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下午,幌子姨在西校区科学园发现了这条小可爱,经鉴定,为无毒温顺的白条锦蛇,从其鼓鼓的肚子我们不难看出它刚刚饱餐了一顿。
图源:李启鸣
白条锦蛇(Elaphe dione),应该是北京分布最广且最常见的蛇,笔者多次在北京市的公园(奥森、东郊等)池塘旁见过,不过还是第一次听说我校校园内有野生蛇类。
图源:李启鸣 此为攻击姿态,但由于体型过小,蛇牙尚短,很难给人破防
白条锦蛇性情温顺且胆小,笔者的几次相遇多是见其在水边石上或草丛中晒太阳,人一靠近便瞬间入水,游速很快,其棕黄色的身体在水中摆动,很像黄鳝。不过资料显示北京山区里的白条锦蛇多为灰褐色(迎合山区灰色的碎石地表)。
图源:李启鸣
"白条"应该是指其脊背上的白色条纹,而锦蛇属英译为ratsnake,可见其常以鼠为食,生活在水边的白条锦蛇也会捕食两栖动物和鸟类,据说其幼年期还会吃小型的昆虫。
图源: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而对于其拉丁名"Elaphe dione"则更为有趣,前者意为雄鹿,可能是指锦蛇属头纹酷似鹿皮;后者"dione"为古希腊狄俄涅女神的名字,她是宙斯之妻(之一嗷),美神阿佛洛狄忒的母亲,常被称为"水泽女神"或者"洋流女神",对应其常出没在水边的特点。
古希腊罗马神话这课不就有用了么,欢迎大家选许峰老师的课!(夹带私货)
图源:黄子懿
视频中体现了三个问题:
1.不建议饲养任何野蛇,国内大部分的野蛇都是三有起步,且不说潜在的法律问题,其身上携带的各类寄生虫及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才是重点。经常养爬宠的朋友们都知道()野货易传播疾病给家养宠物,沙门氏菌的传播亦常见于爬行动物,再加之蛇常吃的鼠和蛙类更易携带各类病菌,哪怕被无毒蛇咬上一口都有患病的风险。因此,远离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
因寄生虫导致鳞片溃烂的黑眉锦蛇,摄于神农架
2.抖尾巴是蛇常见的警告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嘶嘶的喷气和突然弯曲紧绷身体(即进入攻击姿态),此时最好识相地远离它们。
进入攻击姿态的菜花原矛头蝮,摄于秦岭
3.品种(品种警察👮♂️出警👮♀️),这个算是一个博物老梗,从学术角度来讲品种一词指物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性状,经过长期演变,其遗传性稳定,且具有同一共性的物种(人话说就是长的不一样的同一物种,通常为人工培育出的),如不同品种的番茄,不同品种的家猪。物种不必多介绍,因此询问某一动物时应问"这是什么物种"或者"这是哪种蛇"。而指出这一问题就可以算"品种警察出警",初看有点较真,其实也算是面对学术时严谨的态度。
类似的问题还常见于"俗名"、"商品名"、"学名"和"中文正式名",俗名就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叫法,以“白条锦蛇”为例,此为其"中文正式名",北京俗名"白箭杆",而学名是指拉丁文名Elaphe dione,商品名与俗名类似,通常直接称为"白条"。而大多数人鉴定物种时想得到的应为中文正式名,而非拉丁文学名。(笔者就闹过直接问xxx是不是学名的笑话)
火速逃离 图源:黄子懿
嗯,不知道再写啥了。
over
ps:本推送所出现动物均为野外拍摄且原地放生
没有任何动物在此过程中受到侵害(包括人)
如您在西区科学园发现了它,请不要伤害~
【END】
文字:于凯全
编辑:郭东锐
图片:博物社员
审核: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