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同祥,射阳县临海镇人,爱好快板创作、文学写作,学习强国平台用稿100余篇,省、市、县媒体用稿500多篇。现为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射阳县杂文学会监事。中国好人,同祥快板队队长。
“对国家的忠 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沉痛悼念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作者 张同祥
得知黄旭华院士逝世的消息后,我深感悲痛。近几年来,我在多个场合宣讲过黄旭华的故事,被他一生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所深深打动。作为中国核潜艇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旭华院士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黄老曾说“对国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并用一生诠释了“忠孝两全”的念义——以国为家、以万民为荣。黄老的事迹教会我,真正的英雄,从不要聚光灯,因为祖国就是他们的明灯。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黄老的精神将始终激励着我们,他的精神将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1958年的一天,34岁的黄旭华被一纸通知召集到了北京,在一间面积不大的会议室里,黄旭华遇到与他年龄相仿的29位年轻人,组织上派人下达重要指示,“美国苏联都有核潜艇,为了保卫新的人民政权,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核潜艇。如果完不成任务,就一辈子不能回家。你们能做到吗?”“能”黄旭华第一个站了起来,紧接着,一个、两个、三个……在场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因为国家需要,从此黄旭华倾心竭力于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里再也没有回过家。
还是1957年元旦前,黄旭华回了一趟老家,母亲对他说以后要经常回家看看,他答应了,但谁知,此后30年却再也没能见上他,家人都不知他去了哪里。其间,家人还多次写信问他在北京哪一个单位?你到北京去干什么工作?但他都没有回复!30年来,黄旭华去哪儿,做什么事情,无人知晓。人们只知道,他的父亲去世了他没有回来,二哥去世了他也没有回家。直到1987年,老母亲收到了一本三儿子黄旭华寄回来的《文汇月刊》,她仔细翻看,发现其中一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介绍了中国核潜艇黄总设计师的工作,虽然没说名字,但提到了“他的妻子李世英”这句,这不是三儿媳的名字吗?原来黄总设计师就是30年不回家的三儿子!知子莫若母,黄旭华年迈的老母亲感慨地告诉儿孙、亲戚:“老三的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2019年9月,黄旭华获评“共和国勋章”,这让一家人激动,“老三这么多年的努力,值得。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像黄旭华那样用赤诚之心报效祖国,始终对党忠诚,始终把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心,自觉把国家事业放在心,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国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