天确实是先刮了大风,后来才开始降雨,气象局确实经验不足,增雨弹没打好。

也有热心网友解释:大风是因为天气过热,午后出现强对流,人工降雨并不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热心网友为气象局做解释

更有人表示理解:至少他们还在为降温考虑,真的想要为大家做些事。

热心网友为气象局做解释

除了互联网的发酵作用,网友的玩梗心态之外,这引发全网疑惑的故事,却根本没看到有效官方报道和辟谣,只有一些自媒体博主或营销号的煽风点火,以及少部分的自发辟谣。若能有一篇有效的调查性报道,事情或许就不会如此走向“娱乐至死”的道路。

微博大v对此事发表看法

风闻社区、气象大V为重庆气象局做解释


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的王者,聚焦丑闻,以推动社会进步,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为目的铁证意识是关键,风格则称为零度写作

调查性报道 词条

作为在新闻界最高奖项的普利策新闻奖在1985年设立调查性报道奖,得到此奖项是极高的荣誉,更是难上加难的事。《1942》中的战地记者,就曾为此不惜身涉险境。

电影《1942》中以普利策新闻奖为目标的记者

调查性报道是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以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它利用长时间积累起来的足够的消息来源和文件,向公众提供对某一事件,尤其是关系到影响公共利益的不正当行径的强有力的解释。

网络上可见的调查性报道




核心特征

一是捍卫公众利益或公民权利;

二是揭露黑幕;

三是记者独立调查,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条都不能被称为调查性报道。

 高温天气让人倍感不适,甚至许多学校停课来避免高温天气加重对学生的影响。在大风过后,顶着高温天气工作,打扫街道,清理受灾现场的工作人员更是辛苦劳累。

重庆高温 延迟开学

此事本是重庆的气象灾害,却在“娱乐至死”的当下被传成了笑话。在本次被误会的重庆降雨事件中,若有一篇具有“铁证意识”的优秀报道,或许人们就会意识到,不该娱乐之处应严肃的道理。

推荐阅读

《高阶新闻写作教程》

<<<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


本教材名为《高阶新闻写作教程》,突出在“高阶”二字,旨在帮助读者在完成一般新闻写作学习之后进行进阶训练。

本书特色在于:紧跟实践,专注写作技法,通过理念宣导+案例剖析,从而提高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新闻体裁的更新,将数据新闻等近年兴起的写作体裁纳入书中;二是视野的开阔性,不只是局限在中文领域的新闻写作,还引入了英文的新闻写作(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作品)。


识别以上二维码,即可加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喜马拉雅FM、抖音、微博、今日头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获取更多新书资讯!


  编     辑|林江龙一    赵宝莹

  一     审|周 娜

  二     审|宣宝剑

  三     审|张毓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服务传媒,出版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