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在一档综艺节目《少年说》里,有一个男孩上台哭诉说,这辈子都不想再吃苹果和鸡蛋了。
因为从小学时候起,自己的妈妈就要求他每天都要吃一个苹果,小学六年他一共吃了2190个。
小学毕业后,他终于不用被要求吃苹果了,妈妈转而开始要求他吃鸡蛋,吃了一年半,总共吃了547.5个鸡蛋。
他最后说道:
“妈,虽然苹果和鸡蛋都很有营养,但是,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
孩子每天被强迫吃着吃一个苹果或一个鸡蛋,吃了6年的苹果和1.5年的鸡蛋,不想吃就要被说“不听话”“叛逆”,孩子该多么痛苦啊!
还有在孩子犯错时,家长、老师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说法,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