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干货 | 一文搞懂菌落总数的单位「CFU」

文摘   2024-11-03 14:50   湖南  

在微生物学中,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简称CFU)是一个用于估算样品中可存活微生物数量的重要指标。CFU的概念源于微生物的培养技术,通过在特定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使其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每一个菌落通常被认为是由一个或一群原始微生物细胞繁殖而来,因此CFU不仅反映了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还间接反映了其活性和繁殖能力。

CFU的测定过程通常包括样品的稀释和涂布。首先,将待测样品进行系列稀释,以确保在培养基上形成适量的菌落,便于计数。然后,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培养基表面,并在适宜的温度和条件下培养。经过一定时间后,培养基上会出现一个个独立的菌落,这些菌落的数量即为CFU。通过计算这些菌落的数量,并结合稀释倍数,可以推算出原始样品中每毫升或每克的CFU值。

CFU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尤其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食品工业中,CFU用于评估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水平,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在医疗领域,CFU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帮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在环境监测中,CFU用于评估水质和土壤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CFU计数并不能区分微生物的不同种类,且由于微生物可能聚集成团形成菌落,因此实际微生物数量可能会比所测量到的菌落数要多。总的来说,CFU是一种用于估算样品中活菌数量的方法,通过稀释样品、培养计数菌落的过程来得出结论,有助于评估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情况。

1.细菌计数和培养步骤

在进行细菌计数和培养时,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对于固体和半固体样品,将25克样品置于含有225毫升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中,进行均质处理制成1:10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则需要吸取25毫升样品置于含有225毫升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中,并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随后,从1:10的匀液中取1毫升于含有9毫升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在完成样品匀液后,可以根据样品污染情况选择2个至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并在每个稀释度制备两个平皿。将样品匀液分别挤于无菌平皿内,同时制备空白对照。随后,倒入冷却至46℃的琼脂培养基于平皿内进行均匀混合后培养。

培养完成后,需要进行菌落计数。观察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数量,选取菌落数在30 CFU至300 CFU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对于大片菌落和链状生长的情况,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数和记录。最终,根据计数结果和公式计算出菌落总数,以CFU为单位报告。对于不同菌落数的培养皿,计数原则也有所不同。若所有平板为蔓延菌落或空白对照有菌落生长,则需进行相应结果和报告处理。


细菌计数和培养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技术,主要用于估算样品中细菌的数量和活性。以下是详细的步骤:

1. 样品的稀释

为了确保在培养基上形成适量的菌落,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系列稀释:

  •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克样品,置于盛有225毫升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使用均质器均质1-2分钟,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 液体样品:取25毫升样品,置于盛有225毫升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接下来,用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毫升1:10样品匀液,注入盛有9毫升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振摇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重复此过程,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

2. 样品的涂布

  • 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 吸取1毫升稀释样品匀液,注入无菌平皿中。
  • 倾注15-20毫升冷却至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轻轻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 同时,制备空白对照平皿,加入1毫升稀释液和培养基。

3. 培养

  •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 一般在36℃±1℃培养48小时±2小时。
  • 对于水产品样品,通常在30℃±1℃培养72小时±3小时。

4. 菌落计数

  • 培养完成后,使用肉眼或菌落计数器计数平板上的菌落:
  • 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 记录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量,并计算平均值。
  • 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换算出样品中的细菌数量,通常以CFU/mL(菌落形成单位每毫升)表示。

5. 结果与报告

  • 根据计数结果,计算并报告样品中的细菌总数:
  • 对于固体样品,以CFU/g为单位报告。
  • 对于液体样品,以CFU/mL为单位报告。
  • 如果空白对照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准确估算样品中的细菌数量,帮助评估样品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和安全性。

2.CFU计数不能精确反映细菌的真实数量的主要原因

在进行 CFU 计数时,存在多个因素影响着其准确性,使得它不能精确反映样品中细菌的真实数量。首先,菌落合并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菌落可能由多个细菌聚集生长形成,导致一个菌落并不能准确代表细菌的实际数量。此外,某些特定细菌可能无法在标准培养条件下生长,限制了其被计入 CFU 计数中,进而造成实际细菌数量的低估。

CFU 计数方法的定义限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它假设每个菌落源自单一细胞,然而实际情况通常是多个细胞的合并生长形成菌落,这使得计数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此外,操作误差和人为主观性也会对计数结果造成影响,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和观察者之间的主观判断差异都会降低计数的准确性。

此外,细菌的生理状态、竞争与抑制作用等因素也会进一步影响 CFU 计数的准确性,使其只能作为一种估算方法,而不能完全反映样品中细菌的真实数量。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理解为什么 CFU 计数并不能精确反映细菌的绝对数量。

3.细菌回形成聚集体的原因

细菌形成聚集体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细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自发聚集,这可能是由于非特异性吸附力、电荷相互作用等力的作用所致。此外,部分细菌可以通过运动或肢节形成等机制主动聚集在一起,形成有序的结构。另外,细菌也能通过分泌黏性物质形成生物膜,这种生物膜不仅可以帮助细菌在不良环境中存活,并提供保护,还能促使细菌之间进行群体感应,以协调行动。

在外部环境压力下,细菌也可能形成聚集体以增加生存机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待环境条件的改善。此外,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细菌聚集体对有机物降解和污染物分解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细菌形成聚集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这种集体行为对细菌的生存和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菌形成聚集体(如生物膜或菌落)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适应

细菌通过形成聚集体来适应环境变化。聚集体可以提供保护,使细菌免受外界不利条件的影响,如抗生素、紫外线和干燥等。在聚集体中,细菌可以共享资源和信息,提高生存率。

2. 细胞间相互作用

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聚集体的重要驱动力。细菌表面存在的粘附素和受体蛋白可以介导细胞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粘附,从而形成稳定的聚集体。这种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细菌在表面定殖,还能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3. 信号分子和群体感应

细菌通过分泌信号分子进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调节群体行为。当细菌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信号分子浓度增加,触发基因表达的变化,促进聚集体的形成。这种机制在生物膜形成和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 外胞聚合物(EPS)分泌

细菌在形成聚集体时会分泌大量的外胞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如多糖、蛋白质和DNA等。这些物质形成基质,将细菌包裹在一起,提供结构支持和保护。EPS还可以帮助细菌粘附在表面,促进生物膜的稳定性。

5. 代谢合作

在聚集体中,不同细菌可以通过代谢合作提高生存能力。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分解复杂的有机物质,产生简单的代谢产物供其他细菌利用。这种代谢合作有助于细菌在营养匮乏的环境中生存。

6. 抗压和抗药性

细菌聚集体可以提高对环境压力和抗生素的耐受性。在聚集体中,细菌可以通过基因交换和代谢合作增强抗药性。此外,聚集体的结构可以阻止抗生素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渗透,保护内部细菌。

7. 液-液相分离

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菌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形成无膜细胞器(如蛋白质沉淀聚集体),在应对环境压力和抗生素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机制使细菌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调整细胞内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4.CFU计数和直接显微镜观察哪个更准确?

CFU计数和直接显微镜观察各有其优缺点,具体的准确性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条件。CFU计数方法通过计算在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落的活菌数量,更能反映样品中活菌的存在情况,适用于评估微生物活性。然而,由于细菌可能以聚集体形式存在,一个菌落可能并不代表仅有一个细菌,并且部分细菌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可能无法生长,这可能导致对实际活菌数的低估。

比之下,直接显微镜观察方法可以快速获取细菌的总数,包括活菌和死菌,适用于需要快速评估细菌总量的情况。然而,该方法无法区分活菌和死菌,因此不能准确反映样品中活菌的数量。此外,显微镜计数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因此,针对具体实验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细菌数量评估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随着国自然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让自己的申报项目脱颖而出,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今天,我们带来了《2025国自然申报技巧解密系列课程》,助你在申报路上一臂之力。

本系列课程结合最新的国自然政策动向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你提供全方位的申报指导。从国自然项目的发展历程到申报与评审流程,从立项依据的撰写到研究团队的配置,每一环节都配有精辟的讲解和实用的技巧。

2025国自然申报技巧解密系列课程


【亮点1】全面解析国自然的前世今生

从国自然的基本架构到申报流程,一步一步带你了解申请成功的必备条件。让你在短短几分钟内理清整个申报思路,迅速进入状态!



【亮点2】系统的标书写作思路
掌握从科学假说到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让你的标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打动评审专家!



【亮点3】顶尖专家的独家心得
结合来自多位国自然评审专家的指导经验分享,深入理解国自然申请中的“潜规则”,避免常见的写作误区。


【亮点4】直击申报背后的核心秘密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标书会被淘汰?是因为立项依据不充分?还是团队配置不合理?课程揭秘申报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关键因素,教你如何避坑,让标书顺利通过审核。



课程免费,永久观看名额限时领!
立即扫码,开启你的国自然申报成功之旅!

学术策
最前沿的科研资讯,最有料的科研资源,帮你打通科研路上的第—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