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在职大学生,已任团市委书记

学术   2024-07-30 16:25   湖南  

近日,云南昭通市委副秘书长牛国斌,任共青团昭通市委书记(正处级)的新闻被许多人关注。

原因有两点,一是牛国斌相当年轻,他出生于1990年5月,是标准的“90后”,二是他的学历不高,是在职大学。

“90后”任正处级领导并非不能接受,比如,出生于1990年9月的莫彩华,他早在2021年就已任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县长。

莫彩华比牛国斌更年轻,升正处的时间更早,位置也更重要,如此对比,34岁的牛国斌担任团市委书记是很正常的,况且团委本来就是培养年轻领导的摇篮。

但两人的区别在于,莫彩华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牛国斌的学历却仅为在职大学,年纪轻轻且学历平平,他为什么还能脱颖而出呢?

这是网友们疑惑的核心,凭什么会是他?

实际上,与体制内的同龄人相比,称牛国斌为学历平平并不准确,他的学历是偏低的。

公开信息显示,牛国斌参加工作的时间是2010年9月(20岁),说明他的全日制学历为高职,也可能是五年一贯制大专,从初中开始入读。

在体制内,90年以后出生的公务员们,学历大多为本科及以上,因为在大多数公考中报考的最低学历都是本科,称牛国斌学历偏低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学历并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它只是一种参考,尽管在职大学看起来连考公的门槛都达不到,但不排除他做出了特殊贡献,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

另外,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担任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而牛国斌已经取得了在职大学(相当于本科)的学历,符合提拔条件,一味的去质疑他的学历,其实毫无用处。

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心中充满疑惑,总感觉遗漏什么重要信息。

实际上,真正的问题是工作成绩的真实性,在他的履历中就隐藏着一些重要信息。

2010年9月工作至今,牛国斌担任的职务分别是绥江县委督查室主任、绥江县委办副主任、绥江县中城镇党委书记、昭通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昭通市委副秘书长、共青团昭通市委书记等。

2019年6月的一份任前公示中,他由县委办副主任提拔为中城镇党委书记(正科级),此时他才刚满29岁,在更早之前他的职务是县委督查室主任(副科级),依据相关规定,从副职提拔为正职,至少要在副职岗位上工作两年。

也就是说,至少在2017年6月之前,二十六七岁的牛国斌就当上了县委督查室主任,这简直不可思议,该岗位是专门为县委书记督办问题,十分显要且前途光明,县委办主任放心让26岁左右的年轻人任职,可见其工作能力相当出色。

还有,牛国斌任一把手的中城镇是绥江县城关镇,29岁就能当城关镇书记,肯定不是泛泛之辈,牛书记后来又从乡镇书记任上直接越级调到市委办,级别也随之升到了副处级,更是不同凡响。

看到了这里,许多人会以为,这篇文章也不过是在揣测而已,就算牛的履历看起来不可思议,哪怕是有疑点,但你还是拿不出证据,说了也等于没说。

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的。

对履历的分析并不是为了找问题,而是为了得出一个结论——牛国斌是极端优秀的。

若非如此,他怎么能26岁当上县委督查室主任,29岁成为城关镇书记,还能从乡镇直接调到市里呢?

反之,只要能证明他并不是极端优秀,那么我们心中所有的疑惑都能迎刃而解了。

请注意,履历显示牛国斌是极端优秀,而不是普通的优秀,以他的基础条件,如果不是极端优秀,现在绝不会能顺利有“90后”任正处级的报道。

优秀可以通过成绩和荣誉来证明,网上能找到的唯一荣誉是他在2021年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至于为什么获奖,无从考证。

找不到获得荣誉的原因,那就只能通过他的工作事迹去探究了,牛国斌的报道相当少,几乎看不到他的新闻,也不知道他在市委办从事什么工作。

幸运的是,在2019年8月,他曾被当成典型广泛宣传,一篇名为《脱贫攻坚的“牛人”牛国斌》的专题报道,被发表在《昭通日报》上,引起了当地人的热议。

揭开你我心中疑惑的钥匙,就藏在这篇五年前的报道中,且来细细品读。

文章开头是一首打油诗——

完成百万字文件草拟,受伤后边输液边审稿,

常年加班夜宿办公室,为贫困户脱贫开药方。

四段文字对牛国斌的成绩进行了精辟而形象的描述,概括起来就是,写得多、受过伤、爱加班、有办法。

接下来,文章以一部百万字的扶贫“作战图”、一条不知道苦累的“老黄牛”、一个掉在悬崖上的“幸运儿”、一个奋战扶贫路的好干部等“四个一”来详细描写了其感人事迹和成绩。

然而,这篇被刊登在报纸上的报道,如今再看,却已经不起推敲了,有多处漏洞,具体如下——

1.文中提到“长相清秀,温文尔雅,温言细语,笑声盈盈……这是牛国斌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我们都没有和牛国斌相处过,对他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并不清楚,但称其为“长相清秀”显然与事实不符,在他为数不同的照片中,相貌只能说普通,并不能称为清秀。

文章开头就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更像是在吹捧,后面内容的可信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2.文中提到牛国斌在县委办工作期间写了100多万字的文稿,重点列举了《绥江“1175”政策措施》,以及“中医入户”、“三务三办”工作被省里推荐的事迹。

且不管100多万字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政策制定、领导讲话、汇报材料的行文都是有迹可循,甚至是有原稿的,县级政策是参考市级政策制定、领导讲话可以修改网络上的讲话素材、汇报材料由下级部门起好初稿,县委办的负责的事修改和润色,所谓的100多万字,不可能都是原创,这不现实。

天下文章一大抄,并不是贬义词,有过文字工作经验的人都清楚,很多素材可以借鉴,不会抄也就意味着不会写。

关于《绥江“1175”政策措施》这类事关全县发展的文件,方向是县委书记和县委常委会定的,主要作者是整个写作班子,县委办主任也全程参加其中,怎么能说成是某个县委办副主任的功劳呢?

另外,两种先进工作方法是卫健等部门的成果,工作是人家做的,与县委办没有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牛副主任读的是成人本科,他在文笔和文字功底方面并没有突出优势。

3.文中提到牛国斌近3年来,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2018年初,为了迎接检查,他连续四天三夜没有合眼。

且不论超时加班是否值得推广,问题是他到底在做什么工作,如果每天都需要15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要么是分工安排不合理,两个人的活分给他一个人做;要么就是个人能力太差,别人8小时就能干完的活,他需要15个小时才能完成,无论是哪种原因产生的加班,都不值得提倡和推广。

机关工作,分工要合理,人员也要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这是县委办主任的失职,并不是牛的成绩。

那么,四天三夜不睡觉,准备迎检值得赞扬吗?

也不值得,只能说明他的日常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如果平时工作做的好,又怎么需要临时抱佛脚呢?

4.文中提到,牛国斌某次周末到村里走访了自己的联系户,在开车回去的路上被石头砸中,导致他“左耳及左腮破裂、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耳朵和腮部共缝了15 针”。

文章把他的伤势形容的相当严重,可是,在近期发布的工作照中,他的左耳、左腮却完全看不到任何伤痕,并不像缝了十五针的严重伤势,甚至看不出以前受过大伤。

受伤期间,牛国斌还一边输液一边审稿,且不顾领导、医生、家人的劝阻,坚决在白天到办公室上班,晚上再去医院输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对带病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果是真的病了,那么带病工作会加重病情,得不偿失,也可能发展为作秀。

比如,河南省南阳市委原书记朱是西也曾带着留置针开会,外界许多人将其带病工作的行为称为作秀,2024年5月,朱是西任上落马,目前正在接受调查。

他的带病工作,最终也成了笑话。

5.文中提到,牛国斌在“得知产业贷款出台两个多月后还未落地心急如焚,追问各相关部门、乡镇和银行,了解背后真相和破解之策。”

这种描述相当奇怪,因为牛的职权和他所做的事完全不符合,他是县委办负责文稿的副主任,但他却因为某个文件出台后得不到落实,而去追问相关部门。

这根本不是他的职权范围之内,准确来说,他做了县委书记该做的事。

就算他曾经是督查室主任,那也是执行县委书记的指示,县委书记说要追问,他才能追问,他本身是不能去追问的,这属于越权行为。

种种迹象表明,《脱贫攻坚的“牛人”牛国斌》更像是一篇为了宣传而宣传,经过以上加工的文章,漏洞还有很多,所谓的先进事迹也经不起不推敲,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毋庸讳言,牛国斌平平无奇的成绩确实与“90后”团市委的成就并不匹配,他不仅学历低,工作也不是极端优秀。

如果多加班就和他一样被提拔速,那么以体制内没人会抱怨加班,不仅如此,还有大把的人抢着去加班、睡办公室。

实际的情况却是,有很多人,他们加班更多、伤情更重,却依然得不到重用,甚至无法被领导发现。

加班,在少数人身上是成绩,在多数人身上就只是加班,一切都是人决定的,和加什么班、加多久班没有任何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因为性侵女下属被举报的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县委书记毛奇,他与牛国斌的经历极其相似。

不出意外的话,牛书记这颗冉冉升起的“90后”正处级领导,也会和毛奇一样,在担任团市委书记两三年后调到地方任县长,进而被重用为县委书记。

等公示发布时,你可以回来再看看这篇文章,到时候也许又会有不同的感悟。

未来如何,且拭目以待。

完。

不才区区
为众人抱薪者,为自由开路者,于无声处听惊雷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