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生妈妈微信群崩溃“是想要逼死我吗?”教育成 “战场”,家长孩子皆凡人,何必苦苦相逼?

文摘   2025-01-03 18:17   山西  

近日,网传一段视频,引发了很多人的共情。

 

在广东的一个微信群内,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妈妈,爆发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是想要逼死我吗?”


屏幕背后,是那位妈妈疲惫不堪的身影,是无数个为了孩子学业而身心俱疲的家长们共同的缩影。


在当下这个教育内卷、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母爱似乎也被扭曲成了另一种模样——


那是一种近乎疯狂的焦虑,一种对孩子未来的过度担忧,以及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深深自责。


这位广东妈妈的崩溃,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教育现状的镜像,映照出无数家长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一、事件回顾


这位母亲在微信群里公开了她对女儿的体罚,以及对老师的激烈指责。


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助,她的行为虽然极端,却深刻地反映了当前教育体系下家长的焦虑和无奈。



事件的起因是,这位母亲的三年级女儿在学校的表现不佳,经常留堂补课。


在一次班级群的交流中,她突然情绪失控,发布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小女孩因为未能完成作业而痛哭流涕,而母亲则在一边用衣架狠狠地抽打她。



这一幕,让人心痛,也让人愤怒。


视频中的母亲,声音颤抖,她对女儿的体罚,不仅是出于愤怒,更是出于一种绝望。


她对老师的指责,也不仅仅是对个别教育方式的不满,而是对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对“成功”定义的无声抗议。


这位母亲在视频中说,她已经放弃了对女儿的期望,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



她的女儿因为经常被留堂,导致她每天回家都很晚,连煮饭的时间都没有。


她每天为了接送两个孩子,忙得连饭都吃不上。


她的情绪濒临崩溃,她在群里恳请老师放弃她的女儿,不要再给她布置作业,因为她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谁来关注家长?


在当前教育内卷化的背景下,家长们纷纷加入了“鸡娃”(即过度培养孩子,以期望孩子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行列


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然而,这种过度的关注和期望不仅让孩子倍感压力,也让家长们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疲惫之中。


如今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陷入了“囚徒困境”,既想让孩子自由发展,又担心孩子在未来竞争中落败。


这种矛盾心理正是家长角色需要重新定位的原因之一。


家长在关注孩子教育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家长先得照顾好自己!


1、家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而家长群体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家长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环境,一个健康、快乐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同样健康、快乐的孩子。


2、过度干预的负面影响: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指出,过度干预会抑制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因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导致孩子缺乏自信、社交能力弱等问题。


3、自我关怀的成功案例:


某知名教育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转变经历。


她曾是一位典型的“鸡娃”家长,但长期的压力让她身心俱疲。


后来,她开始尝试减少对孩子的过度干预,转而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健康。


如今,她不仅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孩子的成绩和性格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


4、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有效的家校合作可以减轻家长的教育负担,让家长有更多时间关注自我关怀。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家长课堂,提供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


5、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大对家长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家庭教育讲座等服务,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自我成长。


学习成绩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过度关注成绩会抑制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家长对自我的关怀并不意味着忽视孩子,而是让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一个健康、快乐的家长,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更好地陪伴和支持孩子。


结尾


当那位广东妈妈的呼喊渐渐远去,留下的,不应只是短暂的同情与唏嘘,而应是深刻的反思与行动。


我们不能再让教育成为压垮家长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能再让孩子的未来成为家长心中永远的痛。


教育,本应是点亮孩子心灵的灯塔,而非束缚他们成长的枷锁。


家长们,请放下那份过度的焦虑与期待,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自由,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失败中坚韧。


同时,社会也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的高低。


记住,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场独一无二的旅程。


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是成为他们旅途中的引路人,而不是替他们背负行囊的奴隶。




【图片、信息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请自行甄别】

【完】

关于这个事件你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

画梦酱
民生百态不同,热点槽点各有解读,只说我想说的! 小故事大世界,人生旅途各有不同,唯有一路向前! (点开公众号首页右上角“三个点”,“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任何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