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jzhongyiyao.ijournals.cn/html/tjzyydxxb/2024/11/20241104.htm
引言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肾脏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常见原因。DN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高血糖状态、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过程。其中,炎症细胞的聚集与炎症因子的释放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治疗DN主要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等。近些年,盐皮质激素受体(MR)抑制剂如非奈利酮的研发,为DN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新方案。尽管如此,当前治疗药物多为单靶点,且部分药物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中医药干预显示出多角度和多通道的特性,在延缓DN疾病进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古籍对DN已有相关记载,如《圣济总录》:“小便利多,腿胫消瘦,骨节酸疼,故名消肾”。DN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病初多表现为脾肾亏虚、气阴两虚,病久则在本虚基础上形成湿、痰、瘀、毒等病理产物,损伤肾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天津市名中医曹式丽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以“肾络瘀阻”作为DN的核心病机,创立“辛畅通络”法,针对DN本虚标实的特点,选用辛香、辛咸等药物以祛邪通络,辛甘、辛温等药物以养脏和络,临床疗效显著。肾苏合剂作为“辛畅通络”法的代表方剂,由水蛭10 g,黄芪30 g,细辛3 g,当归15 g,桃仁10 g组成。全方以辛药为主,黄芪甘温补气,当归甘温养血,细辛、桃仁散肾络沉寒,除络中瘀毒,地龙引药入络,搜风剔邪。实验研究表明,肾苏合剂在保护、修复肾小球,维持其结构和功能完整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肾苏合剂治疗DN可能的靶点和通路,为其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刘辰霈, 林燕.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肾苏合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3(11): 978-986.
LIU Chenpei, LIN Yan.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Shensu Mixture treating diabetic nephropathy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3(11): 978-986.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