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这个坑,永远也填不平

学术   2024-08-25 21:14   湖南  

周末回了一次曾经驻村工作的地方,为了方便表述,以下称这个村子为某某村。

我是2019年被单位派到某某村驻村的,职务是工作队长(兼任第一书记),那时轰轰烈烈的扶贫工作已接近尾声,某某村早在2017年就已脱贫,村内的建档立卡户也只有二十多户,工作任务并不算重。

2020年中旬我被单位紧急调回时,整个驻村时长仅有一年多,工作上的烦心事、槽点、表表册册、形式主义等等,这里就不谈了,各地的情况都差不多,往事不必再提。

某某村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进村路口的那个大坑,我去的时候,它已经在那里了,我走的时候,它依然在那里,如今时隔四年回去再看,它还在那里。

有关这个坑的故事很多,却没有任何美好回忆。

这个坑在进村的必经之路上,大致呈圆形,直径将近一米,深度在10厘米左右,山上有个小水源,所以总是积着满满的一坑水。

坑的存在,给当地群众的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

对司机来说,每次路过都要小心翼翼,路是三米五的单行道,剧烈的颠簸在所有难免,有的车辆路过,由于开的太急,轮胎撞到坑的边缘,很容易会鼓起大包。

对村民来说,对面来了车,要躲得的远远的,否则就是一身黄泥水,走夜路的人不小心把脚踩进坑里,或者哪家的小孩在坑边摔倒,这些都是经常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事。

驻村那段时间,工作队每周星期一早上去村里,队员们都没车,我只能硬着头皮开我自己的车,小轿车的底盘太低,每次路过那个坑都是心惊胆战,生怕它变深而挂到底盘或者车头铲到路面。

每次听到“哐当”的一声,悬着的那颗心,才总算落地,因为车子顺利通过了,此时队员们都会应景开个玩笑,说,“到了!到了!”

没有人喜欢那个坑,它是麻烦制造者。

不管站在任何人的角度,都应该把这个坑填平,至少把它填平是没有害处的,那种胆战心惊的滋味并不好受。

因为工程量不大,顶多运个一立方米的小石子填一下就行了,于是,工作队包括我在内的三个人,决定花一天的功夫,彻底解决大坑影响群众出行和安全的问题。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看似平常的工作安排,却让我遇到了驻村以来最大的阻碍。

当我把填坑的打算告诉村书记时,这个50岁的中年男人马上变了脸色,他说,千万不要去做这些事,没有人会念你们好,有的老百姓还要骂你们。

我很疑惑,把坑填了大家都能受益,为什么村书记会不支持?老百姓也不理解呢?

这时,村书记又接着说,你们应该去县交通局要点项目,把进村的那条路完全拓宽硬化,修修补补的不起作用。

我隐约明白了他的意思,许多地方的村书记其实都是工程项目的承包者,每次有项目时,一般都由他们承建,当然从文字资料上是看不出来的,之所以热衷于承包工程,无非是因为利润颇丰罢了。

填坑,这种完全公益性的行为,自然无利可图,还要投入时间成本,算经济账确实是一桩赔本的买卖。

本来,我还准备邀请村干部们一起参与填坑,甚至发动党员们来做一次义务劳动,想想还是算了。

工程量不大,工作队就自己干,不干不行,我们每周都至少要经过村口两次,那个坑实在太碍事了。

当我们推着装石头的斗车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个六十来岁的大伯走了过来,他家就住在附近,进村的路也是他每天干活和回家的必经之路。

尽管我们不熟,但相处融洽,唠唠家常什么的是常有的事,见面了也会打招呼,在我印象中,这个大伯是和蔼可亲的。

本以为我们做公益的行为会打动他,不说积极的加入我们,至少也会竖起大拇指,事后还会和周边的群众,宣传一下我们的先进事迹。

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

这位大伯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冷淡,我像往常一样和他打招呼,他却很轻蔑的说,“你们是吃多了,不消化。”

意思是我们是没事找事,闲出病来了,不找点事做就会消化不良。

说实话,我相当生气,却又不能发作,从此也再没有和这位大伯有过深入的交流。

接着又有几人路过,或者嘲讽、或者冷漠,和我在村部办公室、走访中看到的样子完全不懂。

原来村书记说的并没错,没人会念我们的好,在背后骂我们也是有可能的,只是到底会怎么骂,我想不出来,反正肯定是会骂的。

活干到一半,有个队员终于忍不住了,说,“这种卖力不讨半点好的事,我建议还是不要做。”

我自己也不想做下去,决定放弃了。

这是做好事吗?

不是的。

老百姓要么觉得我们在搞形式主义,只是做做样子;要么骂我们无能,不能找来项目把路重修一遍;要么怪我们偏心,只顾自己,其他路上的坑怎么不去填?

等等,谁也不会点赞,谁也不会理解。

从此以后,村里的类似情况,工作队再也不去管了,也不再去做任何公益性质的事。

只是进村路上的那个坑,似乎永远也不会被填平。

直到有一次,市里某个副厅级领导要来某某村调研,乡镇忙的不可开交,出人意料的下拨了一笔经费,要求村书记找人把进村路上的那个大坑填了。

理由是,突然的颠簸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会拉低市领导的印象分,乡镇书记对这一点看的特别重。

村书记在得到工作经费后,马上在村里找了一个热心人去填坑,自带工具,两百块的工钱。

最让我意外的是,那个被村书记标榜为热心人的村民,竟然是上面提到的说我们吃多了不消化的大伯。

村口的大坑很快被填平了,比我们那天的效率高多了。

几天后,市领导如期而至,座谈会上,他对某某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说我们群众工作做的好,基层治理搞得好等等(村书记重点提了有热心人主动修路填坑的故事),我实在感到很羞愧,因为我们连那个大坑都填不平,怎么能算是做得好,搞得好?

最终只是用钱解决了问题,用钱解决的问题能算成绩吗?至少不应该被大吹大擂,说什么自愿的、义务的等等。

轮到我发言时,我只是说了一些驻村日常工作,群众工作怎么样,基层治理怎么样,没有提。

轰轰烈烈的一场调研,不到两个小时就结束了,乡政府安排了中餐,去的那条路两边的杂草昨天已经砍清了。

尽管以迎接领导为目的的填坑,我并不认可,但结果总是好的,因为大家都不必被村口的大坑影响出行了,这无疑是好事一桩。

没想到这件事还有反转,半个月后,下了一场大雨,那位大伯用细沙和泥土填的坑,马上就被雨水冲刷干净了,坑又变成了原来的坑。

我们再一次成为受害者,中途也去县交通局反映过,但他们的解释是村口的那条路是五年前才翻修的,建议我们报给乡镇酌情处理。

直到我离开某某村,那个坑也未再被填平过,因为已经很久没有领导来了。

这个周末我再次去了某某村,坑还在,人也还是那些人,唯一的变化是他们变得比以前更老了。

路过村口的大坑时,我习惯反射的踩了刹车,像多年前那样祈祷坑没有那么深,最终颠簸了一下,和曾经的力度一样,平安通过,只是黄泥水依旧溅了满车。

看到那个嘲讽过我们填坑的大伯,他小心翼翼的从大水坑前绕过,我连车窗也未摇下,真想开上去溅他一身泥。

村部近在眼前,我也只想快点绕过去,免得被人看到认出来。

仔细想想,为什么村口的坑一直没人管呢?

对周边群众来说,如果谁家的庭院出现一个坑,他们会马上填平,但路上的坑却谁也管,因为和自己没关系,反正大家都受影响。

对村书记来说,无利不起早,填坑要付出时间和金钱,这种赔本的买卖,他不可能去做。

对乡政府来说,全乡镇那么多村,那么多坑,哪能填的过来,只要领导看不到就行了。

对县交通局来说,他们只会按照年初制定的项目计划施工,一个坑而已,没有这么小的项目,不关他们的事。

对市县领导来说,他们从始至终都没有看到坑,也没有受过颠簸,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路上有一些坑,已经严重影响老百姓出行。

如此看来,真正受到大坑困扰的,只是当初我们那些工作队员,只有我们自己在意,群众、村委会、乡镇、县直机关以及县市领导们,他们要么不知情,要么不在乎。

除非把那条进村的路完全翻新,否则那个坑是填不平的,有些人甚至不希望它被填平,而这种永远填不平的坑,在某某村不止一个,现实中也不止某某村才有坑。

如今,当看到类似的坑洼时,我总是想起那次半途而废的填坑经历,那才是真正的基层,那个坑真的很难填平。

更多原创文章,每日更新,敬请关注——


不才区区
为众人抱薪者,为自由开路者,于无声处听惊雷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