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思翠,笔名:田心。江苏盐城人,自由撰稿者。于《世界日报》《侨报》《泰国中华报》《中国人口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环境报》《中国建材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青年作家报》等全国各地报纸、杂志发表作品1600余篇。参加各地征文获奖70多次。作品《藏在伏天里的爱》荣获江苏省第22届报纸副刊好作品散文类一等奖;散文《说说我经历的五个龙年》获第五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散文《在异地,咀嚼乡愁》获“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大赛联赛金奖等。
蛇年说蛇
作者 戚思翠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提到蛇,就令人发怵、生厌。因它面目可憎,见人就昂头吐信子,一副欲吃人之样,给多人留下不良印象。
蛇,在十二生肖中排行老六,位居东南巳位。《说文解字》:“蛇,它或从虫。”意思是说,蛇是一种会摆尾游行的虫。甲骨文里“蛇”字是三角形蛇头,曲折扭动的蛇身,反映先民象形造字的原则。蛇总让人心怵,因它形象丑陋狰狞,带花纹的身躯,或尖或圆或扁的脑袋,小眼珠、大嘴巴、尖牙齿,血红的蛇信子,还有让人望而生畏的粘性毒液,令人退避三舍。所以,古时候,在民间普遍流传着“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据有关史料记载,蛇的历史远比人类悠久,最早的蛇可能在2.4亿至2.2亿年前进化而成,早在1.3亿年前就生存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了。在中国古老神话典故里,女娲是最早出现的至尊女神,她象征着最原始最圣洁的母体。晋代郭璞注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如是说:“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汉画像石中亦有人首蛇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蛇作为女神的重要象征,反映了我国先民对蛇的生殖崇拜,创造了人身蛇尾的女娲造人的神话,诠释人类起源。
蛇体型细长而无四肢,却能迅速游动、攀高、穿缝、入洞,十分灵巧。蛇的爬行是靠一排宽大数量很多的腹鳞,如同坦克履带。蛇身体有180个至400个脊椎,每个脊椎连接一对肋骨,借助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联动脊椎骨、肋骨和宽大的腹鳞,从而行动自如,游刃有余。蛇有无毒和有毒之分,蛇的品种繁多,约有3500种,近400种是毒蛇。如五步蛇、眼镜蛇、海蛇、竹叶青蛇、金环蛇、银环蛇、腹蛇、眼镜王蛇等。无毒的蛇也很多,如:菜花蛇、玉带蛇、松花蛇、翠青蛇、灰鼠蛇、钝头蛇等等。蛇象征着繁衍和生命的源泉,不少妇女孕育生命时会梦见蛇。《诗经·小雅·斯干》云:“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也就是说,若梦到虺蛇,就是生女儿的吉兆。屈原在《天问》中感叹:“雄虺九首,倏忽焉在。”虺是一种毒蛇,有9个脑袋。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自古到今,蛇多为丑陋,不为人喜欢。于《圣经》里,蛇是诱人堕落的罪魁祸首。在伊索的寓言中,蛇更是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屈原在《天问》中亦感叹:“雄虺九首,倏忽焉在。”虺,是古代一种毒蛇,据说有九个脑袋,样子十分恐怖。后便有很多与蛇相关的典故与微词,如“蛇蝎之心”,指心肠歹毒之人。“美女蛇”,比喻外表艳丽却心肠狠毒的女人。“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图谋不轨、贪得无厌之徒。称那些做事有始无终,或开始声势大,而后却不给力的人为“虎头蛇尾”。“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适得其反。称那些放纵坏人坏事的人为“养虺成蛇”,而称那些假意殷勤、敷衍应酬的人为“虚与委蛇”。称自寻烦脑之人为“拨草寻蛇”。还有“杯弓蛇影”、“佛口蛇心”、“壁间蛇影”、“打草惊蛇”等,都诠释着蛇的“罪大恶极”。
笔者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蛇对于我们盐城西乡人来说,简直是了如指掌,太熟悉不过了。那时的乡村,几乎到处都有蛇。树上缠的,路上横的,河里游的,草里藏的,屋梁卧的,鸡窝盘的,甚至连床上……白天能看见蛇在堂屋心大摇大摆地游动,或屋里屋外地进出自如。有时夜里还能听到蛇在墙角处自在地哼唱小调儿:嗝嗝嗝……老人们说了,这是“家蛇”啊,是祖宗现形,万万打不得、赶不得的!而且还要十分的敬重它。要是谁家砌房时碰到蛇,那真是天大的喜事。那蛇叫“长龙”,此家定会大吉大利,升官发财。有的人家还特地买了香烛、鞭炮敬拜。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而言,如果在外面碰到蛇,第一反应就是立马打死它!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时常漂浮着惊心动魄的场面:一群孩子路上飞跑,忽然有人发现一条蛇。于是,围着这条蛇,惊悸而兴奋地尖叫着,蹦跳着……这时候,大胆的男孩毫不慌张,他用拇指与食指捏紧蛇的尾巴,使蛇成倒立状态,逗吓胆小的女孩,或一齐用土块等物砸向蛇。蛇惊慌失措,或蜷缩一团,一动不动,或突然向我们昂首吐信。此时,我们赶紧搓揉自己的头发,把头发揉得乱七八糟。老人言,蛇吐信实质在数人的头发,它数完谁的头发,谁就会死掉。当然在蛇还没数完我们的头发,它便一命呜呼了。老人知道此事,立刻骂开了:绝了种的……蛇不能打的呀,它们吃虫子捉老鼠保护庄稼的啊。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忽然来了一股“捕蛇风”,几乎将蛇赶尽杀绝。听说蛇肉的营养极其丰富,价值非常高,特受城里人的青睐。于是乎,许多蛇餐馆专门为那些饕餮者烹饪蛇肉佳肴,一盘蛇肉价格几百甚至上千元哪。蛇吃没了,紧接着,又来一股“捕蛙风”,称之为“美人腿”。蛇与蛙都是农田卫士,却遭受残害,于是大批的农药喷洒在庄稼上,可长出的粮食再也吃不出那种醇浓的米香了。
2000年8月,我国法律法规正式宣布,野生蛇为国家保护动物,不许捕捉。但此时野生蛇早已微乎其微。其实,人与蛇完全可以和谐相处,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今年,乙巳蛇年,但愿人们能够善待人类好友——蛇。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无关,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欢迎关注 射阳县杂文学会
“黄海潮声”公众号
1、本公众号是一个集新闻性、文学性、交流性为主的综合性平台。所用稿件坚持原创首发,凡来稿10日后没有刊发的,作者可另投他处。
2、来稿类型不限,小说、散文、诗词、评论、杂谈及新闻、通讯等均可。有条件的,可以同时配图、配音或视频。
3、作者首次投稿,需附百字个人简介及生活或工作照1张。
4、所有文稿须遵循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弘扬正能量,严把导向关,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5、作品所获赞赏金,凡每笔达10元以上,其中70%发放奖赏作者个人,30%用于平台维护,在平台发布15日后以微信红包发放。
6、投稿邮箱18961965666@189.cn或微信同步。
7、诚邀商务合作,合作方式包括独家冠名、荣誉主办、特别协办、协办、指定用品,欢迎商务加盟。联系人:陈先生 18961965666
《黄海潮声》公众号编委会
联系我们
主 办:射阳县杂文学会
顾 问:李志勇
编委会:郭开国 陈允标 董素印 张同祥 陈冬平 陆军 袁卫东
特邀编委:皋德超 吴炳生 李健 钱娟
总 编:郭开国
副总编、编辑部主任:陈允标
本期编辑:陈允标 袁卫东
投稿邮箱:18961965666@189.cn或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