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愿新一年,考核不再折磨

教育   2025-01-28 11:00   安徽  
今天是除夕,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喜乐安宁,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新的一年,如果要许下一个愿望,我想很多体制人的愿望会是:让考核不再折磨。
折磨之处有四:
第一,考核内容多且重复
既有常规的绩效管理考核,又有各种专题的考核、如有些地方搞的高质量发展考核,还有超出年度绩效考核之外的季度考核、季度“赛马”等等。
任意一项考核中,又包括动辄几十项具体指标;如基础的绩效考核,就在不断加码:工作评价、争先进位、任务落实、创新驱动……每加一个大类,就多出少则7、8项,多则十几项具体指标。
具体指标之下,又可能包括若干项二级指标。大指标套小指标,分值因而也随之膨胀,有些地方甚至搞成了千分制、双千分制。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百分制也未必简单,因为打分可以差异到0.1分,甚至0.01分,从这个角度看,和千分制也未必就有区别。
如此庞杂的体系之下,其实很多是重复考核。但考核的主管部门不同、考核的方式有差异、资料体系不统一、考核时间节点不一致,如此种种,基层负担岂能不重?
第二,考核规则看不懂
功效系数法,已经算是简单的了。
在此之上可能还有各种补丁,如:
增速高于平均水平的,每高1个百分点,加0.1分,每低1个百分点,减0.1分。
增速第1名的,加1分,第2名的,加0.9分,以此类推。
对重点指标分季度计算,一季度占比20%、上半年占比25%、前三季度占比25%、全年占比30%。
获得某种表彰、奖励的,加多少分。
等等。
以上规则,单看哪一条都不复杂,但是要把这么多东西考虑在一块,这个计算起来可就不简单了。
第三,考核增加负担
有些考核,需要提供各种佐证资料。光完善整理资料,加上必备的配套文字汇报材料,就需要花去大量的时间。
有些考核,需要专家现场打分。那么上述资料之外,少不了还需要一个汇报PPT,又是许多功夫;而专家过来,从接待,到实地查看,到现场汇报,那又是一个系统工程。
有些考核,获得上级表扬的可以加分。有些领导就开始在这上面发力,要求频繁赴上级对接,争取多“刷脸”多得感情分,而跑一趟至少半天没了,那边还积压着如山的任务。
有些考核,是分季度测算的。原来是一年一测算,现在是季度一测算,相当于一年考核4次。
绝大多数考核,领导不会无动于衷,而是会针对性地召开各种“调度会”。拿方案、发通知、起草汇报材料、提出工作建议、现场会务服务、会后跟进落实……这里面的工作量不知道有多少。
第四,任务层层分解不合理
考核必有责。现在讲究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
可很多时候这是不合理的。
很多指标需要全市、全县,绝大多数部门通力协作,还要市场环境符合预期才能完成。你把这样的指标交到某个单位负责已经不合理,再落到某个科室负责人的头上,这人除了背锅,恐怕也干不了什么。
更何况,现在不是完成计划目标就行了,还要“比学赶超”,要争先进位,你好他更好,这个就没有止境了。也绝不是某一个人就能解决了的。
所以吧,这个考核,折磨得基层是苦不堪言。
好在,高层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已出台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根据我的观察,文件出台后执行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很多东西已经开始在慢慢清理了,底层的逻辑再开始发生变化。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面还需要持续整治才行。
愿2025年减负取得明显成效,考核能够考准考实、不再折磨。
我还是乐观的!








杜哥申论面试
杜哥,一个没有“捷径”、不会“秘诀”,只懂专注研发全面系统复习方案的申论/面试老哥。独创“自由申论三月通”和“自由面试一对一”特训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