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航海成长之路非常“单调”,在上海和国家队的20年间只跑过OP、欧洲级和激光雷迪尔(现ILCA 6)这三种单人艇。而在英国生活的一大好处,就是有机会可以尝试到各种不同的帆船,自从去年学了几艘新船型(黄蜂、RS2000、RS Aero、Sonata等)后,今年看到韦茅斯会举办29人的英锦赛和世锦赛,就盘算着或许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体验下“High Performance Skiff”高速艇。
29er级帆船的前世今生
29er诞生于1998年,出自澳大利亚传奇水手Julian Bethwaite之手,主要是为了给49er提供青少年的过渡船型。49er从94年诞生之后,迅速受到关注和欢迎,并于96年被确定为四年后悉尼奥运的正式比赛项目。而十六年之后才终于看到女子双人高速艇49er FX级现身里约(略感有些姗姗来迟),填补进奥运的史书。
随后Julian在2004年设计出了一款SKUD 18,让残疾人也能享受到skiff小船的乐趣,并成为2008-16年三届残奥会的比赛项目。除了设计船型,Julian还协助父亲Frank Bethwaite一起撰写了史上最畅销的航海书籍《High Performance Sailing》,有兴趣的帆友们可以在国外的亚马逊网站或kindle上搜索购买。Julian的哥哥和姐姐还分别参加过两届奥运会,活生生的一个航海模范家庭。
来简单介绍下29人的各项数据,船长4.45米、宽1.77米、重74kg、主帆+前帆面积12.5平方米、球帆15平方米、桅杆长6.25米。比较有意思的是,因为前帆较小,且得益于一个滑轨的设计,29人的前帆在转向的时候是自动换舷就位的,而不像其他船型需要在一舷把前帆缭绳松掉之后,再从另一舷收紧。
莉佳的29人初体验
之所以这次我斗胆敢上没跑过的新船型比赛,一大原因就是29er舵手还是坐着操作,不像49人和FX级的舵手也跟缭手一样穿吊裤要悬挂出去压舷,trapeze就肯定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上手去掌控船只。
并且29人对舵手的体能要求并不算很高,绝大部分的体力活都是缭手包干:迎风拉主帆、顺风调球帆、以及每一圈的升降球帆等。而我作为舵手在各个航段就只需要拉好力小的多的帆:迎风前帆、顺风主帆。记得有一次大风天缭手让我帮拿一下球帆缭,他要调节其他绳索,结果我一拿球帆缭绳,差点就把自己人也跟着一起拽出去了,可见29人对缭手的力量和体能要求有多高,更何况还都是青少年呐!
对于我的身高体重来说,跑29人肯定是偏大号的了,所以在脸书上盲找有船只的缭手“相亲”配对时,也有意识地选择体重较轻的水手。最终我相中了一位17岁的Fin Gribbin,65kg,体能非常好,因为平时在学校一直划赛艇。这样一来,加上我60kg的体重,125kg总重量在整个大部队里还算是偏轻的,该级别推荐的适宜体重是在120-145kg之间。
6月我先在韦茅斯帆船俱乐部的晚上比赛中跟一青少年会员试跑了一下29人,那天风力20节左右,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船速度真快!而且还超级不稳定,每次转向都摇摇晃晃的,多亏有经验的缭手在好一番平衡后才避免了翻船的结局。跑顺风时一直要用力推着舵,才能抵抗球帆在船头下风那股强大的重心力。上岸后我心生退意,悄悄跟老公说,还是不参加英/世锦赛了吧,恐怕短时间内我真掌握不好29er的船。
对比其他船型
其他很多传统的小帆船或许我一上去就能跑,比如去年我参加的RS 2000(原Laser 2000级,后被RS购入),第一天上船直接比赛,虽然还不怎么会装器材Rigging,好在我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缭手,还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在航海圈里去牛津剑桥读书的还真不少,看来好的水手智商必须在线,哈哈)。我除了中大风的顺风planning角度不太会跑之外,其他的浅学一下都能较快上手,比如此前我没有怎么跑过的球帆操控。转向虽然不太娴熟,但也还能凑合,不至于出现什么像卡住、翻船等大问题。
随后运用上我多年竞赛积累下来的杀手锏:起航、航线选择、战术运用等,一不小心竟然还拿了英锦赛的冠军。再加上RS 2000的群体大部分是家庭成员一起享受航海,父母跟孩子配、兄弟姐妹配、夫妻档等,所以在赛程的设置上很亲民,每天只比2轮,风太大的话会让小孩掌舵的船只回港分开记分;赛后安排了好多社交娱乐和当地观光的活动,中间还有机动日休息调整,竞技的成份会有所淡化。
而29人的比赛,更像是纯竞技,每天4轮,风力接近30节也照常进行。我缭手在每一轮结束后都要狂补能量胶和运动饮料,对体能的要求真不亚于ILCA和其他奥运级别。我有一天大风跑完,第二天大腿后侧很疼,看来即使是跑双人艇,也要穿好压舷板,毕竟舵手不是随随便便坐在船上操作就行,也还是要配合缭手卖力压船的。除此之外,我的手臂肌肉也反应剧烈,第一次酸到会痛的感觉,歇了三天才缓过来。所以说,即便舵手在每一个航段都是操控力更小的那根绳子,但在大风天不断频繁的调整过程中,消耗也还挺大。
像29er这样的高速艇,真的不是什么随随便便就能上船立即参赛的,因为如果没有花时间去了解并熟悉船只独特的性能与操作技术,我根本就用不上什么竞赛技巧,而是直接倒在基本功上:直线速度跟不上、转向慢一拍甚至翻船、方位线判断不准、升降球帆出问题…
双人艇最考验彼此的是?
老公见我开始泄气,开始拼命鼓励我:“你才第一次上29er,不习惯太正常啦,现在离比赛还早,赛前多练几次慢慢适应后会好的,相信你!”
想想缭手都“招募”好了,就再坚持下试试看吧。后来趁Fin学校放假,他妈妈开着车把船从Torquay拖到韦茅斯,当天把船装上,下海“面试”了一番。那天风适中,12-15节,相对第一次的20节来说感觉好控制一些,由此对29er的安全感也增加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Fin的性格很好,跟他在船上一起跑的沟通、节奏、互动和配合等各方面都挺融洽的,上岸后我俩一拍即合,决定报名参加7、8月的英/世锦赛。在之后每次训练和比赛一结束,我们彼此都能敞开心扉、平心静气地告诉对方:今天有哪些做的好的地方、失误或犯错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如何避免和提高、以及希望搭档改进和注意的点等等。能在短时间里碰到一位好缭手来配对,我深感幸运。
虽然我没怎么跑过双人艇,但也深知找到合拍的搭档有多重要,尤其每每听到一些段子说某些双人艇高手在跑船之外根本就不说话时,多少还是让我觉得有些捉摸不透。平时关系很一般,但在一起跑船就会有默契和心灵感应?我这次还碰到一对来自同一俱乐部的小帆友,比赛第一天结束后,两人因为受不了对方的言论和脾气,就发誓再也不一起跑船了。
说到底,跑多人艇就是要在先肯定对方的能力之上,不断接纳他/她的不足,在搭档犯错时,要耐住性子不抱怨、不批评,而是用积极的安慰和鼓励,想办法一起走出逆境,进而共同进步与成长。难怪我碰到过有些家长会说,愿意掏腰包给孩子买29er,因为那是锻炼孩子团队协作、密切沟通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海上和船上所面临并经历的这一切,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与家庭的处理技能和心智上更加成熟及稳健。而当这些孩子说想要跑Waszp水翼船时,家长的态度就180度大转弯了:自己想办法挣钱去买,因为那是你自己一个人在享受!
你最关心的数字问题
有些朋友或许好奇费用情况,考虑到船只、器材都是我缭手提供的,全套新的大约售价1.4万英镑,十几万人民币吧,那各种报名和教练艇等相关费就我来承担了:英锦赛£400, 世锦赛£600,两场比赛的coach support教练艇支持£500,赛前训练营£300…全部加起来差不多两千英镑上下,我也没有什么差旅费,花2万人民币学习高速艇和参加两场大赛,性价比挺高,很值了。
在英国,年满13周岁就可以开始打零工,你会在各地俱乐部看到很多Dinghy Instructor,小帆船初学者的教练经常会是一些青少年们,既能在周末或节假日挣点零花钱,还能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航海知识与技能。正好还填补了小帆船初级教练的严重空缺,因为这个角色很难成为全日制的工作,而且也很少有人愿意年复一年地去教零基础的新手,毕竟不断重复同样的内容和话术难免会有些枯燥。不像中高级教练在带更高水平的选手参加比赛时,会增添很多新鲜感与乐趣。这不,正好把流动性高、不稳定的初级教练一职留给已经能基本胜任的青少年们。
这就要引出在西方航海圈很盛行的一句话:Teach your kids to sail and they will never be able to afford drugs! 我的理解就是:当父母让孩子接触并喜欢上航海之后,他们就不愿意把钱和时间浪费在烟酒毒品等各种坏事上面,或是不会轻易地被坏人诱惑而误入歧途。因为帆船和大海就成了他们的“瘾”,这些青少年们就会想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挣钱、存钱来买他们想跑的船只、器材和装备,毕竟即使是小帆船,这笔开销也不少,而且还是个无底洞,最新的Moth飞蛾船已经接近百万人民币级别了!
各种小帆船未来的趋势
这次参与到29人的大家庭之后才了解到,随着470慢慢淡出奥运舞台,跑420的越来越少,那批青少年都一并涌入了29人。再加上未来是速度的世界,年轻人肯定对高速和刺激更感兴趣,那除了水翼船,就是高速艇Skiff的天下了。还记得有一天我在水上跑Waszp时,惊讶的发现29人的顺风速度竟然跟我不相上下,估计也能达到近20节。但从体感来说,会觉得高速艇更快,因为水翼船是离开了水面在空气中穿梭,你能感受到的只是迎面而来的风,而高速艇还是跟传统帆船那样在水中疾驶,那浪花打在身上的冲击力还是很大的,我连睁眼都困难,甚至都考虑是不是要带防水的游泳眼镜下海了!
29人受欢迎的程度从报名船数上可见一番:英锦赛90条,世锦赛210条。除了总冠军外,还设有女子组和混合组的前三名奖励。我个人觉得29人对缭手的体能要求如此之高,对于女孩缭手来说,大风天的劣势会比较明显。反正不分组比赛,我更建议女孩舵手可以找个男生缭手来搭配,这样更有可能成为大中小风的全能好手。
两百多条船乘以二也就是四百余人的规模,跟最受青少年爱戴的ILCA 4世青赛今年的人数几乎持平。2024和2028年的奥运会帆船比赛中,ILCA和49人男女四个级别属于核心项目,其地位无法撼动,怎么换级别和船型都不会危及到上述四个。
但我会觉得,49人未来或许会比ILCA留在奥运大家庭的时间更长,因为它的设计更现代化,既符合年轻人对速度的追求,也汇聚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小帆船装置。反观ILCA,即便升级到了碳素桅杆和帆型等,沉重和“慢”速是逃不开的劣势。ILCA是所有奥运级别中最慢的一个船型,早在前几年的一项男女单人艇测试评分中,RS Aero能甩它几条街,毕竟连设计的年份都相差半个世纪了。而ILCA最难以替代的一大优势就是,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俱乐部都有这款船,如此之普及,如果奥运被替换掉,就势必会有更多的经费支出,这又与IOC国际奥委会的缩身计划相违背。
看到这里的朋友,若想要些OP和Topper之后的船只建议,我的答案是:如果你纯粹是享受和玩,传统单人艇选RS Aero,假期可以去国外参加各种比赛与老外切磋,竞争程度中等。但倘若你是想尽可能提升自己小帆船的技战术和综合竞技水平,那就选ILCA4、6、7,比赛多到你选不过来、也汇聚了世界最强能力的水手们,并且国内也有较为完善的联赛体系,不出国就能找到训练的伙伴和比赛的平台。
再来说说双人艇,俱乐部和业余爱好者首选RS Feva,在去年的RS Games上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家庭和娱乐社交氛围,让你在享受帆船的同时,能结交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专业队、以及未来想要往奥运和职业道路发展的,那就必选29er无疑了,不仅凝聚了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双人艇选手,也锻炼你在高速航行下的操作及决策能力,无论将来是转到49人、水翼船还是各类职业帆船,29人都是打好高水平航海竞技基础的最佳船型。而这也是我希望未来国内能开展起来的级别,因为它真的是培养青少年帆船竞技绝佳的一个船型,相信年轻人也会喜欢高速艇所带来的快感,同时也避免了直接上49人身材太小的问题。
英国青少年帆船的成长路径
我发现英国29人的水手普遍都是跑到18周岁,比完那最后一个赛季就开始卖船,因为进入大学后就会有崭新的航海经历:英国大学帆船有团体赛team racing的联赛体系,每个周末都会去到各个俱乐部轮流举办,采用的是双人艇Fire Fly船,三对三打对抗。
极少数的水手会进入49人的奥运备战团队,少到连英锦赛都凑不出数,只有几站RYA Ranking Event。问了一些家长什么原因没送孩子们继续去追逐奥运梦,“开销巨大”是主因,近一条49er船就要3万英镑起。在没有拿到世锦赛或欧锦赛前10之前,绝大部分的费用都要家长或水手自己来承担。其二是想以学业为主,若要在奥运项目上有所成就,基本就需要你成为全日制的运动员来全身心投入。此外在得到RYA资助之前,父母还要能腾出大量的时间来陪同孩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于有全职工作的家长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与难题。
在29er英锦赛期间,我还碰到Niall Myant-Best,经常看The Ocean Race世界环球帆船赛的朋友们应该对他不陌生。Niall除了做媒体报道和解说,还是现任英国国家龙骨船学院的主教练,过去也做过29和49人的教练,他自己跑船的背景就是从Topper转到49人的。
看到Niall的时候,他正在陆地拖车上的一艘49人船上教一群女生如何trapeze,询问下来才得知:她们都是来自各个不同的运动项目:赛艇、足球、手球、自行车、田径等,通过RYA的缭手招募计划,申请成功后才得来这免费学帆船的机会。看来即便是人才济济的英国航海圈,也需要采纳像中国常用的“跨界选材”策略,才能解决部分缭手欠缺的问题。
从29er走出来的明星们
纵观这几届49人的奥运奖牌获得者,几乎清一色都是从29人“升级”过去的,最著名的莫过于新西兰奥运和美洲杯冠军得主Peter Burling & Blaire Tuke、连续拿到过去两届FX级奥运冠军的巴西女子选手Martine Grael & Kahena Kunze、来自英国的奥运和Moth世锦赛冠军Dylan Fletcher等等,这个list很长,就不一一列举了。
帆船人的特色与航海圈的氛围
虽说29er是为青少年设置的,但它不像OP级有年龄限制,所以时常也会看到成人水手的参与。这次英/世锦赛就有著名的英国奥运银牌水手Simon Hiscocks带着他的儿子一起参加,以及像我这样纯粹想要学习和体验一下skiff的老女人
让我感到很暖心的是,当我在停船区向这些年轻水手提问、请教时,他们都像小大人那样很热心、友好、开放地跟我解答并分享技巧,没有任何想要私藏保留的戒备心。每每风大上下水有困难时,附近无论来自哪个国家的水手们,都会跑到水里去帮忙一起拉船。可见这些青少年通过帆船,通过29er,不仅结交到世界各地的朋友,也锻炼出了即便是竞争对手,下了场依旧能团结互助的宝贵品质。(最近欧洲地中海地区遭遇酷暑,正在希腊陪伴小水手们参加ILCA 4世青赛的教练们,开着教练艇帮助当地130多人从山林火灾中救出来。至此,帆船圈得到了外界的一片赞扬,再次显露了航海人的不惧艰险、无私奉献、不顾一切救死扶伤的精神。咦,这口吻有点太上纲上线了啊,呵呵!)
学习过程中的那些收获和教训
在赛前的那个周末,我报名参加了一期训练营,专为新上29人的船员提供科普教学和技术支持。从船只准备、器材调整、转向模拟等各个方面去了解这个船型的特性与操作。在教室和停船区上完理论课后,顶着25-30节的风下海去“游泳”,因为横竖都是翻船,一不小心人也会失去重心掉出船外。迎风转向翻、顺风速度快到根本不敢偏转、人坐到船尾才能避免扎浪,简直把我的肾上腺素直逼顶峰。
而且29人的船如此之轻盈和不稳定,翻船后很难复正继续跑,很可能一正过来没压好重心就又翻掉了。那天学到的一大教训是:大风天新手一定要在桅顶绑个充气袋,这样船倾覆后可以节省很多力气去正船。
除此之外,还学到实用的几招:
1,顺风时主帆不能太松,收到船尾侧角就行,因为速度快,apparent wind航行风前移,主帆太松的话反而影响球帆的受风角度,更严重的还会造成顶部细小的桅杆被球帆的力拉扯断裂。
对比下我跑的2539横杆有多松还在用激光船的跑法来控帆
2,顺风转向前把缭绳放在拿舵的手之上,否则过帆容易卡住,因为舵手要用握缭绳的手把横杆拉过帆,来给自己更多的控制力(我观察到在49人上是由缭手来进行这个操作)。倘若等帆自己反受风后甩到另一舷,紧随其后的就很可能是船只倾覆;另外,偏转的过程一定要保持船平的状态,不能有任何反倾或反扣,否则就容易控制不好平衡而翻船。同时要观察好缭手的位置,配合他一起移动重心,而不是只管自己做动作。
3,有时候站立起来会比坐着更容易控制平衡,比如进出码头、等待、起航前、缭手升降球帆等。
虽然翻船喝了不少海水,但我竟然“玩”得还很开心。英国的夏天也需要穿最厚的super-warm 3mm保暖服,在某种程度上为各种磕磕碰碰起到了有效的缓冲保护层。要是其他地方夏天的气温,只穿防晒紧身衣裤的话,那估计就免不了全身一块块的淤青了。
回码头的路上,还看到海豚翩翩起舞,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馈赠
赛前受挫+29人的特色
在比赛正式开始前两天,我的老腰毛病又犯了:肌肉抽搐、紧绷到弯不下去。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或许还能参加几轮风不大的比赛,但肯定不可能完成所有轮次的竞逐了。于是我立即跟缭手联系,让他赶紧找一个其他舵手来配,以便能完整地参加比赛,而不是被我牵连着受影响。
但在赛前两天内想要找到一位舵手确实可能性很小,于是比赛第一天Fin的爸妈把已经在跑49人的哥哥Ewan拉来临时替补上场,但毕竟已经是80kg的大帅哥了,即便大风也跑不快。后面一天中小风我坚持下海比了四轮,起航都很棒,但不一会儿就输在直线速度上。Skiff有好几种不同模式mode的跑法,拉速度、顶角度、最佳VMG,秘诀全在细微的器材调整变化和人员位置的移动上。
还记得我在赛前看各种29人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文章时,其中有一段印象尤其深刻:
先花500小时练好基本功!结合这次的经历,我感同身受:高速艇绝对需要把基础的直线速度、转向、绕圈等做到位了,才能进阶到竞赛的环节。
好在我提前预定了coach support,独自去国外参加比赛就可以选择这项服务,不过名额有限,手慢就没机会了。本来报名的时候只是希望能有教练艇给我放个防水包:能量补充、换眼镜(不同的天色我需要及时更换深浅的镜片)、压舷板(风速变化随时穿卸)、额外添加的衣物和起航前穿的保暖防水外套等,因为我的身体是在太敏感了,稍微冷点、热点没及时跟上,就会影响发挥和专注的状态。如果没有coach support,我就需要把防水包放到某个安全救生艇或裁判船上,但经常会因为需要提取用的时候,救生船不在附近,或某些特殊时刻不能停靠裁判船,进而无法拿到我的包。
最终亲身的体验远超我的预期,每天下水前教练会提供当天的一些重要信息、赛后也会帮我们综合小结下整体情况。虽然说教练没法一一给水手更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与建议,但只要我主动提问,就会得到详细的答复和解释。比如我希望教练能在起航前帮我根据当天的风况来检查下迎风直线驶的帆型是否合适,并作出相应的绳索调整,以及解答我其他碰到的一些疑惑和问题。后来我的迎风速度果然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经常能在前三个绕一标。
而我掉名次最多的就是顺风航段,有球帆的船型从上风所造成的脏风影响远超没球帆的船型,而且突然被挡风之后,就成了悬吊在外的缭手的噩梦。因此在绕标前后、上下风选位和船群的处理上,就更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策略去积极应对。
29人因为船速快,有点像F1,各种变化也极快,可供思考的时间比传统帆船大幅缩短,也就需要船员们更迅速地观察、判断并果断作出决定。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犯错的代价更高,一个细微的环节没处理好,就会顿时损失几十个名次。
虽然由于我的伤病原因,最终没能完成英/世锦赛的所有轮次,但还是很开心能借这个机会尝试、学习到高速艇的跑法与技能,也算弥补了一些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没能体验到各种船型的遗憾。
那我明年跑船的flag是什么?Wing-foiilng似乎是这几年上升势头最迅猛的水上项目了,有没有帆友想要来给我一起学的呀?咱们把身体都养养好,一切就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