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第二部分临床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健康   2024-08-06 07:24   浙江  


【摘要】近年来青光眼诊断和治疗技术迅速发展,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青光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光眼学组在参考欧洲青光眼协会指南第4版及多项中国青光眼相关专家共识、相关操作规范及百余篇文献的基础上,从青光眼筛查、临床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房角关闭、儿童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随访与管理7个部分制定青光眼的临床工作指南,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73-586)



第二部分 临床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初诊

(一)病史询问


1. 既往眼部疾病史及诊治经过。


2. 所有用药史(包括局部或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乙胺丁醇、降血压药物、口服降眼压药物、性激素的使用史)[Ⅰ,A]。


3. 眼部手术(包括屈光手术等)及激光治疗史,眼外伤史(钝挫伤)[Ⅰ,A]。


4. 心脑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其他慢性或严重疾病[25][Ⅰ,A]。


5. 外周血管病变[Ⅰ,A]。


6. 家族史(全身和眼部疾病)[Ⅰ,A]。


7. 个人史(吸烟及饮酒史、女性初潮及绝经年龄、女性婚育史),药物过敏史[Ⅰ,A]。

(二)体格检查


1. 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Ⅰ,A]。


2. 屈光状态[Ⅰ,A]及眼轴长度。


3. 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Ⅰ,A](角膜、前房深度、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前房角关闭的任何体征)。


4. 眼压[Ⅰ,A]:对于基于单次眼压测量结果诊断POAG的患者,推荐行24h眼压测量(采用传统方案或习惯体位测量方案)[26][Ⅰ,B]。


5. 中央角膜厚度[Ⅰ,B]:对高眼压症、正常眼压型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高度近视眼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拟诊断POAG的患者,均应测量中央角膜厚度。


6. 前房角镜检查[Ⅰ,A]:怀疑闭角型青光眼且有条件者,推荐联合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进一步分析房角关闭的机制[Ⅰ,B]。


7. 基于眼底照相的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评估[Ⅰ,A]:采用45°眼底照相。有条件者推荐采用眼底立体照相[Ⅰ,A]或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Ⅰ,A];无条件者直接检查眼镜或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检查。


8. 标准自动视野检测[Ⅰ,A]:中心30°视野,阈值程序。


9. MRI检查:拟诊NTG者应做头颅MRI以排除占位病变及空蝶鞍综合征。有条件者推荐采用眼眶MRI测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间隙[27-28],评估眼-颅压力梯度:无条件者可采用眼部B超进行测量[29-30]。怀疑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的继发性眼压增高且有条件者,推荐行眼眶MRI检查。


10. 筛板结构评估:对于POAG、高眼压症且有条件者,推荐采用扫频光源 OCT(swept souree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进行筛板结构评估,分析筛板是否缺损,评估眼-颅压力梯度再平衡状况[31]


11. 全身及眼部血液供应情况评估:对于合并偏头痛、手脚凉等原发性血管痉挛症状且有条件者,推荐行甲皱装微循环检查。对于系统性低血压或口服高血压药物且有条件者,推荐监测24h动态血压,评估血压昼夜波动水平。具有全身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且有条件者,推荐采用眼部彩色多普勒检查方法及相于光层析血管成像术评估眼部血液供应情况[25]


12. 血液指标检测:对于低体重、患有消化系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推荐行微量元素检测。对于眼部血液供应障碍者,推荐检测血脂浓度、凝血功能。对于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如甲状腺功能障碍、多囊卵巢),根据所患疾病检测目标项目。对于其有遗传倾向且有条件患者推荐行基因突变检测[25]


随访

(一)病询问


1.随访期内眼部病史[Ⅰ,A]。


2.随访期内全身病史[Ⅰ,A]。


3.用药后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Ⅰ,A]。


4.日常生活中视功能变化的大体概要描述[Ⅰ,A]。


5.抗青光眼药物的准确使用频率和用量[Ⅰ,A]。

 

(二)体格检查


1.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Ⅰ,A]。


2.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Ⅰ,A]。


3.眼压[Ⅰ,A]:对于日间测量眼压不高但存在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或进展的患者.推荐测量24 h眼压(采用传统方案或习惯体位测量方案)[Ⅰ,B]。


4.前房角镜检查[Ⅰ,A]:尤其对于闭角型青光眼。


5.视盘和RNFL再评估[Ⅰ,A]。


6.标准自动视野再检测[Ⅰ,A]。


7.眼-颜压力梯度再评估:眼部B超检测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间隙,行SS-OCT评估筛板结构[32]


8.全身及眼部血液供应情况再评估[25]


9.全身系统性异常相关指标再评估[25]



- END -


眼科医生许琦彬
一名平凡的眼科医生:传递眼科科普知识,记录眼科从医岁月,感悟人生心路历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