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都要面对心电监护仪,却常常无法抓住关键要点,难以准确判断哪些情况属于危险范畴,哪些又是安全的,心中甚是困惑,不知该如何是好。今日,我将从大家纠结的视角出发,逐一进行解读,让大家能够幡然醒悟,从而快速适应临床麻醉工作。
一、首先常规心电监护仪可以看到信息有这些:
①心率(P)
②心律(HR)
③血压(BP)
④平均动脉压(MAP)
⑤脉压(PP)
⑥呼吸频率(RR)
⑦氧饱和度(SpO2)
⑧休克指数(SI)
⑨氧合指数(OI)
⑩灌注指数(PI)
高级监测比如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等以后再说。
二、其次根据心电监护仪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和治疗有:
1.心率:正常值为60-100次/分
异常心率评估与处理:
①HR>100次/分:观察处理
②HR>160次/分:紧急处理
③HR<60次/分:观察处理
④HR<30次/分:心脏按压
⑤HR<45次/分或HR>160次/分时,可影响心排血量;力争维持在55-110次/分。
临床思维:
①看到心率快,不要慌,只要HR<160次/分,血压稳定,风险相对可控,积极寻找病因对症治疗(麻醉过浅?电解质紊乱?失血过多?心电图如何?...)。简单的处理:心率快艾司洛尔。
②看到心率慢,不要着急,40<HR<60次/分,基本能满足机体需求,风险相对可控,积极寻找病因对症治疗(术中牵拉反应?迷走神经亢进?...)。简单的处理:阿托品治疗。
2.心律:正常为窦性心律
异常心律的处理
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药、同步直流电复律。
②心房颤动:用药、同步直流电复律。
③室性心动过速:用药、非同步除颤。
④心室颤动:非同步除颤、用药。
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用药、安装起搏器。
临床思维:这要具备看心电图的能力,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大家补习心电图相关知识。
比如需要紧急处理的心电图:
①HR<30次/分:心脏按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1.0mg。
②室上性心动过速,HR160-200次/分(规律):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1.0mg/kg,或美托洛尔3-5mg。
③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静脉注射阿托品1mg;必要时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10μg,继之以0.05-0.20μug/(kg·min)的速率静脉泵注。
④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按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必要时电除颤。
⑤心电分离:心脏按压,同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
3.血压:理想血压:120/80mmHg。
异常血压的评估与处理
①BP>160/100mmHg:观察处理
②BP>180/110mmHg:紧急处理
③BP<90/60mmHg:观察处理
④BP<70/50mmHg:紧急处理
临床思维一:
①收缩压反映心肌收缩力、血容量和大血管的弹性,保证大脑、肾、肝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不宜低于90mmHg。
②舒张压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同时保证心脏自身的供血供氧,不宜低于60mmHg,老年患者宜DBP≥70mmHg。
临床思维二:血压的高低要结合心率的快慢处理,重要还是要找到病因。
①血压低、心率快:选择去氧肾上腺素升压同时反射性降心率。
②血压低、心率慢:选择麻黄碱升压升心率。
③血压高、心率快:选择尼卡地平降压同时,不影响心率。
④血压高。心率低:选择硝酸甘油,降压同时反射性升心率。
4.平均动脉压:正常值80-100mmHg,
①MAP:MAP=(SBP+2×DBP)/3
或MAP=DBP+1/3脉压
②避免MAP<70mmHg或MAP>120mmHg。
③MAP≥140mmHg或MAP<55mmHg;需要紧急处理。
5.脉压:正常值30-40mmHg。
①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等于脉压。
②主要反映每搏量的变化,与血容量相关。
③脉压>60mmHg或脉压<20mmHg需要紧急处理。
6.呼吸频率:正常值9-24次/分
①RR>24次/分;说明呼吸增快
②RR>32次/分;说明有呼吸窘迫
③RR<9次/分;说明呼吸抑制
④RR<7次/分或RR>32次/分时应考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7.氧饱和度 正常值96%-100%
①低氧血症:
SpO2<90%,对应PaO2<60mmHg
②明显缺氧:
SpO2<80%,对应PaO2<50mmHg
③严重缺氧:
SpO2<75%,对应PaO2<40mmHg
④生命极限:
SpO2<60%,对应PaO2<36mmHg
⑤死 亡 线:
SpO2<36%,对应PaO2<20mmHg
8.休克指数(SI):反映休克的轻重程度
计算方法:SI=心率/收缩压
①正常值:0.4-0.6。
②应考虑存在休克:0.8<SI≤1.0
③存在休克:1.0<SI≤1.5。
④应紧急处理:SI>1.5-2.0。
9.氧合指数(OI):反映肺弥散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OI=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
①正常值OI=(80-100)/0.21=381-476mmHg。
备注:80-100为人体正常氧分压,0.21是空气氧浓度
②OI<300mmHg时提示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先试行氧疗。
③OI<200mmHg时提示中-重度ARDS,考虑机械通气治疗。
临床思维:心电监护提示SpO2<80%,那我们可以知道PaO2为50mmHg,假如吸入鼻导管吸氧浓度为0.45,那么OI=50/0.45=111,说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10.灌注指数(PI)
①PI指数反映外周血管张力,其水平越高则表示血管扩张程度越高。
②PI还能评估麻醉深度,麻醉诱导后其数值越高则表示麻醉深度越大,血管扩张程度越高,而麻醉深度越大,则易发生低血压 。
③动脉血管如果是舒张状态,管径就大,畅通无阻,流量大灌注就好,因此,PI值大说明测量部位的动脉血管处于扩张状态,阻力较低。反之,外周血管收缩,PI值较低。
④正常值:
1以上为最佳;
0.3-1为可接受;
0.3以下为弱灌注。
灌注不好的原因包括:心输出量低、重度贫血、低体温、体循环阻力升高,即存在低血压、低血容量、低氧、贫血、末梢动脉收缩等情况。
相信大家在看过我的一番抛砖引玉之后,思维定会开阔不少。以下数值是维持生命支持的目标。
①收缩压>90mmHg
②舒张压>60mmHg
③脉压>25mmHg
④平均动脉压>65mmHg
⑤心率:50-140次/分
⑥心律:窦性心律
⑦呼吸频率:9-26次/分
⑧呼吸SpO2>90%, PaO>60mmHg(吸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