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 | 木良善/刘真/黄学锋合作揭示人类低质量胚胎的“逆袭”之旅

学术   2024-12-18 14:30   四川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木良善、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刘真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黄学锋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of day 3 human embryos of poor quality reveals molecular links to divergent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的研究论文。


辅助生殖技术(ART)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前景,为实现成功妊娠提供了新希望。ART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是选择最具发育潜能的胚胎进行移植。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专家们依赖形态学评分作为胚胎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1】。低质量(PQ)胚胎在辅助生殖中较为常见,未达到临床利用标准的极低质量胚胎通常会被丢弃。然而,基于可观察的形态学特征(如卵裂球数量、碎片比例和卵裂球均匀度等)的评分系统可靠性受到一定的质疑。最近证据表明,一些在胚胎发育第三天(D3)被分类为PQ的胚胎最终可以产生健康子代【2】

研究人员对发育至D3的高质量(GQ)捐赠胚胎和丢弃的PQ人类胚胎进行了单胚胎转录组分析。转录组层面的比较分析首次揭示D3 PQ胚胎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亚组:真正的PQ(gPQ)胚胎和形态学上的PQ(mPQ)胚胎。通过来自同一捐赠遗传背景的GQ和PQ胚胎的转录组数据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发现。分子层面上,与mPQ胚胎相比,gPQ胚胎在母源RNA降解和合子基因组激活(ZGA)方面表现出更为普遍的障碍。因此,从PQ胚胎中发育而来的囊胚,更可能来自mPQ胚胎而非gPQ胚胎,并且这些“逆袭”囊胚的转录组在第6天时与GQ来源的正常囊胚具有高度相似性。此外,研究人员还鉴定出在D3 gPQ胚胎中高度上调的基因,并在独立的数据集中得到验证。


总而言之,该工作对D3 PQ进行了分子层面的分组;为PQ“逆袭”提供了转录组层面的证据;并提出PQ能够特异性地上调某些分子标记。这些发现和概念可能有助于改善胚胎选择,并为未来提高胚胎质量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木良善医生、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刘真研究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黄学锋主任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胚胎学家李燕、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朱文成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还得到了团队成员钱宇辰、杨海燕、吴永根、孟娟在生信分析和胚胎收集上的大力帮助。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4)01239-7

制版人:十一



参考文献




1. Alpha Scientists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 and ESHRE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f Embryology (2011). The Istanbul consensus workshop on embryo assessment: proceedings of an expert meeting. Hum. Reprod. 26, 1270–1283.

2. Kirillova, A., Lysenkov, S., Farmakovskaya, M., Kiseleva, Y., Martazanova, B., Mishieva, N., Abubakirov, A., and Sukhikh, G. (2020). Should we transfer poor quality embryos? Fertil. Res. Pract. 6, 2.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会议资讯



BioART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BioART友情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MED
BioArt姊妹号。关注医学最前沿,提高科学新认知,聚焦人类大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