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干货 | 成管实验操作步骤

文摘   2024-10-25 15:13   湖南  
75万中标数据,扫码即可查询

成管实验(Tube Formation Assa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研究血管生成(angiogenesis)的体外实验方法。血管生成是指新血管从已有血管中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都至关重要,例如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以及肿瘤生长和转移中。成管实验通过模拟体内血管生成的微环境,提供了一种简便且高效的手段来评估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

在成管实验中,研究人员通常使用基质胶(如Matrigel)作为三维支架,将内皮细胞(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播种在其上。内皮细胞在基质胶中会经历黏附、迁移、排列和管状结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形成类似于毛细血管的管状网络。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定量评估管状结构的长度、分支点数量和环状结构数量等参数,从而判断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

实验原理

血管生成是指新血管从已有的血管中生长出来的过程。内皮细胞在促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下,会经历粘附、迁移、排列和形成小管等过程,最终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这一过程可以在体外通过成管实验进行模拟和观察。

细胞成管实验是一种利用内皮细胞在适宜基质中自组装形成管状结构的实验方法。这种实验原理基于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生长因子的刺激以及细胞-基质相互作用来促进管状结构的形成。添加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进而形成管状结构。

基质成分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也起着重要作用,促进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形态变化,影响管状结构的形成过程。通过定量与分析,研究者可以评估形成管道的数量、长度、分支程度等参数,从而揭示细胞功能和行为的重要信息,模拟体内血管生成过程,探索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

特点

成管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 内皮细胞广泛适用性:不仅适用于内皮祖细胞和原代内皮细胞,还包括转化/永生化内皮细胞如bEnd.3、EA.hy926和HUVEC等,这些细胞类型均能形成管状结构。
  • 血管结构快速形成:内皮细胞在铺设基质后的2-4小时内就开始形成小管结构,到达峰值可能在3-12小时之间。管形成持续18-24小时,随后细胞进入凋亡状态,管网络开始解体。
  • 可量化分析:能够对成管实验中的分叉点和管长度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实现高通量评估内皮细胞形成管道的能力。结合免疫荧光、基因表达等方法,有助于深入研究细胞的行为和作用机制。

成管实验(Tube Formation Assay)是一种经典的体外研究血管生成的方法,广泛用于评估内皮细胞的成血管能力。以下是成管实验的主要特点:

  • 实验原理:内皮细胞在基底膜提取物(如Matrigel)上培养时,会在促生长因子的作用下,迅速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这一过程包括内皮细胞的粘附、迁移、排列、蛋白酶分泌和小管形成。
  • 适用性广泛:多种类型的内皮细胞均可用于成管实验,包括原代细胞和永生化细胞系,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等。
  • 快速形成血管结构:血管结构通常在2-4小时内开始形成,具体时间取决于培养基中血管生成因子的浓度。成管的峰值可能发生在3到12小时之间。
  • 定量分析:成管实验的量化指标包括管状结构的数量、环/网的数量、分支点的数量和管的长度。常用的分析工具如ImageJ的Angiogenesis Analyzer插件,可以对血管网络进行定量分析。
  •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包括准备内皮细胞、基底膜提取物的处理、细胞接种、培养和成像分析。整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操作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应用广泛:成管实验广泛应用于研究血管生成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评估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效果,以及探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机制。

实验步骤

进行成管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

  • 铺基质胶:首先,将预先置于4ºC冰箱过夜的基质胶、24孔板和枪头取出,放置于安全柜的冰盒上。在每个孔板中加入40 μL的基质胶,并使用枪头将其均匀涂抹在孔板内部。将孔板转移至4ºC冰箱水平放置10分钟,然后转移到室温水平面上放置10分钟,最后将其放入37ºC培养箱中静置30分钟。
  • 细胞接种:将HUVEC细胞消化后悬浮于ECM培养基中,以每孔密度为90000个细胞接种在已铺有基质胶的24孔板中。每孔加入300 μL的材料浸提液,然后在37ºC、5% CO2条件下继续培养6小时。
  • 拍摄与分析:使用倒置显微镜拍摄细胞形成管状结构的情况,然后利用Image J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荧光染色(可选):如果需要,可以使用钙黄绿素(Calcein AM)对成管结果进行荧光染色。移除孔内培养基后,加入50 μL经无血清培养基稀释的Calcein AM溶液,然后在37ºC、5% CO2条件下避光孵育30分钟。移除Calcein AM后,用PBS清洗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采集结果。

成管实验(Tube Formation Assay)是研究血管生成的重要方法,常用于评估内皮细胞在体外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的能力。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成管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 细胞:常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 基质胶:如Matrigel
  • 培养基:内皮细胞培养基(ECGM)
  • 其他:磷酸盐缓冲液(PBS)、胰蛋白酶(Trypsin-EDTA)

实验步骤

准备基质胶

  • 将Matrigel在4℃冰箱中过夜融化。
  • 使用预冷的移液器吸头,将Matrigel均匀分配到96孔板中,每孔约50μL,避免产生气泡。
  • 将96孔板在37℃孵育1小时,使Matrigel凝固。

细胞准备

  • 使用P3-P5代的HUVEC细胞,确保细胞状态良好。
  • 用PBS洗涤细胞,加入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待细胞脱落后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和。
  • 通过离心(1200rpm,3-4分钟)收集细胞,重悬于无血清的ECGM中,调整细胞浓度至4×10^5 cells/mL。

细胞接种

  • 将100μL细胞悬液加入每孔已凝固的Matrigel上。
  • 将96孔板在37℃,5% CO2孵育4-6小时。

成管观察

  •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成的毛细管网络。
  • 拍摄图像并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J)计算管长度和分支点数。

注意事项
  • 基质胶处理:尽量减少Matrigel的冻融循环,以保持其活性。
  • 细胞状态:细胞状态对成管能力影响较大,建议使用状态良好的细胞。
  • 实验重复:每个实验条件至少重复三次,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随着国自然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让自己的申报项目脱颖而出,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今天,我们带来了《2025国自然申报技巧解密系列课程》,助你在申报路上一臂之力。

本系列课程结合最新的国自然政策动向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你提供全方位的申报指导。从国自然项目的发展历程到申报与评审流程,从立项依据的撰写到研究团队的配置,每一环节都配有精辟的讲解和实用的技巧。

2025国自然申报技巧解密系列课程


【亮点1】全面解析国自然的前世今生

从国自然的基本架构到申报流程,一步一步带你了解申请成功的必备条件。让你在短短几分钟内理清整个申报思路,迅速进入状态!



【亮点2】系统的标书写作思路
掌握从科学假说到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让你的标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打动评审专家!



【亮点3】顶尖专家的独家心得
结合来自多位国自然评审专家的指导经验分享,深入理解国自然申请中的“潜规则”,避免常见的写作误区。


【亮点4】直击申报背后的核心秘密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标书会被淘汰?是因为立项依据不充分?还是团队配置不合理?课程揭秘申报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关键因素,教你如何避坑,让标书顺利通过审核。



课程免费,永久观看名额限时领!
立即扫码,开启你的国自然申报成功之旅!

学术策
最前沿的科研资讯,最有料的科研资源,帮你打通科研路上的第—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