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帆船爱好者想必都知道,近年来水翼船型几乎是圈内“C位”出道,2024年巴黎奥运十个级别当中,水翼船型也即将占据半壁江山。作为一名传统小帆船的运动员,我想再不玩一下就该OUT了,所以,不多说了,水翼零基础也得上!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玩船体验吧!
莉佳的水翼船初体验
其实学水翼船原本并不在我的计划当中,因为去年仅小风跑了两三次船后,我的肩伤还隐隐作痛,只能悠着点继续好好康复。今年2月去到英国后,寒风凛冽的腐国天气让我一直等到5月底才慢慢趁着一丝暖意尝试着回到海上,然而海水的温度则依旧冷到刺骨(也或许是我的身体太不耐寒)。
1、一旦翻船或失控后,立刻放掉舵柄,但要抓住缭绳,以免人船分离太远,游不过去。
2、飞起来后因为速度加快,行驶风(apparent wind)会急速变化,所以需要拉舵把角度跑大些。不然就会因帆上没有力而掉回水中。
看高手们跑船真是种享受,感觉他们毫不费力地就能把Waszp当玩具般耍戏,当然前提还是要有好的体能做支撑。除此之外那天给我的最大感受其实是这些水手们竟然会花超过1/3的时间跟教练沟通,时不时地就停下来问各种问题。回想我的运动生涯,好像就是个哑巴船员,极少会主动跟教练交流,回想起来还挺可惜的,要是能多问多说,定能进步更快。
再后来我的一位朋友准备买条Waszp放在韦茅斯的俱乐部让他的女儿暑假时来学,考虑到小女孩的年龄较小、体重也很轻,我建议或许应该买青少年版本的Waszp X (5.8㎡),但最终还是选择了6.9㎡和8.2㎡的两个尺寸,就像ILCA级传统船那样只需要换桅杆下节和帆,就可以根据风力的大小来灵活换着使用,而5.8㎡的Waszp X则是用更小的翼(看上去像翅膀的两边wing)。
新船到达俱乐部时是在一个长方形的木箱子里,把螺丝拧开开盖后,就看到各种帆桅和配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里面。如果你经常长途转场参赛的话,可以购买一个更小尺寸的白色玻璃钢盒子,就可以轻松拆装用集装箱运输了(开车距离的运输跟传统船只一样用拖车,翼都可以不用拆)。
由于对Waszp还只有皮毛的了解,我看着这赤裸裸的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装,即便新配件像搭乐高那样有数字指引可以对号入座,可是又该怎么绑和弄呢?而且俱乐部也没有特别熟练的水翼船员(高手都在对面的英国奥帆中心😁),好在当天傍晚船只抵达时,售船商SailingFast的负责人Duncan带着我和另一位俱乐部的Waszp买家,先把翼的雏形给装好,剩下的只能靠我自己研究装船文档,对照着数字慢慢搭建。当初卖家号称新船大约6小时能装好,但那应该是很娴熟的老手才能完成的目标,我是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每天抽3-4小时,才装到可以下水的状态。所以当你入手一条新的Waszp之后,一定记得找位有经验的水手来帮你一起完成组装的过程,不然,看着一堆零件真的会很头大。
原以为最艰难的已经过去,可下了水才发现水翼稳向板和舵紧到很难插下去,在俱乐部壮男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插到底了,又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水翼和船的洞眼对齐,把固定针(防止水翼板在起飞受力时移动或翘起来)再穿进去。站在下水坡道的水里弄了超过一小时才顺利出海,真是不禁感叹:要想享受水翼飞行的感觉,还真得付出点代价才行😅。一到海上飞起来的那一刻,依旧会不由自主地扬起嘴角会心一笑:这一切都值了。
连续好几次,上下水的经历都特别“痛苦”,而且我无法在随心所欲的时间出海,而是要候着其他俱乐部水手能下海的日期和时间才能一起出去,毕竟靠我一个人,暂时还搞不定这条Waszp。猛力推拉水翼板还给我的手腕软组织和上背肌肉造成了轻度的损伤,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在微微作痛。这样的伤病让我自己也觉得特别惋惜,因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不像膝关节和腰部等都是在海上航行时积累下来的劳损,跑完难免会有些不适,需要靠平时多练核心与小肌肉群来提高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
现在我能给到大家过来人的经验是:新船组装完后,一定要在岸上把船侧放,先把水翼稳向板和舵来回插拔几次确保没有问题之后,再下水!如果实在很紧,可以喷一些帆船专用的Mclube或其他silican lube润滑油,也会轻松很多。我记得差不多5次左右的水上课之后,才终于可以独自搞定插拔水翼板,来自由选择上下水的时间了。
在对Waszp越发熟悉后,我能在海上驰骋的时间也从半小时慢慢上升到3小时,好似回到了运动员时期,还得冲泡上运动饮料来支撑足够长的体力消耗,要不是体能的限制,那绝对是飞到停不下来,就像上了瘾一样越跑越想跑。
对比了ILCA的压舷强度,水翼单人艇更考验的是手臂力量,因为压船累了你可以边跑边“摸鱼”双腿调整下,不拼尽全力压并不影响你的飞行享受程度,只是角度跑大些而已;但帆的缭绳频繁调整要是跟不上,就肯定与飞行无缘了。
熟练掌握各角度的直线航行之后,我开始尝试foil gybing飞行顺风转向(在这之前我都是降回水面慢慢偏转的,胆子比较小😂)。传统船一般都是先学迎风换舷,但水翼船要做到foil tacking基本就是成为高手的最后一项考验了。
其实我算是学的比较慢的,大概十来堂课才真正做到dry gybing=船体不碰水的顺风换舷。有些胆子大的年轻人第一两次上Waszp就开始边学飞边转向,虽然各种翻船和船头扎水,但偶尔也会有成功的案例。我的体会就是,多看视频,把颠覆传统观念的“先人体过帆、再拉舵”植入我们的大脑,剩下的就是控制船体平衡和帆上力度的调整了。或许就是老生常谈的熟能生巧吧,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我突然跑着跑着身体就有第六感知道应该去怎么控船和操作了。
VIRUS WASZP HIKING STRAP
一般来说Waszp的脚绷带都是收到最紧,把它冲湿后再收效果更好。新船前几堂课基本每次上岸都需要把松掉的脚绷带再次收紧。
由于上下水都需要把船翻过来插水翼板,所以翼的一侧经常会跟下水坡道摩擦,所以在两侧贴上粘性好,又耐磨的胶带可以帮你省去频繁买新翼图帆布的成本。
还可以当双人水翼船跑😉
END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