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民航,都想开点

百科   2024-11-22 18:47   山东  

1.犹豫了好几天,想说几句什么。但这个话题又很悲伤很无奈,所以只如此,想到哪说到哪。


2.干民航,都得想开点,不论你在哪个岗位。人世间除了生死就是小事,干民航除了安全,也都是小事。


天气再差,旅客再闹,问题总有解决的那个时刻,该下班下班,该睡觉睡觉;旅客再投诉你,也有解释的余地,打工而已,凑合凑合得了;同事再难相处,无所大谓,下了飞机谁又认识个谁;就算飞的不好,你也不是故意的,慢慢来总会飞好的啊。


请不要苛责自己。


3.行业需要反思,真的需要反思,这种反思不是说出问题才开始反思,而是我们需要一直去思考。


比如说,民航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氛围?为什么一直以来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传统的管理思维还能不能配合好一线群体?一直以来我们对一线员工的考核机制是不是健康的?是不是科学的?


我一次被投诉了代表我这个人就不行吗?我一次考核不过就代表我这个人不称职吗?我一次飞不好就代表永远飞不好吗?


当然不是。我们都知道,不是。


从管理干部到每一个个体,哪怕放在任何其他行业,我们也都知道“不是”。


但为什么这个行业给一线的感觉“就是”?


我被投诉了,我完了。旅客不高兴了,我完了。我体能没考过,我完了。我复训没过,我完了。我今天没飞好,我该怎么办?


这种感觉是从何时开始,又是从何而来的?


4.我们每一个个体,也要反思。


在工作中你遇到任何你觉得“完了完了完了”的时候,都要摸着胸口问问自己:


这事儿大不大?耽误我吃饭吗?耽误我下班吗?耽误我接孩子放学吗?耽误我回家看望父母吗?


只要工作问心无愧,那再大的事,也都去他妈的。


尽责,不苛责。


5.民航业的确是一个高度责任感与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这没错。


但问题在于,行业内部“追求完美”的氛围常常被不自觉地放大,甚至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将任何偏差都视为无法容忍的文化。


这种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考核体系、管理思维和外界评价中被不断强化。


“零失误”“零投诉”,这种要求没有弹性,没有理解,只有枷锁


每一个看似“小”的错误,都可能在一线员工心中被放大,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是:一个失误或许并不真的影响安全,但却可能影响自己的前途。


我们为什么不能鼓励一种“错就错了”的文化?


鼓励大家去认错,告诉每一个人:投诉就投诉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真是你的错,那他妈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6.许多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注重“流程”和“结果”,却忽视了个体的情绪与心理状态。


民航行业的“标准化”是必要的,但“标准化”不等于“非人性化”。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一线员工面对的不仅是外部的压力(如航班延误、旅客投诉等),还有内部的自我审视和苛求,这种双重压力让人不堪重负。


我们都经历过~


7.行业需要的反思,不仅仅是对考核机制和管理方式的重新评估,更是对一线员工心理支持体系的加强。


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我们工作完了还要去公司接受什么鬼心理谈话和测评。


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在平时。


平时请管理干部多干点人事,多点人味,少装逼少拿架,别拿鸡毛当令箭,别拿自己真当干部。


干部的职责是帮助一线解决问题,而不是给本就忙碌的工作平添更多麻烦。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付出,真正听听他们的声音,这才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应有的格局。


心理支持,不是靠文件或者会议传达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理解、尊重与沟通建立起来的信任感。


8.最后,不论我们在哪个岗位,民航人总被赋予超乎寻常的光环——专业、稳重、严谨。我们肩负的责任确实重,但请记得:责任和生活从来都不是对立的

“生命从未变得容易,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强大。”


无论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压力,都不要忘记,生活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有家人,有朋友,还有那你爱着的、和爱着你的世界。


停机坪
你一定是个爱旅行的人, 或者曾经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