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研究】从湿论治鼻病古代文献用药规律的研究

文摘   科学   2024-12-10 10:02   天津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24.11.09

http://tjzhongyiyao.ijournals.cn/html/tjzyy/2024/11/20241109.htm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章左下阅读原文)


引言

 中医认为,鼻病是指因邪气外感,或脏腑功能失常致内生风火痰湿等上扰鼻窍,及鼻外伤等引起鼻系组织及其功能失常等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包括鼻窒、鼻渊、鼻鼽、鼻衄、鼻痔、鼻疔、酒渣鼻、鼻疳等。鼻病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既往多从风寒热入手进行辨证施治。随着当今被湿气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不再只集中于江南地区,以及人类压力增加和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所带来的湿热及痰湿体质人群比例增多,湿邪对鼻部发病日益受到重视。有学者对462例鼻渊患儿的舌象规律进行发挖掘分析认为湿、热为病机的关键,可见湿邪与鼻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湿为阴邪,上蒙清窍,其致病多徐而缓发、隐匿难觉,易致病情贻误;且湿性黏滞,病情缠绵,多反复难愈,这给湿邪致鼻病的论治造成一定难度。而古代医家对湿邪于鼻病之发病原理已有探微,并施方用药,疗效有验。《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言:“湿家病……头痛鼻塞而烦……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指出外感寒湿易致鼻部壅塞,并首创塞鼻法以辛温散湿。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七窍病上》中载栀子丸和鼻疱方内服外敷以治酒渣鼻,方中以栀子、大黄等湿热药物为重对鼻病进行内外合治。明清以降,诸多医家提出内生之湿热为鼻渊病因,如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鼻证》曰:“此证多因……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因此文章将对古籍中从湿论治鼻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为湿邪致鼻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并指导用药。

//
引用本文


王玉莹, 杜晓航, 张清源, 等. 从湿论治鼻病古代文献用药规律的研究. 天津中医药, 2024, 41(11): 1403-1409.

WANG Yuying, DU Xiaohang, ZHANG Qingyuan, et al. Study on medication rule of treatment of nasal disease form dampness pathogenesis based on ancient literature.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1(11): 1403-1409.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期公众号责编:卢宣君

本期公众号校对:张震之

本期公众号审核:高杉

版权归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所有
点击“ 阅读原文”获取免费全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
期刊编辑部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下属二级部门,出版《天津中医药》《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两本中文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