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孟钟捷,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院长,历史学系教授,国家级人才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世界史、国际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高教管理。
梁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国家级人才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冷战国际史、当代中国外交史。
内容简介
编者的话
目录
001 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开幕仪式(1900年4月14日) 1
002 1900年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1900年5月14日—10月28日) 5
003 清政府《对万国宣战诏书》(1900年6月21日) 10
004 海约翰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7月3日) 12
005 英国和日本第一次同盟条约—关于中国和朝鲜的协定(1902年1月30日) 14
006 海—埃兰条约(节录)(1903年1月22日) 17
007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纲(节录)(1903年) 22
008 法国和英国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声明(1904年4月8日) 26
009 提奥多尔·罗斯福总统的年度咨文(1904年12月6日、1905年12月5日) 32
010 彼得堡工人和居民1月9日上尼古拉二世的请愿书 (1905年1月9日) 35
011 日本和俄国和平条约(1905年9月5日) 39
012 整顿国家秩序宣言(1905年10月30日) 47
013 施利芬论对法战争(1905年12月) 49
014 政教分离法(节录)(1905年12月9日) 62
015 印度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发起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斗争 (1906年12月) 65
016 俄国和英国之间关于波斯、阿富汗和中国西藏问题的专约(1907年8月31日) 68
017 青年土耳其党《1908年纲领》(1908年9月23日) 75
018 南非法案(1909年9月20日) 77
019 爵士乐演出通告(1910年) 83
020 关于日本帝国吞并朝鲜的条约(1910年8月22日) 86
021 金元外交(1912年12月3日) 89
022 伦敦条约—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和奥斯曼帝国的和平条约(1913年5月17—30日) 92
023 布加勒斯特条约—罗马尼亚、希腊、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和平条约(1913年7月28日—8月10日) 95
024 奥匈帝国给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1914年7月23日) 101
025 德国和土耳其同盟条约(1914年8月2日) 104
026 法国总统普恩加莱致参众议员的信,号召实现“神圣团结”(1914年8月4日) 107
027 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1914年8月15日) 110
028 超乎混战之上(节录)(1914年9月15日) 118
029 无限制潜艇战(1915年4月22日) 122
030 法国、俄国、英国和意大利协定(伦敦条约)(1915年4月26日) 124
031 威尔逊就卢西塔尼亚号远洋客轮被击沉致德国首份照会(节录)(1915年5月13日) 131
032 赛克斯—皮科协定(1916年5月16日) 133
033 兴登堡纲领(1916年8月) 137
034 齐默尔曼照会(1917年1月19日) 140
035 墨西哥宪法(节录)(1917年2月5日) 142
036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 146
037 告俄国公民书(1917年10月25日) 149
038 和平法令(1917年10月26日) 151
039 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的命令 (1917年12月20日) 154
040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节录)(1918年1月8日) 156
041 关于西班牙大流感的新闻报道(1918年2月) 161
042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一方和德国、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及土耳其为另一方之间的和约(节录)(1918年3月3日) 163
043 土耳其停战协定(1918年10月31日) 167
044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发言(1919年1月28日) 170
045 第一条国际航线的诞生(1919年2月8日) 175
046 朝鲜独立宣言书(1919年3月1日) 177
047 共产国际宣言(节录)(1919年3月6日) 181
048 匈牙利共产党和匈牙利社会民主党合并的议定书(1919年3月21日) 191
049 匈牙利革命政府苏维埃关于土地国有化的法令(1919年4月3日) 194
050 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凡尔赛条约)(节录) (1919年6月28日) 196
051 国际联盟盟约(节录)(1919年6月28日) 202
052 中国拒签《凡尔赛条约》(1919年6月28日) 208
053 北一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节录)(1919年8月) 210
054 魏玛宪法(节录)(1919年8月11日) 213
055 德国工人党二十五点纲领(1920年) 216
056 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伏尔斯泰得法案》) (1920年1月17日) 220
057 土耳其《国民公约》(1920年1月28日) 223
058 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条(1920年8月6日) 225
059 《色佛尔条约》评介 231
060 莫·卡·甘地论不合作策略(1921年1月9日) 235
061 贝尔福宣言(1917年11月2日) 238
062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国取代奥斯曼帝国,成为新的国名 (1921年1月20日) 242
063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1921年3月21日) 246
064 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1922年2月6日) 248
065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 254
066 印度国民大会党工作委员会通过决议,不定期地停止“不合作运动” (1922年2月10日) 259
067 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间的协定(拉巴洛条约) (1922年4月16日) 262
068 意大利法西斯党发布的“向罗马进军”宣言(1922年10月) 265
069 英国政府关于停止对埃及保护的宣言(1922年2月28日) 267
070 历史学家冯·米勒关于希特勒“啤酒店暴动”的叙述(1923年11月8日) 269
071 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洛桑条约)(1923年7月24日) 271
072 超现实主义宣言(节录)(1924年) 278
073 道威斯计划(赔偿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报告)(节录)(1924年4月9日) 282
074 关于废止阿沙尔并制定代替它的新土地税的法令(1925年2月17日) 286
075 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相互保证条约(节录) (1925年10月16日) 288
076 墨西哥石油法(节录)(1925年12月) 292
077 国际联盟主持制定《禁奴公约》(节录)(1926年9月25日) 294
078 英国《劳资争议与工会法》(节录)(1927年) 296
079 田中奏折(节录)(1927年7月25日) 300
080 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和平友好条约(1928年8月2日) 307
081 非战公约(1928年8月27日) 309
082 福斯特论柯立芝“繁荣时期” 320
083 库恩·贝拉: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的教训(节录)(1929年) 324
084 墨西哥国民革命党成立(1929年3月4日) 330
085 穆· 阿· 真纳的“十四点纲领” (1929年3月28日) 336
086 关于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开幕的新闻报道(1929年5月16日) 338
087 杨格计划(专家委员会报告)(节录)(1929年6月7日) 341
088 国大党独立决议(1929年12月31日) 344
089 甘地在丹地海边自制食盐仪式上的声明(1930年4月6日) 347
090 甘地—欧文协定(德里协定)(节录)(1931年3月5日) 349
091 胡佛延债宣言(节录)(1931年6月20日) 352
092 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1931年7月) 355
093 威斯敏斯特法(节录)(1931年12月11日) 357
094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成为首位飞越大西洋的女性飞行员(新闻报道) (1932年5月) 359
095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362
096 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 367
097 罗斯福发表第一次“炉边谈话”(1933年3月12日) 372
098 消除人民与国家痛苦法(节录)(1933年3月23日) 374
099 墨西哥《六年计划》(1933年12月) 376
100 蒙特维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1933年12月26日) 380
101 兴登堡遗嘱(1934年5月11日) 383
102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法西斯主义、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共产国际的任务的决议(节录)(1935年8月20日) 386
103 美国中立法(两院联席议决案)(节录)(1935年8月31日) 391
104 纽伦堡法案(1935年9月15日) 393
105 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的声明(1935年12月16日) 400
106 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冲突的共同解决提纲(赖伐尔—霍尔协定)(1935年12月9日) 402
107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成立(1936年) 405
108 法国人民阵线纲领(1936年1月) 409
109 法国总产联和法国总工会之间的马蒂尼翁协议(1936年6月7日) 413
110 基本国策纲要(1936年8月7日) 416
111 英国与埃及政府签订《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埃及同盟条约》(1936年8月26日) 419
112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节录) (1936年11月25日) 426
113 苏联新宪法(1936年12月5日) 429
114 西班牙内战问题(1937年) 432
115 “兴登堡空难”新闻报道(1937年) 439
116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441
117 对卢沟桥事件之严重声明(1937年7月17日) 443
118 罗斯福总统发表“防疫演说”(1937年10月5日) 447
119 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1937年11月) 451
120 霍斯巴赫备忘录(1937年11月10日) 454
121 德奥议定书(1938年2月12日) 464
122 卡德纳斯政府关于石油国有化的法令(节录)(1938年3月18日) 467
123 论持久战(节录)(1938年5月) 469
124 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慕尼黑协定)(节录)(1938年9月29日) 492
125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 495
126 希特勒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1939年8月31日) 498
127 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就职演说(节录)(1940年5月13日) 501
128 丘吉尔演说:“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 (1940年6月4日) 503
129 戴高乐将军告法国人民书(节录)(1940年6月18日) 508
130 法德停战协议(1940年6月22日) 510
131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1940年9月27日) 514
132 巴巴罗萨计划(21号训令)(1940年12月18日) 517
133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4日) 522
134 关于宣战对国会的演讲(富兰克林·罗斯福)(1941年12月8日) 525
135 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 528
136 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办法(1942年1月20日) 531
137 日本驻沪占领军当局颁布《关于无国籍难民之居住及营业之布告》(1943年2月) 541
138 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3年10月30日) 543
139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547
140 关于德黑兰会议的文件(1943年12月1日) 549
141 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建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节录)(1943年5月15日) 553
142 苏英美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1945年2月11日) 556
143 德国军事投降书(1945年5月8日) 563
144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新闻报道(1945年7月15日) 565
145 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 570
146 日本向同盟国家投降的降书(1945年9月2日) 573
147 联合国宪章(节录)(1945年10月24日) 576
148 纽伦堡大审判(1945年11月21日—1946年10月1日) 594
149 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的演说(1946年2月9日) 601
150 凯南的“长电报”(1946年2月22日) 614
151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和平砥柱》演说(1946年3月5日) 634
152 诺维科夫《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报告(1946年9月27日) 650
153 杜鲁门国会演说(1947年3月12日) 663
154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673
155 日丹诺夫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1947年9月25日) 680
156 杜鲁门就民权问题向国会发表特别咨文(1948年2月2日) 691
157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705
158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于1944—1949年时期》(1949年7月30日) 717
159 艾奇逊在国家新闻俱乐部的演说(1950年1月12日) 739
16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 746
161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1950年4月7日) 750
162 《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及《关于在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1954年7月20—21日) 759
163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1955年4月24日) 779
164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节录)(1956年2月25日) 790
165 《苏联政府关于发展和进一步加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和合作的基础的宣言》(1956年10月30日) 809
166 《人民日报》刊发《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956年12月29日) 815
167 《列宁主义万岁——纪念列宁诞生九十周年》(1960年4月22日) 841
168 艾森豪威尔告别演说(1961年1月17日) 879
169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1961年9月6日) 886
170 古巴导弹危机(史料:两幅漫画)(1962年10月) 899
171 肯尼迪就古巴导弹危机的电视讲话(1962年10月22日) 900
172 联邦德国《和平照会》(1966年3月25日) 910
173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8年7月1日) 919
174 尼克松关岛讲话(1969年7月25日) 929
175 勃兰特施政纲领演说(1969年10月28日) 938
176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 982
177 里根演说(1983年3月8日) 989
178 《苏美联合声明》(1985年11月21日) 1004
179 美苏雷克雅未克首脑会晤(1986年10月11日) 1015
180 戈尔巴乔夫关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演说(1988年2月8日) 1034
181 《科尔和戈尔巴乔夫关于德国统一的声明》(1990年7月16日) 1040
精彩书稿
11年前我所看到的1889年万国博览会的三巨头,特别是乔治·贝尔热和阿尔方,是那么开通、那么务实、那么敢作敢为,致使我天真地指望,1900年的奥运会必然会获得同样的支持。对推广学校体育这一新生事物,他们曾欣然表示支持,又怎会对复兴奥运会这一伟大事业加以拒绝呢?要知道,雅典奥运会已一鸣惊人,曾掀起报界风潮。但是此时,个人专权已经取代了昔日灵活的三头政治。1900年博览会的总监阿尔弗雷德·皮卡尔先生像许多清高的大人物一样,讨厌“步人后尘”。我们唯一进行过的一次谈话,还是发生在几年以前,准确说来是1894年1月30日。几个月后,奥运会复兴运动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当时我们向他提交了一份由我和蒙泰涅中学教师、古希腊学者和著名体操运动员G.施特雷先生签署的计划。将第二届奥运会纳入巴黎万国博览会的想法当即就引起了他的不快,单独设立“体育运动现状与回顾”展区的想法同样令他生厌。我们的计划还包括在博览会或附属部分的场界内,复制奥林匹亚阿尔迪斯圣林,建筑物内将展出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的体育文物。皮卡尔在表示他会关注我们的计划之后,便将它束之高阁,永久地抛到了脑后,从此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三年后在公布展品分类时,运动员们吃惊地看到滑冰鞋被列入钢制品类;赛艇被列入救生类;体育协会被列入社会共济机构之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令人啼笑皆非。我早已看出,已不能对他再抱有任何幻想,指望他为奥运会做些什么,犹如水中捞月。前议会主席A.里博先生也曾试图说服他支持奥运会,但同样是徒劳无功。
于是,我决心撇开一切行政当局的干预,通过一个私人委员会来组织1900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德·拉罗什富科子爵同意担任委员会主席,并在巴黎瓦莱纳大街的拉罗什富科饭店设立了办公机构。这个计划表面上看是非常冒失的,其实不然。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博览会管理局声称将组织“身体训练和体育运动的比赛”,这是坐办公室的人才想得出的一个令人惊叹的同义迭用词语。比赛地点的选择(万森),委员会和委员分会的庞大和重复,比赛项目的纷杂,据说还加进了台球、垂钓和棋牌一类,所有这些,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无法使他们获得成功。这将只能是一个嘈杂而混乱的集市,与我们希望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具有的特点完全背道而驰。我们提供给参赛者的,应该是他们无法在其他地方找到的东西。他们曾进入雅典,触摸到最纯粹的古代文化。巴黎则应该为他们展示古老的法兰西,它悠久的传统和优美的环境。大众有博览会的竞技和节目,而我们将为精英组织一届奥运会,报名参赛的运动员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精英中的精英,囊括了世界最优秀的选手;观看比赛的观众中的精英,包括社交人士、外交人士、教授、将军、法兰西研究院院士。对他们来说,有什么能比皮埃尔的游园会、瓦莱纳大街的节日之夜、艾斯克里蒙或布奈尔的远足更令人感到心旷神怡、妙不可言的呢?
我们的资源不应该只限于此。我们还应该有一个能起关键作用的总监。罗贝尔·富尼耶·萨尔洛韦泽先生接受了我的邀请,同意担任这一职务。他精力充沛、机智灵活且阅历丰富,我对他抱有十足的信心。随他而来的是孔皮埃涅体育协会(Sport gemeinschaft von Compiegne),是那些令人满意的场地,是那些热情高涨而踏实肯干的会员。包括径赛和田赛项目的田径比赛交由赛跑俱乐部组织,以感谢它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出于同一理由,足球比赛理所当然地委托给法国场地运动协会筹办。这样,创建法国体育协会联合会的两个体育协会,在历经艰难困厄之后终将为世人所称颂。击剑推广协会也做出提供支持的保证,各协会纷纷承诺予以支持……
若想正确地理解,为何这样一个计划并非不可行的,就需要读者诸君充分发挥想象力,设想一下30年前的情景了。那时候,没有什么比聚集大量观众观看体育比赛更不容易的了。赛事的吸引力很小,只有自行车赛能吸引大批观众。几年前,赛跑俱乐部邀请著名的纽约曼哈顿田径俱乐部代表队前来比赛时,门票收入仅够支付比赛费用的三分之二。次年,首次英法足球赛在法国举行,虽然新任驻法大使、赫赫有名的达弗林勋爵亲临主持,亏空仍相当醒目。后不久,首次同伦敦赛艇俱乐部进行对抗的八人赛艇比赛在安得雷兹举行,法国队取得胜利。英国来宾对此表现出了绅士风度,但是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何以法国舆论对此胜利竟然毫不关注?面对此情此景,你又能怎样呢?体育,用某位大学人士的话来说,无非是休闲活动,仅此而已,岂有他哉!公众舆论仍陷在这一定论之中。
……
在1900年,体育精神还只是下意识地存在于真正的运动员身上。公众舆论对此几乎毫无概念,而行政当局,正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更是一头雾水,什么也不明白。如果说战神广场上的这些先生们缺乏体育精神,那么他们的组织技术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左发一个通报,右发一个通报。通报雪片般地飘来飘去,可是有用的消息没几条。最为奇怪的是,已不存在的拉罗什富科委员会,却仍然得到国外人士的信任。人们收不到这个委员会的任何消息,便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发出抱怨。怨声不绝于耳。10月11日,奥运会开幕前6个月,卡斯珀·惠特尼公开表示了美国人的不满。10月23日,吉里·古思在布拉格宣称,因无所适从而感到心灰意冷。不久,从哥本哈根传来同样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大家对本次运动会的怨声载道,正如斯隆先生所说,“它是由一群无能之辈组织的”。大家纷纷要求我进行干预。惠特尼天真地请驻巴黎使馆敦促博览会放弃官方计划,将“金钱和自由”交给国际奥委会确定的人选。1900年4月14日,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侍卫官图恩·瓦尔塞西纳伯爵宣称,“鉴于巴黎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应有一名奥地利委员”。加拿大人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这期间,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什么也没有建起,只是又出现了新的委员会分会和繁琐的规则。万森被放弃了。没有钱,没有体育场,没有比赛场地。人们请求国际奥委会委员加入裁判团,最终却不得不同各个体育协会联系,以谋求直接的支援和借用场地。为了组织田径运动日,他们与赛跑俱乐部进行了接洽。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他们当初疾言厉色地弃绝了我1898年的计划,斥之为“平庸而辱没国家”的计划,又何苦来呢?
……
关于1900年奥运会的其他赛事,我在这里欲言无语。大家竭心尽力,运动员全力拼搏,成绩惹人瞩目,但是没有任何奥林匹克的影子。用我的一位同事的话来说,他们“剁碎了我们的事业,滥加利用”。此话言之不谬,一语道破了1900年奥运会的特点。这次运动会的教训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以让奥运会附属于一种大规模的市场集会,在这种结合中,奥运会的价值荡然无存,奥运会的教育意义无从体现。不幸的是,这种刚刚缔结的“婚姻”比我们所想的更加牢固。1904年和1908年,出于经费原因,我们不得不两次与博览会再携手。只是在1912年,经过瑞典的努力,“离婚”才宣告成功。在这场“不幸婚姻”的延续过程中,奥林匹克主义总还是有了越来越独立的地位,不再像这次在巴黎那样沦为屈辱的附庸。
录自顾拜旦:《奥林匹克回忆录》,刘汉全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8—57页。
[历史背景介绍]
1894年6月,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会议决定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顾拜旦建议在1900年世界博览会召开的同时在巴黎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希望以此扩大奥运会的影响。会议并未采纳他的提议,决定于1900年在巴黎举办第二届奥运会。然而法国政府对奥运会并不热心,将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交给了世界博览会筹备委员会。后者将奥运比赛视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对场地的修建、比赛项目、日程等缺乏精心安排与准备。1900年5月14日至10月28日,作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一部分,第二届奥运会在巴黎举办。奥运会无开、闭幕式,无主场地,甚至没有准备好奖牌,巴黎的舆论对此也反应冷淡。但这届奥运会吸引了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30名运动员参赛,尤其是首次有女子运动员参赛,英国选手库珀获得网球单打决赛冠军,成为首位奥运会女子冠军运动员。
[思考题]
1. 女性运动员此前为什么不被允许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2. 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什么会在法国受到冷遇?
(肖琦 编)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编辑:颜雪纯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