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院士、王硕教授团队在LANCET NEUR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Safety and efficacy of early versus delayed acetylsalicylic acid after surgery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China (E-start):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open-label, blinded-endpoint, randomised trial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缺血事件高风险患者术后早期开始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预防手术后缺血性主要心脑及外周血管事件发生,并且不增加术后再出血风险。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发生主要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甚至可能具有致命性。尽管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缺血性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有效方法,但临床医生出于对术后出血的担忧以及缺乏相关指南共识的支持,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会延迟开始,特别是针对术后缺血高危患者。赵继宗院士/王硕教授团队先前开展的前瞻性队列研究(SAP-ICH)显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使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治疗并不会增加术后颅内出血的风险;国际上的RESTART研究表明,在自发性脑出血后恢复抗血小板治疗并不会导致再出血风险上升。但上述研究中患者从出血到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跨度较大(29至146天),并且未包括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为了进一步评估自发性脑出血后早期与延迟开始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团队设计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终点盲法的临床试验研究,专注于比较自发性脑出血术后72小时内与术后30天后开始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ESTART研究)。研究筛选入组了来自中国8家分中心的7323例手术后患者,最终纳入269例缺血高危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接受持续抗血小板治疗(100mg阿司匹林每日一次),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术后第3天开始持续到术后90天)纳入134例患者,延迟抗血小板治疗(术后第30天开始持续到术后90天)组纳入135例患者。结果显示,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20%(27例),延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1% (42 例)(OR 0.56 [95% CI 0.32] - 0.98];p=0.041)。在安全性结局上,术后 90 天内新发颅内出血方面,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1例),延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 (4例)(OR 0.25 [95] % CI 0.03 - 2.23];p=0.21)。术后 90 天内有症状的颅内出血或任何中度或重度出血(根据 BARC标准确定)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均没有差异。进一步的亚组分析表明,既往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术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有获益趋势,在其他预设亚组中主要结局无明显差异。ESTART研究显示,脑出血术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术后90天内主要心脑或外周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该成果在神经外科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作为首次纳入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研究,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这项研究继RESTART随机对照试验之后,进一步巩固了脑出血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证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清源医师、莫少华博士、吴俊副主任医师、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佟献增副主任医师、王凯文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为通讯作者,赵继宗院士为资深研究者。转载自:https://news.ccmu.edu.cn/syyw_12977/fe354b3ed06a4102a31ab27c8f720fa4.htm
原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eur/article/PIIS1474-4422(24)00424-1/fulltext
制版人:十一
BioART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