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佳的采访随笔
另外我注意到,韩聪在北京冬奥后康复的这一年里,并没有像一些奥运冠军那样频繁地参加各种商业、娱乐活动,而是潜心投入到了跟花滑工作相关的学习与实践中去。除了要完成大学的毕业论文,他还考了国家级裁判,同时也进入国际滑联的双人滑技术委员会。就连这次采访期间,韩聪还要连续四天跟着国际滑联开线上会议,因为时差的原因一开就是要到凌晨三点。
韩聪在全国花滑锦标赛“实习”
我问韩聪,在经历了这一连串的体验之后,会不会觉得还是做运动员更幸福?他说没错,运动员只需要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例如研究技术动作、搞清楚规则和理论知识、照顾好冰刀冰鞋、预防克服伤病困扰、再加上一颗大心脏(抗压能力),基本就能闯入世界领先集团了。
而离开运动队之后,就等同于是从一个简单封闭的环境闯入一个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常见的生活问题都让运动员们感到无比陌生,从饮食起居到人际交往,用韩聪的话来说:就好像要从一个很单纯的少年过渡成为一名成熟的男子汉。
回想起我伦敦奥运后休整养伤的那两年,我和韩聪同样有相似的人生轨迹,我也选择了用各种学习充实着原本被训练占满的时光:完成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的课程、进入国际帆联运动员委员会、考了国际仲裁并参与了2014年世锦赛和青奥会的执裁、达到雅思成绩后又申请了英国大学继续读研究生…
但做帆船仲裁实习的那几个月,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太适合。把厚厚的规则书吃透难不倒我,“打官司”我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裁判在机动橡皮艇里跟水手们一起在海上长时间“泡”着,速度开快的时候不停颠簸,令我的身体根本吃不消。并且抗议审理经常到半夜三更才结束,睡不好觉又会加重我干眼症的反应,如此种种,令我不得不果断放弃从事帆船裁判的这一选项。
2014年我参与青奥会帆船项目的仲裁工作
其实我在读书的时候,依旧会经常心心念着帆船,毕竟于韩聪、于我,冰上和海上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舞台,只要一上场我们就是世界上的“种子选手”。要不是有伤病的限制,估计我都愿意一辈子活跃在这个舞台上。
而在校园里,无论上什么学科,相比较一般学生,我多少总会有一些距离感,学到再高的水平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各行各业都有比我厉害得多的人,这和在赛场上称霸的落差多少还是会让人心生沮丧。
不过这是一条无法回避的路,运动员早晚都要融入社会,参与工作,就像韩聪一样,沉下心来,继续留在擅长的花滑圈内,主动寻找能运用过去近二十年积累下来的独特智慧与经验的角色,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包括韩聪的搭档隋文静,也是在奥运会后见缝插针撰写了自己的传记《不止文静》,并于前阵子正式于大众见面。除此之外,小隋还成为了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新生,进修舞蹈编导专业,她的梦想就是为自己编排一套冠军节目。
好像有点说远了,我和“葱桶”的粉丝们还期待着韩聪和隋文静在赛场上再次和大家见面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证他俩续写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的美丽篇章。
嘉宾简介
韩聪
1992年8月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7年,15岁的韩聪和12岁的哈尔滨老乡的隋文静“拉手”配对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
2012年,首次参加成年组世界大赛的韩聪/隋文静便获得了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冠军。
2017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花样滑冰世锦赛上韩聪/隋文静以232.06分的总成绩首次加冕世锦赛冠军,并且成为继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之后,中国的第三对双人滑世界冠军。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韩聪/隋文静以235.47夺得花样滑冰双人滑亚军。
在2019年埼玉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中国组合韩聪/隋文静以234.84摘得职业生涯第二枚世锦赛金牌。
2022年2月19日,韩聪、隋文静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
END
— 往期回顾 —
更多往期精彩内容,点击以下“关键词”:
张馨 |刘虹 |倪夏莲| 水庆霞 | 黄雪辰| 何姿|韩馨蕴
诸韵颖 | 叶瑾 | 沈富麟 |陈若琳 | 李景亮|孙吉|李佳悦
钟齐鑫 | 隋文静 | 丁宁 | 韦永丽 | 莫慧兰| 隋新梅
陆滢/施扬|李妮娜 |王军霞 | 切阳什姐| 霍启刚 | 高亭宇
高磊 | 唐佳丽 | 张兆旭 | 宋世雄 | 张丹 | 冯冀|刘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