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宣布逮捕总统尹锡悦!
可尹锡悦不愿意束手就擒!
于是出现了世界政界的名场面!
在过去,韩国政治中频繁出现总统陷入政治漩涡的事件,如今!尹锡悦事件尤为典型。
尹锡悦从被停职到面临逮捕却百般阻挠的过程,深刻反映出韩国政治制度的某些问题。
在这一事件里,权力成为了各方角力的焦点,而制度漏洞使得权力的运用偏离正轨,
本应维护公正的司法权力受阻,行政权力被过度保护或滥用,这一系列的状况表明在这种权力博弈下,
若制度存在缺陷,权力就可能从治理的工具变成危害政治生态的“毒药”。
1、韩国尹锡悦事件中的司法与行政权力冲突
在尹锡悦事件中,总统警卫处隶属于陆军首都警备司令部55警备团,依据《总统警卫法》中的相关条款,阻止司法机关执法人员进入总统官邸执行逮捕令。
这些警卫人员受尹锡悦领导(尽管尹锡悦处于停职状态,但依然享受总统警卫的保护),他们以法律之名行保护之实,阻碍司法公正的推进。
据韩联社2024年1月4日报道,当天执行逮捕令时,30名调查官分乘5辆车,还有120名警察协助前往总统官邸,
却遭遇重重阻拦,150人的队伍在面对总统警卫和军警人员时无法突破防线,历经约5个半小时的对峙后只能暂停执行逮捕令。
这一事件显示出行政权力借助制度漏洞对司法权力的压制。
2、美国政治中的党派权力博弈
美国的政治体制下,民主党和共和党为了争夺执政权力常常陷入僵局。
例如在2013年,美国政府因为债务上限问题出现停摆危机。
当时,两党在医保改革等政策上存在严重分歧,互不相让。
这一事件持续了近两周,导致大量政府机构停止运作,约80万联邦雇员被迫休假,给美国经济和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时的报道,众多公共服务如国家公园关闭、一些社会福利项目的发放暂停等,
这表明在权力争夺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制度漏洞),权力成为了两党互相攻击和牵制的工具,“毒药”效应明显。
3、菲律宾马科斯时期的权力滥用
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在1965 - 1986年执政期间,权力高度集中且被严重滥用。
他和他的家族通过操纵选举、控制媒体等手段维持统治。
据菲律宾历史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当时马科斯家族掠夺了国家大量的财富,菲律宾的贫困率大幅上升。
马科斯政权后期,民众对其不满情绪高涨,最终引发“人民力量革命”将其推翻。在
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制度漏洞),马科斯的权力成为了压榨民众、破坏国家发展的“毒药”。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各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能单纯归咎于制度漏洞,毕竟每个国家的政治都有其独特性,并且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还有人会觉得在上述事件中,不能忽视个人道德因素,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制度。
虽然各国政治有独特性,但是在民主国家中,基本的权力制衡理念是相似的。
如果总是频繁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那就不得不审视制度是否存在根本性的问题。
而且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不能忽视当前存在的问题而只寄希望于未来的改进。
个人道德固然重要,但如果制度能够有效地约束权力,即使有个别道德欠佳的领导者,也不至于让他们能够肆意妄为。
制度是框架性的保障,个人道德是在这个框架内的约束补充,不能本末倒置。
在当今世界的政治舞台上,韩国尹锡悦事件宛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权力与制度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尹锡悦在面临司法逮捕时,总统警卫处以制度之名筑起的防线,让司法权力难以施展。
美国政治中的党派争斗,让政府停摆成为家常便饭,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之停滞。
菲律宾马科斯时期,民众在权力压迫下苦不堪言。
这些事例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现象。
从韩国的情况看,总统警卫处依据《总统警卫法》的相关条款阻止司法人员进入总统官邸,
这并非是简单的依法行事,而是在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的博弈中,制度被扭曲利用的体现。
美国的党派之争,由于两党制的固有弊端以及相关协调机制的不足,使得权力成为了互相掣肘的工具,损害的是广大民众的利益。
菲律宾马科斯政权则是彻底的权力独裁,在缺乏有效监督制衡的制度环境下,他的权力成为了掠夺国家和民众财富的手段。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各国发展必经的过程或者是个人道德的问题,
但我们必须看到,民主国家的权力制衡理念是基本的准则,如果在实践中总是出现问题,那制度的缺陷是不容忽视的。
而且个人道德不能替代制度的约束,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权力不被滥用。
权力在这些存在漏洞的制度下,就像脱缰的野马,在政治的草原上肆意践踏,
成为破坏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毒药”,
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改革,这种现象将持续危害各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发展。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各国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政治制度,使权力回归到服务民众、推动社会进步的正道上来。
【图片、信息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请自行甄别】
【完】
关于这个事件你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