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具有以下特征:
形态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球形的,直径大约为0.8微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它们是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无鞭毛,体外培养时一般不形成荚膜,但少数菌株细胞壁外层可见有荚膜样粘液物质。 培养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为7.4。平板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耐盐性,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传播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物传播。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肠道菌群中的重要成员。以下是大肠杆菌的一些主要特征:
形态特征:大肠杆菌呈短杆状或椭圆形,通常为直杆状,长度约为2-3微米,直径约为0.5微米。 着色特性:革兰染色呈阴性反应,细胞壁较薄,无芽胞、内毒素、荚膜等结构。 运动性:大肠杆菌具有鞭毛,可通过旋转鞭毛在液体中游动,运动速度较快。 生长条件:需要高碳源、淀粉分解物及氮源等多种营养物质,常在宜温和中性pH值环境下倍增生长。 代谢特点:为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菌,可以进行多种代谢活动。 生理特性:大肠杆菌具有超过100种血清型,有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如肠炎、尿路感染等。 培养特征:大肠杆菌可以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包括营养琼脂(Nutrient agar)、伊红美蓝(Eosin methylene blue, EMB)琼脂、MacConkey琼脂和血琼脂等。在营养琼脂上,大肠杆菌形成大的、厚的、灰白色、湿润、光滑、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菌落。在血琼脂上,某些菌株可能表现出β-溶血性。 色素特征:大肠杆菌通常呈无色透明状态,但一些毒力菌株可能产生特定的荧光色素,并具有特定的荧光染色。
大肠菌群是一类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主要包括肠杆菌科中的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柠檬酸细菌属(Cit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以下是大肠菌群的一些主要特征:
抗原特征:大肠菌群的细菌具有耐热脂多糖(LPS)作为主要细胞壁抗原,并且有H、O、K和F四种抗原。 形态特征:大肠菌群中的细菌在营养琼脂上通常形成大、圆形、凸度低、呈灰色、白色、湿润、光滑且不透明的菌落。 生长温度:大肠菌群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生长范围大约在10℃至45℃左右。 代谢能力:大肠菌群的细菌生化代谢活跃,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并能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利用多种有机酸盐。 生化反应:大肠菌群对乳糖、过氧化氢酶和吲哚呈阳性,对氧化酶、尿素酶和柠檬酸呈阴性,可以产生醛和酸。 生存时间: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室温下能生存数周,在土壤和水中可达数月。 耐低温性:O157大肠杆菌在75℃时1分钟内即被杀死,但它耐低温。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具有以下特征:
革兰氏染色: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菌,运动性强,呈杆状形态。 形态特征:不形成芽孢,大多数不具荚膜(S. Typhi 和 S. Paratyphi 除外)。 生长温度:沙门氏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至45℃,最适温度为35至37℃。 pH值适应性:能在pH值3.8至9.5的宽泛范围内生长,耐胆盐。 生化反应:能分解多种糖类和醇,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产气;不水解尿素和对苯丙氨酸不脱氨。 培养特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在三糖铁琼脂斜面上,斜面为红色,底部变黑并产气。 抗原结构:沙门氏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一般可分为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3种。
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具有以下特征:
革兰氏染色:李斯特氏菌是革兰氏阳性菌,但在陈旧培养物中可能表现为革兰氏阴性,呈两极着色。 形态特征:李斯特氏菌为杆状细菌,幼龄培养物为革兰氏阳性,陈旧培养物可能转为革兰氏阴性。 生长温度:李斯特氏菌能在2-42℃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甚至在0℃下也能缓慢生长。 pH值适应性:李斯特氏菌能在pH 3.8-9.6的范围内生长,在pH 3.8-4.4能缓慢生长。 生化反应:李斯特氏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如发酵葡萄糖、乳糖、水杨素、麦芽糖等,但不发酵木糖、甘露醇等。 培养特性:在固体培养基上,李斯特氏菌菌落初始很小,透明,边缘整齐,呈露滴状,随着菌落增大变得不透明。在血平板上,菌落通常不大,灰白色,可产生窄小的β-溶血环。 表面结构:李斯特氏菌具有细胞表面半乳糖残基、脂磷壁酸和表面蛋白“内部蛋白”(Internalins),这些结构帮助细菌与宿主细胞结合并进入细胞。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具有以下特征:
革兰氏染色:副溶血性弧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菌,形态为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的弧菌。 嗜盐畏酸:该菌嗜盐畏酸,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3%至6%的食盐水中繁殖迅速,每8至9分钟为一个繁殖周期。低于0.5%或高于8%的盐水中停止生长。 生长温度与pH值:最适宜的培养基温度为30℃至37℃,含盐2.5%至3%,pH值为8.0至8.5。 对酸敏感:副溶血性弧菌对酸较敏感,当pH值低于6时不能生长,在普通食醋中1至3分钟即死亡。 培养特性: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常隆起,圆形,表面光滑,湿润。 致病物质:致病物质主要有分子量42000的致热性溶血素(TDH)和分子量48000的TDH类似溶血毒(TRH),具有溶血活性、肠毒素和致死作用。 溶血性试验:在高盐血琼脂培养基上,副溶血性弧菌表现出的溶血反应称为“神奈川现象”。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具有以下特征:
形态特征:蜡样芽胞杆菌呈杆状,两端平直,偶尔随着菌体老化可能出现革兰染色变异甚至呈现革兰阴性。单个菌体形态为杆状,也可短链排列,链内各菌体之间界限清晰可见。菌体直或稍有弯曲,不形成荚膜,包含位于中央的芽孢,芽孢呈椭圆形,不会使母细胞膨胀。菌体大小约为1×3-4微米,具有鞭毛,呈现周生鞭毛运动,具有游动性和滑行两种运动方式。 生长温度: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温度为25℃~37℃,最适温度为30℃~32℃。 pH值适应性:蜡样芽胞杆菌能在pH 6.0至9.3的范围内生长。 运动性:蜡样芽胞杆菌具有鞭毛,呈现周生鞭毛运动,具有游动性和滑行两种运动方式。 芽孢特性:蜡样芽胞杆菌的芽孢对抗物理及化学因素(如高温、低温、干燥、辐射、消毒剂、抗生素和其他毒素)的能力极强,能够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生长。
霉菌是一类丝状真菌的统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
形态特征:霉菌通常由菌丝构成,菌丝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结构。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后者可以进一步发展成孢子梗和孢子囊。 孢子:霉菌通过孢子繁殖,孢子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颜色多样,形状各异,通常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的释放和传播有助于霉菌的扩散和繁殖。 生长条件:霉菌可以在广泛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但大多数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得最好。它们可以在pH值从酸性到中性的环境中生长。 过敏反应:霉菌孢子和霉菌碎片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属于酵母属(Saccharomyces)和其他属,它们具有以下特征:
细胞结构:酵母菌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棒状,大小通常在2-5微米之间。它们是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其他膜结构的细胞器。 繁殖方式: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进行无性繁殖,即在母细胞表面形成一个新的小细胞(芽),这个小细胞长大后与母细胞分离。在营养缺乏或不良环境条件下,一些酵母菌也能通过形成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发酵能力:酵母菌能够发酵多种糖类,将其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在食品工业中非常重要,如面包制作和酒精饮料的酿造。 生长温度: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但不同种类的酵母菌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