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
一到春节,嗑瓜子几乎成了每个家庭聚会的必备项目。坐在沙发上,与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边聊天边嗑瓜子,似乎是过年期间的一个经典场景。这时很多人都会谈及一个话题:
A:你门牙这个豁是嗑瓜子留下的吗?
B:是呀!你竟然也有!
那门牙上的这个“豁”,到底是怎么来的?又会对牙齿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口腔科医生,解开大家心中的疑问。
门牙上的“豁”,到底是怎么来的?
先说答案:其实,很多人门牙上都有这个“豁”,这种牙也被称为“瓜子牙”。长时间嗑瓜子的确会造成“瓜子牙”,但也不排除其他原因,比如一些外力导致的牙齿破损等。虽然嗑瓜子本身似乎无害,但长期频繁地进行这一行为,确实可能会对牙齿造成严重损害。
特别是在长期不注意保护的情况下,这些损伤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牙齿的崩裂或缺损。最常见的后果“瓜子牙”,即牙齿上留下明显的凹痕,影响外观和功能。
如果注意到自己的牙齿有磨损或凹陷的情况,尤其是门牙,最好及时去牙科诊所检查并进行修补。补牙齿的费用相对较低,早期处理能够避免更大的问题。
修复后的牙齿依然脆弱,过度嗑瓜子仍然可能导致再次损伤。
用牙齿开瓶盖,
春节期间的高危行为
春节是大家聚会最多的时候,一些瓶装饮料或啤酒几乎是餐桌上的标配。一些人手头没有开瓶器或者为了方便,就会直接用牙齿开瓶盖。
牙齿根本不是用来干这种重活的,特别是开瓶盖时,牙齿会受到很大的外力,稍不注意就可能裂开甚至断掉。
更惨的是,如果牙齿坏得特别厉害,根本没法修,那只能拔掉,再考虑种植牙或者做假牙,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小心呵护我们的牙齿,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耐造”。
含糖饮料、碳酸饮料
隐藏在餐桌的“牙齿杀手”
春节聚会期间,碳酸饮料、果汁等几乎是小孩桌的必备品。这些饮品口感清爽,其中的甜味和气泡能带来满足感,很受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喜爱。
但频繁饮用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对牙齿的危害非常大,这些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酸性成分,会促进口腔内细菌的滋生,从而加速牙齿的腐蚀和蛀牙的形成。
若不及时处理,蛀牙会加剧,导致牙齿的疼痛、感染,甚至牙齿的脱落。
为了拥有健康的牙齿,在享受美食和热闹氛围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口腔健康。如果过年期间牙齿出现什么不舒服,千万别拖着,早点去看牙医,及时解决问题,才能避免更大的麻烦。要知道,保护牙齿就是从这些小事做起,健康快乐过大年!
推荐阅读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 | 杨继红
监 制 | 田 龙 张 磊
主 编 | 刘 铭 蔡 瑛
编 辑 | 王思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