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道路,跨越“千山万水”,贯穿“天南地北”,让不同的人群“互通有无”,也让不同的文明“水乳交融”。道路的通达,不仅是地理概念上连接了此处与彼处,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文明的进程掀开了崭新的篇章,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在中华成语宝库中,原来有这么多的成语,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四通八达。邯郸学步,警示人们在学习他人长处的同时,别失去了自己的本真;锱铢必较,反映了精确计量对公平交易的保证和维护,这种商业理念一直传承至今;通都大埠,描绘了京杭大运河串联起三十五座城市、数亿人民的生活,修建紫禁城的木料、砖石、人才顺着大运河漂过来,使南北方文化进一步交融,形成了我们国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气象。《成语探华夏》第五期以“四通八达”为主题,带领观众一同细数在华夏文明历程中,我们千百年开辟的道路、我们不断革新的交通工具,从中感受我们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交往、交流、交融。
一、胡服骑射、海纳百川:
于改革中体味追求和胸怀
翻开历史的长卷,成语记录下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勇毅坚定的抱负追求。在《成语探华夏》第五期节目中,我们能看到围魏救赵、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这些包括了国界、地域、地名的成语,记录下了古人的力量交锋,体现了他们的智慧与胸怀。
江山如画、市井繁华,在《清明上河图》沿岸传来的叫卖声中,我们既在阅读成语的变迁,也从中看到北宋繁荣的社会风貌,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本期节目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故事的演绎,更增添了一抹亮色。战国时的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从实用出发、勇于改革,为国家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这段改革佳话中,成语“胡服骑射”应运而生,流传千古。
二、日进斗金、互通有无:
于商业传奇中感受物阜民丰
在商业贸易的广袤天地里,诸多成语蕴含着宝贵的商业智慧,它们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日进斗金”无疑是每个从业者心中的璀璨梦想。它不仅代表着丰厚的财富回报,更是商业成功的有力见证。可如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让这个梦想照进现实呢?在节目中,对“富比陶朱”范蠡、“奇货可居”吕不韦、“不名一钱”邓通商业传奇的剖析,能让人了解商品经营之道,感受时代机遇的重要。
“互通有无”,这一成语道出了商业贸易的本质。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如今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都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互通有无的生动实践。它打破了地域的界限,让丰富多样的商品得以流通。各国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将特色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这种互通有无,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集节目中,跟商业贸易相关的成语如锱铢必较、腰缠万贯、千钧一发、权衡轻重、分斤拨两、熙熙攘攘、囤积居奇、物离乡贵、行商坐贾、童叟无欺、薄利多销等成语,分别从计量、信誉、经营、发展等多个角度,勾勒出中国古人的商业智慧和创新需求。
三、周游列国、亲仁善邻:
于南来北往中理解和而不同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成语宛如一个个历史坐标,精准定位着文明互鉴的交流轨迹。
苏武的“鸿雁传书”感天动地,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的忠诚。玄奘的 “五体投地”,介绍了西域国家表达最高敬意的礼仪。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鼓舞士气深入敌营,扬大汉军威。
郑和七下西洋、互通有无,联通了明朝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书写下中国人的海洋交流传奇,也是一次文明的深情对话。
“兼收并蓄”汇百家之长,“互通有无”促资源共享。交流不只是简单的言语碰撞,更是“求同存异”的智慧,是“相得益彰”的共赢,是“美美与共”的大同。《成语探华夏》第五集“四通八达”,描绘了物阜民丰的盛世图景,更展现了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告诉我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成语探华夏》6集连播
2月7日(正月初十)至2月12日(正月十五)
CCTV-1 17:20
2月8日(正月十一)至2月13日(正月十六)
CCTV-10 20:30
推荐阅读
总监制 | 杨继红 史 岩
监 制 | 田 龙 颜 芳 张 磊
主 编 | 刘 铭 蔡 瑛
编 辑 | 朴晶心 罗欣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