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
助力冰雪经济,欢唱雪原春歌。伴随着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的火热召开,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激情飞扬,我们在赛场外为他们加油鼓劲。除了关注这场赛事,我们也可以将目光转向哈尔滨之外的大东北,去体验一番那里的民俗传统与文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即将推出三集纪录片《雪原春歌》,带领大家走进黑龙江省的鸡西市、同江市、吉林省的吉林市,让大家品味雪原上的传统特色美食,与运动健儿们一同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在雪原上乐翻天。
餐桌上的“诱惑”
谁能扛得住
是“鱼精”更是“鱼鲜”
难逃“食”网
捕鱼、卖鱼、吃鱼,千百年来,无数渔民在东北地区的湖畔来而复往,完成生存与生计的轮回。纵观东北地区的湖海水畔,人们靠水吃水,即便是寒冬,依旧能描绘出一幅海纳百川的鲜鱼图,绘制鱼水相依的和谐画卷,诉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渔人故事。今天,让我们清空肚子,一起去探寻东北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品味那份超越味蕾享受的愉悦与满足。
在烟波浩渺的鸡西市、同江市,以及吉林省的吉林市等地的水源附近,孕育出了品种繁多的“鱼精”。它们不仅落入了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也走入了鱼贩子的摊位上,更闯入了厨师们的菜单里,化作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
有人会问,东北究竟藏了多少种鱼类?老百姓记不住,专家也时不时就更新它们的数据库。不过,迷恋东北鱼味的人,还是将自己爱吃的、常吃的,也是最珍贵的、最美味的鱼类,“定格”在“三花五罗十八子”身上。
鳌花、鳊花、鲒花,这三朵“鱼花”尤为出众,辗转于厨师的精湛技艺之中,无论是炖煮、清蒸、还是红烧,都能唤醒味蕾上最挑剔的人的极致享受。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这五位“鱼家罗汉”,玩转于各式各样的创意菜单之中,无论是作为主角、配角、抑或是配料,都能点亮食客们的味蕾记忆。还有复杂多变的“十八子”,“十八”并非是对数量的限定,而是称赞其“兄弟姐妹”众多。
能数全它们的人,寥寥无几;能吃全它们的人,也是少得可怜。这些“鱼精们”,在古籍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时常在各种文化和饮食传统中大放异彩,为我们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
“食神”归来
“盘”它
走进东北地区,怎能不细品“大白鱼”这道享誉四方的美味佳肴。大白鱼,作为东北的“代言人”之一,其厚重的历史,为这道菜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当地渔民世代相传的独特捕捞方式,也令这道菜多了一份传承和匠心。作为一名资深“食神”,怎么能不“盘”它。
来自赫哲族的刹生鱼、满族八大碗的阿玛尊肉,在“美食榜”上抢夺起最受欢迎奖。它们以“低调”的烹饪方式,完美呈现了“小食材”的美味,在令食材变得更加细腻入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守护”了它们的鲜美。
幸运的游客,一旦品尝到这些美味,无不被它们绝妙的口感所“勾魂”,欲罢不能,从而开始深入探索这里美食文化的秘密,追寻这些神秘水域背后的故事与传奇。
捕风捉“味”
“美食军团”开年会
连年有“鱼”, 富贵有余。当“美食军团”邂逅春节,不仅让新年的喜庆氛围更加热闹,还丰富了节日餐桌。
在冰面上,饺子和大铁锅“相恋”;在饭桌上,刹生鱼与各式佳肴相得益彰;阿玛尊肉更是以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展示了美食的多样性。这些都是对美食的极致追求,也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在东北的雪原上,蕴藏着无数特色美食,它们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东北雪原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品尝和探索的重要原因。
推荐阅读
总监制 | 杨继红 史 岩
监 制 | 田 龙 刘 帆 张 磊
主 编 | 刘 铭 蔡 瑛
编 辑 | 蒙 莎 赵丹彤 王思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