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博览】埃及塘鲺与鲇鱼

文摘   2024-10-25 19:39   北京  



相信不少同学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视频:在公厕的蹲坑下,一有物体掉落,就会出现一大群鲶鱼将其吃下。是不是看完这个视频,一辈子都不想吃鲶鱼了?但是在东北,茄子炖鲶鱼还是一道名菜。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臭水沟里的鲶鱼和作为食用鱼的鲶鱼到底是哪一种。



01


我们常说的鲶鱼,都属于鲇形目这一个大类群。在全球各地的淡水水域甚至部分海水中都能发现,是真骨鱼类中相当繁盛的类群,有着众多成员以及极高的多样性。

南方的朋友在臭水沟中见到的鲇鱼,一般来说是埃及塘鲺,学名尖齿胡鲇,是1981年中国水产养殖部门从埃及引进,1982年在广东水产基地养殖成功。引进目的是作为一种优质水产品物种。但是其优秀的生存能力在其野外逃逸后使其对原生鱼的生存产生了重大威胁。

疯狂争抢食物的埃及塘鲺,这种情形在网络热门视频中常常见到↓


埃及塘鲺↑



同样是鱼类,为什么这种鲇鱼就能在臭水沟中生存呢?

这就不得不提鲇形目强大的生存技能了。鲇鱼与其他鱼类有一个巨大的区别,那就是我们能轻易发现鲇鱼的体表光滑,覆盖了一层黏液,并不像其他鱼类有着鳞片。鲇鱼在正常呼吸的基础上还可通过皮肤摄取一部分氧气,这能帮助它们在臭水沟这种低氧环境下存活下来,而埃及塘鲺作为鲇鱼中在臭水沟生存的佼佼者,它们还有着更强的绝招——

它们在两侧的鳃弓软骨上又进化成了珊瑚状的支架,通过把毛细血管铺在其表面,被称为“迷宫器官”这样的结构赋予了它们短暂脱离水体呼吸空气的能力,使得它们的适应性和扩散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加上它们完全不挑食,小鱼,果实,各种小动物尸体,任何落入水中的物体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食物。它们迅速的称霸了南方的臭水沟与下水道,在其中甚至能成长为米级巨物,实在是恐怖如斯。


02

实际上在南方的河道中,还有一类外来的鲇鱼也是泛滥成灾,那便是来自南美洲的甲鲇科。说起甲鲇,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说起“清道夫”,大家一定多多少少都有所听闻。作为传说中在太阳下晒一个月都不会死掉的神奇生物,它们的生存能力在中文互联网已经被说得深不可测了。可能有人要有疑问了:鲇鱼要依靠皮肤获得部分氧气,但是这玩意浑身都裹满了硬质的甲片,该怎么呼吸呢?甲鲇自有解决之道:它们将胃壁变薄,同样布满毛细血管,这样它们就可以直接通过嘴巴来呼吸了。只要裹上泥浆,离开了水也能存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水族市场中常见的清道夫(野翼甲鲇)


03

在东南亚,还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巨无齿䰶。它也是一种鲇鱼,它们能成长到近600斤,可以说是最大的纯淡水鱼了。在东南亚有传说它们会吞下落入水中的尸体,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鱼如其名,它们并没有牙齿,是温和的滤食性动物,进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

(巨无齿䰶)


它还有一个亲戚我们更为熟悉:博氏𩷶,大家肯定听过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巴沙鱼。巨无齿𩷶是Pangasianodon属的,巴沙鱼则是Pangasius属,它们同属于𩷶鲇科。巴沙鱼产量巨大,口感还不错,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商品鱼肉。但是少有人知道,巴沙鱼的本体也是一种鲇鱼。

(博氏𩷶

鲇形目作为一个巨大的繁盛家族,其成员和多样性远远不止今天介绍的这些,今后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中更多的奇妙物种,敬请期待!


作者:黄熠

图文编辑:陈思衡

编辑:李沛 于凯全 浦声同





博物观察团
中国农业大学博物观察团官方公众号~旨在定期推送新鲜有趣的博物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