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87年了,血海深仇不能忘?

文摘   2024-12-13 17:09   山西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的天塌了。


那一场浩劫,像恶魔张开的血盆大口,瞬间吞噬了无数鲜活的生命,


30 万冤魂在六周之内飘散,自此,历史被狠狠划开一道深不见底的创口,汩汩淌血直至今日。


87年过去,这血海深仇,却如长进民族脊梁里的刺,拔不得,也忘不掉。


在南京的学校里,刺耳警报骤响,孩子们懵懂捂耳。


这警报恰似穿越时空的悲号,把那段被尘封却从未死寂的历史猛地撕开一角。


老师问学生们:你们是南京本地人吗?


这问句,像重锤敲在人心上——往上三代,南京本地人所剩无几,真正的原住民大多折损在那场大屠杀里。


当年日军如失控的野兽,松井石根、谷寿夫之流一声令下,“杀光所有人”,南京瞬间成了屠宰场,秦淮河染得血红,


每隔12秒就有一条性命消逝,那不是简单数字,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是华夏大地一道永难愈合的疤。


这仇,从祖辈骨血里渗出来,能忘吗?


看看那些幸存者吧,时间对他们格外残忍。


2013 年还有曾经作为那段黑暗历史亲历者和受害者,


200 多位曾为“慰安妇”的老人守着记忆,颤颤巍巍等一个道歉,到 2024 年,就只剩 32 人了。


他们是历史的活化石,可岁月却无情地将这些化石一点点碾碎。


22年前赵国旗事件发生后,民声为何汹涌。


22年后,赵薇旗下艺人张哲涵跑去靖国神社打卡,那地方是什么?


是日本军国主义招魂幡!


民众怒火滔天,这种行为就像在受害者家属伤口上撒盐,狠狠践踏民族底线。


咱们没忘,也绝不能忘,那些幸存者凋零的身影时刻提醒着,忘,就是二次背叛。


有个名字得刻在民族记忆里——张纯如。


一个 30 岁出头的弱女子,本该在美国岁月静好,却一头扎进南京大屠杀这段血腥历史。


她写《南京大屠杀》,每一笔都蘸着血泪,换来的是日本右翼如恶鬼般的威胁,


子弹恐吓信没吓倒她,可最后为护家人周全,她香消玉殒,年仅36岁。


她像黑夜里举火把的勇士,把真相照给全世界看,这血海深仇里有她的一份坚守,咱们凭什么忘?


如伏尔泰所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日本侵华暴行,全体国人皆受害者,铭记是对先辈负责,也是对未来警醒。


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警报声拉响,整个南京乃至全国都肃然默哀。


这仪式庄重至极,国旗半降,行人止步,是国家带着民众集体回望深渊。


这不是作秀,是在告诉世界:历史在这儿,伤痛在这儿,我们没忘!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璈说过:“我不是复仇主义者,但忘记过去苦难会招来灾祸。”


咱们铭记仇恨,是为了把刀枪铸成和平的盾牌,不是为了砍回去,是为了确保悲剧不再重演。


如今这世界,看似繁华,实则暗流涌动。


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安宁是先辈拿命换来的,从南京大屠杀废墟里站起来,一路浴血奋战八年,才把侵略者赶出国门。


咱们没资格替祖辈说原谅,就像孩子不能随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


血海深仇,是悬在头顶的警钟,时刻告诫:落后就得挨打,忘本就得遭殃。


这仇,不能忘,不敢忘,不该忘。


它长进民族魂里,融入日常警醒,得一代代传下去,等哪天日本正视历史、真心悔过,


等咱们足够强大确保悲剧永不复返,或许这刺才能稍稍钝些,但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它是历史,是尊严,是华夏子孙不可磨灭的印记。


今天2024年12月13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


10点01分,南全城京警报拉响。


一定把这事儿告诉孩子,逢年过节念叨念叨,让它在岁月里扎根,这仇,就有了重量,和平,才有希望。



【图片、信息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请自行甄别】

【完】

关于这个事件你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


画梦酱
民生百态不同,热点槽点各有解读,只说我想说的! 小故事大世界,人生旅途各有不同,唯有一路向前! (点开公众号首页右上角“三个点”,“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任何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