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GDP(国内生产总值)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5%,刚好完成5%的增长目标。同时,这个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对此,有些人可能就会怀疑,定的目标是5%,恰好完成5%,哪有那么巧的事情?是不是有什么水分啊?对了,不是刚刚完成了五经普嘛?是不是五经普给拉高了呀?
这里我们要先做个解释。
(1)GDP分为初步核算数和修订数。比如刚刚公布的这个134.9万亿元就是2024年GDP的初步核算数。之所以叫初步核算数,顾名思义就是还很不准确,还没有系统检验校对,那么我们可能需要花上近一年的时间去做这些工作,待到2025年年末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得出校核调整后的GDP总量数据,这个就叫做修订数。
(2)年度的校核精准度依然是有欠缺的。加之GDP核算方法、分类标准和基础资料会有变化调整,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大的、更精准的调整,这就是五年经济普查的由来。这个时候,会对过去五年的GDP总量数据再做一次修订。去年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就发布了公告,显示根据五经普结果,2023年GDP修订数较初核数增加33690亿元,增幅为2.7%。
(3)GDP总量调整对增速几乎没有影响。根据我们现行统计方法,每年的GDP初核其实是根据相关指标增速推算GDP增速,然后再用GDP增速乘以上年的总量计算本年的总量。是先有增速后有总量,增速决定总量。而五经普调整的是总量,上年总量调整只会影响到本年的总量数据,而不会影响本年的增速数据。
所以,五经普对2024年的GDP增速是没有影响的。
解释完了这个,咱们回头再说5%的数据有没有水分。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来观察。
一是农业生产非常稳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粮食产量增长了1.6%,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了0.2%,禽蛋产量增长了0.7%,也就牛奶产量下降了2.8%。要知道我国的人口总量现在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而农产品产量还在稳定增长,这就是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也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二是产业升级成效持续显现。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了5.8%,其中制造业增长了6.1%(工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再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而从产品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2%、14.2%。可以看到,越是技术含量高的领域,咱们增长的越快。这就是产业升级的成果,也是之所以频繁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原因所在。
三是进出口成绩再创纪录。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近1万亿美元!贸易顺差创新高,怎么看?中专门做过分析,这里可以再回顾一下成绩: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出口25.45万亿元、增长7.1%,进口18.39万亿元、增长2.3%。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4.07万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出口2.4万亿元、增长10.9%;进口1.66万亿元、增长1.3%。
四是民生指标基本匹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微涨0.2%,反映出来就是物价几乎没涨,甚至牛肉、车厘子等一些过去价格较高、舍不得吃的农产品,因为大量进口等原因,价格还跌了许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失业率永远不可能是0,事实上我们“十四五”规划定的目标是“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从这个角度看,就业这块属实不错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跑赢了GDP。
从以上方面观察,2024年GDP增长5%,含金量是很高的。
当然,取得这个成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全球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普遍低迷;外部压力增大,脱钩锻炼威胁一刻没有消停;地区冲突外溢,国际海运几度遭到波及;从国内看,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渡劫”……事实上,前三季度,GDP当季增速分别为5.3%、4.7%、4.6%,一路下滑。高层审时度势,9月26日会议后果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止住了下跌势头,四季度当季实现了5.4%的增长。5%不是巧合,而是拼命努力的结果啊。
承认成绩来之不易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问题所在。
一是工业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一点,我们在高层定调!是时候结束内卷了中其实已经有所涉及。这几年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内卷”太厉害,竞相压价、拖延回款等情况正在蔓延。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24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3.48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8%;营业收入利润率5.40%,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6.67万亿元,同比下降4.7%。而到了11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已经是同比下降7.3%了。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也就是别人欠企业的钱)同比增长8.5%,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进一步加大。这也是为什么高层发声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原因所在。
二是房地产业的拖累效应仍然明显。从投资看,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6%,直接导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3.2%;如果扣除房地产投资影响,那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以达到7.2%——一个非常优秀的水平。从销售看,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了12.9%、商品房销售额下降了17.1%,尽管降幅在收窄,但下降幅度依然很大。受房地产业低迷的影响,建筑业仅增长3.8%,比第二产业的平均增速(5.3%)低了1.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的影响还不止如此,从上游的钢铁、水泥,到中游的设计、建造,再到下游的按揭、营销,其波及面还涉及到金融(房地产开发少不了各种融资)、装修、家电、家居等等,这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就不好估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