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中华龙脉
秦岭,处于关中平原和汉江谷地之间,是洛河、汉江、渭河、嘉陵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和重要水源地。秦岭为下游平原地区提供了丰沛的水资源,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秦岭里有着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因此,秦岭被称为中华龙脉。
秦岭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国中部,阻隔了温暖湿润气候的北进和干燥寒冷气候的南下。这里分布着从亚热带到温带的种类繁多的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等。秦岭共有种子植物3446种,是我国植物区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宽大高耸的秦岭山脉阻挡着南来北往的水汽(有云的是南方,没有云的是北方)。图片拍摄于秦岭东梁上空,海拔约3,100米。
高山草甸上的精灵:沧海遗珠
秦岭海拔超过2000米的高海拔地区,终年低温,气候恶劣。在这里,生活着大量低矮的草本植物。每年盛夏,它们开出各种颜色的小花,就像一颗颗被遗忘在尘世的珠宝,等待着我们发掘。
一处经典的草甸。在秦岭的高海拔地区,往往是南坡为草甸,北坡为森林。南坡光照强,水分蒸发快,反而长草,而北坡阴冷,水分流失少,从而出现南草北木的现象。图片拍摄于西傅家河源头,海拔2,750米。
1
龙胆:叶如龙葵,叶苦似胆
龙胆,叶如龙葵,叶苦似胆,因此得名。龙胆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广泛分布于秦岭中各地。植株较矮小,常贴地丛生。一株上有许多分枝,花生于枝上顶端,成钟形或漏斗形,花的颜色多样,多为青绿色或淡青色。
龙胆常常是草甸上最引人注目的植物。
图片拍摄于顶棚梁,海拔3,410米。
含苞待放的太白龙胆。象牙黄色的外衣流露出它高雅的气质。透过缝隙,紫红色的花瓣若隐若现。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大爷海,海拔3,590米。
盛开的六叶龙胆。可以看到花里生活着很多虫子(左),这些虫子或许是帮它传粉的。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文公庙梁,海拔3,560米。
肾叶龙胆的个头十分矮小,满打满算只有几厘米长。它们常常藏在六叶龙胆身后,需要仔细查找。
图片拍摄于秦岭西梁,海拔2,795米。
双蝴蝶是龙胆科里比较另类的一款了,它可以出现在森林之中。虽然它的花是两朵同时出现,但被叫做双蝴蝶的原因却是基生叶形如双蝴蝶状。不仅如此,它也是龙胆科中的少数缠绕草本植物。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南坡,海拔2,400米。
椭圆叶花锚隶属于龙胆科花锚属,是龙胆属的远房亲戚。它那张牙舞爪的花提示着它可不是一般的龙胆。
图片拍摄于狗爬梁,海拔2,420米。
宿根肋柱花通常被认为仅分布在秦岭太白山地区,但我却在三百公里外的草链岭找到了它的身影。高贵典雅的淡紫配色真的很“龙胆”。
图片拍摄于草链岭,海拔2,610米。
二叶獐牙菜的配色真的很像宿根肋柱花,但它们的叶有很大的不同。这株植物中潜伏者一个小小的昆虫,不知道你能否发现它。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大文公庙,海拔3,600米。
2
马先蒿:蒿气如马矢
马先蒿,这个名字听上去十分儒雅,实则不然。马先蒿原名马屎蒿,因为它的气味闻起来像是马屎。这个闻起来像马屎的东西却有着十分精致漂亮的花朵。
马先蒿属于玄参科,它花冠的形状及其多样,多有着不对称的弯曲结构——盔(galea)。
二色马先蒿像一个“大头儿子”,娇小的茎叶搭配着硕大的花。它的花冠为奶黄色,盔为紫色,因此得名。二色马先蒿仅分布在秦岭地区,属于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图片拍摄于狗爬梁,海拔2,700米。
太白山马先蒿身形高挑,和二色马先蒿大为不同。其实这才是马先蒿的典型样貌。太白山马先蒿通体白色,盔细长,冠中夹杂着紫色条纹。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大文公庙,海拔3,695米。
条纹马先蒿分布的海拔稍低,常生长在草甸和森林的边缘地带。它的花冠紫红色,上面分布着辐射状排列的深紫色条纹,因而得名。条纹马先蒿广布于秦岭之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南天门,海拔3,100米。
藓生马先蒿和条纹马先蒿很像,无论是身型还是配色,并且二者分布区域有所重叠。倘若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藓生马先蒿没有辐射状条纹,花的颜色也更加均匀。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老君殿,海拔2,960米。
大唇拟鼻花马先蒿也有着辐射状的条纹,但它的唇非常宽大,绒毛也更加明显。它仅分布在拔仙台附近区域,极其稀少。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二爷海,海拔3,660米。
那些秦岭独有的宝藏: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1
太白红杉
太白红杉是秦岭独有的物种,在鳌太线海拔2800米以上地区成片分布,为建群种。在其他地区海拔3000米左右时有零星分布。太白红杉是秦岭山区唯一生存的落叶松属植物,每年九月末针叶变红而脱落,来年六月初叶子重新长出。以太白冷杉为主的落叶针叶林带是秦岭高山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秋天都有无数游客来此欣赏太白红叶的美景。
海拔较低时太白红杉常形成纯林,代表秦岭山地森林分布的最上限。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南天门保护站,海拔3,135米。
秋天,太白红杉将脱去针叶,仅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图片拍摄时为五月初,此时新叶还尚未长起。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放马场气象站,海拔3,230米。
盛夏,太白红杉长出嫩叶和球果。清晨,苍劲有力的它身披白露,享受着短暂的适合生长的时光。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三太白池,海拔3,395米。
在太白红杉林下,生活着另一种珍稀植物——独叶草。独叶草属于毛茛科,全株植物仅有1叶1花,为珍贵的孑遗植物,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药王殿,海拔3,145米。
2
太白银莲花
太白银莲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五片洁白的花萼衬托着或黄或绿的多数雄蕊,流露着原始的气息。若靠近瞧瞧,可以看到花萼背面及叶柄处都有短的柔毛,这可以和近缘种展毛银莲花相区别。
3
太白翠雀
翠雀隶属于毛茛科,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类植物。它的蓝紫色的花似展翅飞翔的小鸟,故而得名。和其他种不同,太白翠雀全株密布绒毛,颜色更深更紫,花的数目也更少,带给人一种宁静轻盈的感觉。
左图为太白翠雀,拍摄于太白山玉皇池,海拔3,300米;
右图为秦岭翠雀,拍摄于首阳山,海拔2,400米。
4
太白山雪莲
雪莲属于菊科植物。在秦岭很多地区,特别是北麓的草甸,紫苞雪莲常常是优势物种。但在秦岭主峰附近,紫苞雪莲的亲戚太白山雪莲取代了紫苞雪莲的优势地位。
左图为太白山雪莲,在石缝中顽强绽放。
图片拍摄于太白山东跑马梁,海拔3,700米。
右图为普通的紫苞雪莲,相比较明显更为粗糙一些。
图片拍摄于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海拔2,600米。
5
秦岭棘豆
秦岭棘豆是一种分布区域极小的物种,它仅分布在拔仙台附近几平方公里的地区。秦岭棘豆属于豆科,它的植株粗短,多年生,各部位均密布细小的绒毛。因此它才能在环境恶劣的高海拔地区生存。图片拍摄于太白山大爷海,海拔3,590米。
图文来源:付翔鹰
图文编辑:桑田
责任编辑:李沛
往期回顾(点击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