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人物·故事》栏目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从艰难探索到科研突破,坚守科技创新的初心,以芯片为载体,以技术为桥梁,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故事。展现了程京院士科技报国、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什么是生物芯片技术?
程京院士
他是如何破解生物芯片技术密码的?
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他如何解释中医治病的原理?
……
探索他不断超越自我的传奇故事
毅然回国,建设发展中国“芯”
1994年在英国获得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的程京,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吸引住了,在当时biochip(生物芯片)这是个新的合成词,程京也不清楚biochip具体是什么意思。当时生物芯片技术刚刚兴起,程京自然也十分向往这一全新领域。他从全球7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
《自然·生物技术》(封面故事“芯片实验室”)
1998年,程京在生物芯片领域的研究已被国际科学界广泛关注。身为首席科学家的程京与他的团队合作,创建了世界上首个“1平方厘米超微实验室”。这个超小型生物实验室一出现,就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这是第一次在国际上研究完成了集血液中细菌分离、胞解及杂交检测为一体的芯片实验室系统。该成果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以封面故事“芯片实验室”的形式发表)上,并被《科学》评选的当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所引用。很多科学家预言,这张芯片的诞生极有可能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并潜藏着无限的巨大生机。
1998年,程京辞去国外公司首席科学家的职位,为建设发展中国“芯”毅然回国,立志要填补中国生物芯片的空白,他带领团队一路追赶,直至中国的生物芯片技术位列世界前沿。
回国后的创业过程曲折而艰辛,但是程京和他的团队一心扑在科研上,靠着一份中国“芯”的信念,一次次冲破层层关卡。在一个由餐馆改造的实验室里走出了中国生物芯片的第一步。
研发耳聋芯片,惠及万千家庭
2009年,程京院士团队推出全球首张“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覆盖了能够检测先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迟发性耳聋相关的致聋基因位点。实现了耳聋从被动康复到主动预防的重大突破。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免费筛查,已有近700万新生儿接受过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使超过18万多的新生儿及其母系家庭成员免于药物致残。使我国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国。生物芯片在遗传性疾病的预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技术荣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作为耳聋基因检测技术的领航者,如今博奥推出的二十三项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盒(微流控芯片法)。它依托全新微流控SNP芯片检测系统(“I” Microfludic Array Platform IMAP平台)、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结合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可以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相关的23种突变形式进行检测。有助于筛查出更多致聋基因变异人群,尽早为其提供生活指导,降低耳聋发生风险,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是目前全球临床用时最短、覆盖位点最多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产品。
分子本草,中医药走向世界
我国90%以上原创药物来自国外,中医药的发展关系国家战略安全,涉及中国人生命健康红线。但中医药的原理疗效一直“说不明白、讲不清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指示:“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
为发挥多学科交叉创新优势,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把中药的功效和机制说清楚、讲明白,程京院士团队2014年启动分子版《本草纲目》研究计划,该计划基于微量细胞的高通量药物转录组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本草技术平台,包括大规模中药分子功能数据库、疾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中药组方算法系统,可以用于评价中药逆转疾病通路的科学内涵和创新中药开发,为中医药现代化相关的机制研究和现代生命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方剂优化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
首创的世界超大规模中药分子功能基因表达谱数据库,已经检测了900多种中药、300多种食物,形成了10亿级别的中药基因表达实验数据和1亿级药用信号通路实验数据,对中医药现代化科学解析、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本草对抗新冠肺炎中药方剂评价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40.8),引发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其中,黑黄赤珠饮是程京院士团队通过分子本草技术平台针对中西医公认的国际医疗难题慢性心力衰竭研发的第一个创新中药,非临床安评显示该方剂安全无毒;小样本临床观察显示该方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典型的气短、喘憋、疲倦乏力和水肿四大症状改善率达到了90%以上,目前正在14家医院(13家为各大西医医院)开展研究者发起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即将完成揭盲。该药的研发从2021年起,到现在仅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这样的速度是西药所无法企及的。“分子本草技术”在创新药物开发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