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俞经民回归,上汽自主迎来“救火队长”

体娱   2024-08-15 18:14   北京  

作者 | 魏微   

编辑 | 奚筱林

出品 | 网通社



8月14日,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以下简称“上汽乘用车”)宣布,经上汽集团党委会决定,原上汽大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任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原上汽乘用车业务规划和项目管理部动力驱动平台执行总监祝勇任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副总经理。

(截图源自上汽乘用车官方)

至此,时隔3年,俞经民再度回归上汽集团自主板块,扛起上汽乘用车的营销大旗。
2014年,俞经民曾出任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他以前瞻的管理思维、创新的营销举措为上汽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和上汽乘用车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汽乘用车在最新的人事变动通告中如此评价道。
值得一提的是,俞经民的每一次调动,都会被赋予“救火队长”的角色。
要知道,俞经民上任时的2014年,正是上汽乘用车的一个低谷时期,年销量从此前的23万辆一路下滑至2014年的18万辆,荣威、名爵两个品牌车型面临着产品老旧、更新乏力的困境。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

俞经民到了上汽乘用车之后,对荣威与名爵品牌进行了更具针对性的品牌区隔,名爵向着更运动、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荣威则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方向转型。
尤其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热潮之下,荣威品牌相继打造出荣威eRX5、荣威Ei5等爆款产品,还推出了高端产品荣威Marvel X。
彼时的荣威,是为数不多的能与“蔚小理”叫板的传统汽车品牌。


更为领先的是,荣威eRX5推出时就主打“纯电动互联网SUV”这一标签,搭载着上汽与阿里合作的斑马智能系统,当时的荣威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出道即领先,尤其在一些人性化的操作细节方面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高速公路收费站无感支付等等(名爵旗下部分车型也同步搭载)。
在产品给力、营销发力的共同作用下,上汽乘用车的年销量止跌回升,在2018年达到70万辆。2020年度,尽管有疫情影响,但上汽乘用车全年销量65.79万辆,相较俞经民上任之初增长了265%。
带着这样的成绩,俞经民于2021年3月出任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兼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2024年2月任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同时担任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来到上汽大众之后,汽车业仍处于疫情时期的调整期,上汽大众还面临着新能源汽车产品破局、破圈的难题。
但回过头看,上汽大众在过去三年已成为最会卖新能源车的合资车企,ID.3紧跟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终端价格策略奏效,成为目前合资车企中的纯电动车爆款。
在销量的背后,上汽大众在年轻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


在一次访谈中,俞经民就曾表示:“所有品牌的密码都是要Go younger,就是你要拿出年轻的内容。基于你的品牌,基于你的产品车,你的服务,和年轻人、年轻心态的人去沟通。因为年轻心态的人他会发酵你的内容。它能发酵,它能够再次传播,就能形成涟漪,所以Go younger是市场营销传播的一个密码。
俞经民上一次在上汽乘用车任职时,就已经成为有“胖头俞”IP的车圈网红,彼时社交媒体平台上只有“蔚小理”等新势力创始人拥有“流量”,传统车企老总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热衷于发微博、做直播。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胖头俞”也在从图文领域向着短视频、直播转型,不止宣传自家产品,俞经民还会时不时点评汽车行业热门话题。

可以说,俞经民是传统车企中为数不多的具有“网感”、探索到流量密码的管理者。

(俞经民在个人视频账号点评汽车圈热点话题)

再度回归上汽乘用车,等待俞经民的还有更多的挑战。
第一大挑战便是能否让荣威、名爵重返主流阵营。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智能汽车发展加速,以及上汽集团内部品牌、架构的调整等多重内外因素,在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一度突破50%的今天,荣威、名爵这两大上汽乘用车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动作和声量逐步减弱。
如果说名爵还有海外市场支撑着,那荣威颇有点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感觉。
2024年1-7 月,上汽乘用车荣威、MG 双品牌全球累计终端销量47.7万辆,同比增长12%。产品方面,今年以来,上汽乘用车陆续推出了搭载第五代DMH超级混动技术的荣威D5X DMH、MG Cyberster等主力产品。
此次回归后,他的“go younger”密码能否让上汽乘用车荣威、名爵两大品牌再度焕发年轻活力呢?
第二大挑战便是飞凡品牌何去何从。
随着俞经民回归上汽乘用车,有自媒体爆料称,上汽集团“新势力”飞凡汽车很有可能会被荣威品牌合并。
飞凡汽车脱胎于上汽乘用车R品牌,而R品牌最早是荣威的子品牌,是上汽自主板块在新能源产品、营销、销售方面探索特色发展路径的创新品牌。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飞凡汽车独立后却始终表现平平,在品牌力、产品力及价格定位等方面都表现出定位不清晰、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以至于三年多的累计销量仅约5万辆。
飞凡汽车的未来何去何从?外界也关注着俞经民回归后的操盘动作。
曾有上汽乘用车的营销领导对媒体表示:“荣威、MG没卖好,是我们营销没做好。”随着俞经民的回归,上汽乘用车后续表现也将格外引人关注。




网通社
这是一个对汽车有态度、有深度、有趣味的内容社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