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伦先生的回忆录及文集
“云淡风轻”一般用来描述一个人沉静而淡然处世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用来形容张友伦先生也很贴切。张先生自然流露出的这种气质,实际上是经过风驰云卷的荡涤与承艰负重的修炼而成的。
张友伦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留学苏联,60年代初回国后一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工作,直至退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几度赴美国访问研究,在国际共运史和美国史两个领域都卓有建树。他的人生道路和学术生涯见证了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同时,在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尤其是美国史学界,张先生在学术研究、梯队建设和学科谋划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中国世界史研究的纵深发展;他指导过硕博研究生共计三十余位,其中许多已经成长为中国世界史学界的栋梁之材和骨干力量,张先生堪称“中国美国史学界老一代和新一代史学家的桥梁”。
1931年5月,张友伦先生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一个殷实的家庭,初、高中就读于蜀华中学,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张先生不是一个乐于享受安逸的人,恰恰相反,他还自讨“苦”吃,坚定地把握机会,在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作出明智的决策;在学术道路上选择迎难而上,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张友伦先生在回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时坦诚说道,家境比较宽裕的孩子,在旧社会大染缸里很容易失足,成为浪荡子弟;他也曾在歧路前徘徊,幸亏有私塾杨老师指点迷津,才没有误入歧途。这位私塾先生除了让他念“四书”外,还让他熟读《座右铭》和《陋室铭》。到了青年时期,他体会到,这两文提倡的宽厚待人、为人低调、安贫乐道、不追求虚荣与享受等做人原则很有道理,并愿意将之奉为今后行为的准则,行之以恒。这段学习与自悟的经历,塑成了青年张友伦淡泊名利、心态平和、沉着冷静的思维方式。
“第二次为我指点迷津的不是个人,而是中国共产党”,张友伦先生曾说,“1950年底我在成都专科会计学校毕业,在校等候分配,最担心的就是不给我工作。我出身地主家庭,而且有一次政治考试不及格。”不想,张先生当时因成绩优秀被分配到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我顿时欣喜若狂,觉得党和国家没有抛弃我,是再造我的大恩人。我曾经有过的自暴自弃的想法一扫而光。我开始走上了正道。”1953年,张友伦先生入党后,又以优异成绩通过留学苏联的考试,到了列宁格勒大学(即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习外国历史。原本学会计的他改学历史,且没有俄语基础,但凭借刻苦勤奋的钻研精神和“没有星期日,只有星期七”的拼搏劲头,张先生慢慢攻克难关,学有所成。
与张友伦先生共事过的人都知道,他一贯不喜欢表现自己,言语不多,但言出必行,他那朴实淡定的形象,折射出来的是平日里的韬光养晦和勤奋刻苦。
上世纪60年代初从苏联学成回国后,张友伦先生先后在南开大学国际共运史教研室和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工作,1977年调入美国史研究室,从世界通史到地区国别史,语种和专业内容均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没有三四年的时间是很难适应的。作为一名党员,张友伦先生服从组织分配,没有任何抱怨与牢骚。俗话说“四十不学艺”,当时张先生已经46岁了,英语零基础,克服语言关也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但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成功地调整了专业方向,英语水平也有了巨大进步,具备了在美国史研究室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资格。这是一种何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专业雄心!
1986年至1990年,张友伦先生出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其间他对美国史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很大心力。有一段时期,老教师陆续退休,年轻教师尚待成长,美国史研究室一度陷入低谷,张友伦先生殚精竭虑,一心要保南开的美国史学科于不坠,并在困境中求得发展壮大。尤其在鼓励和扶持年轻人成长方面,张先生用力最多,许多事迹在南开至今有口皆碑。作为承上启下的学术带头人,张先生在南开美国史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扮演了关键角色。
张友伦先生曾担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达十年之久(1986年至1996年,现为研究会顾问)。这个学术团体创建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是中国美国史学人共有的学术平台,对美国史研究和教学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老一代学者退出研究会领导岗位之后,张友伦先生担负起了承上启下的重任。那十年间,研究会处在一个难题层出不穷的时期,特别是1990年研究会秘书处搬到南开大学以后,张友伦先生身上的担子变得更重。按照本意,他早就想从理事长的位子退下来,但出于工作需要和大家的信任,他一直勉力支持,领导研究会渡过难关,并且取得了新的成绩。此外,张先生多年来一直参与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丛书”的评审工作,多次担任富布赖特项目的面试专家,以不同的身份,为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发展做着相同的工作。
张友伦先生的学术著作,也体现了他一生的研究方向与卓越成就。在学术生涯的最初二十年,他重点研究国际共运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套“外国历史小丛书”,其中《共产主义者同盟》(1971年)、《第一国际》(1971年)和《第二国际》(1972年)就是张友伦先生撰写的,彼时他还承担着繁重的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工作,但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张先生仍专注写作、笔耕不辍,成果显著。1977年转治美国史后,张先生的学术兴趣集中在美国工人运动史。2022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丛书“张友伦文集”,由《美国工人运动史:1607—1918》《当代美国社会运动和美国工人阶级》《美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美国西进运动探要》《张友伦史论集》五卷组成,收录张先生所著的多部学术著作及四十余篇学术论文,是他毕生治学精粹的汇聚。这一文集的编辑与出版,对于系统梳理张友伦先生著述及中国美国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早期研究情况,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前几年,张友伦先生的两位弟子李剑鸣和原祖杰,将先生的口述整理成自传体回忆录《云淡风轻话平生》(商务印书馆2020年出版)。全书分为“早年生活”“留学苏联”“南开岁月”“赴美访学”“学术生涯”五部分,涵盖张先生近九十年的人生经历。对于深入了解张先生和他同时代的历史学者,提供了一个具体切实的样本。
作为张友伦先生的博士生,我曾有幸领略过先生授课的风采。他上课不用讲稿,不仅能够脱口讲出历史事实的具体年月日,而且能记住一连串的数字。每次下课铃一响,准是他的最后一句话,一秒钟都不拖堂。对待学生他既严谨又宽厚。如今,九十余高龄的张友伦先生享受着云暖风轻的晚年生活。2020年5月先生生日之际,我曾赋打油诗一首,今惶怯献上,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风轻云淡笔耕勤,顶天立地炳功勋。五月鲜花送吾师,九旬华诞隐重鋆。
(作者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杨令侠)
——————————————
【学人小传】
张友伦,1931年生,四川成都人,我国著名美国史、世界近现代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家。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美国史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及顾问、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美国研究》编委等。撰写和主编的学术著作、教材和工具书二十余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曾参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编写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等通俗历史读物行销百万册。著有《张友伦文集(五卷本)》。
来源:《天津日报•满庭芳》2024年12月6日
编辑:池于晴
审校:张铭悦 曹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