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李可染应徐悲鸿邀请到国立北平艺专任教。次年,经由徐悲鸿介绍拜见齐白石。在同一年,李可染执弟子礼向寓居北平的黄宾虹请教。以后的十年间,李可染在两位恩师的引领下,直入中国书画艺术之堂奥。
——编者
一次父亲去看望老人,要离去时,白石老人说:“我有东西要送给你,你要到家后再打开。”便给了一个小纸包,父亲打开发现是白石老人刻的一方“李”字印,奇怪的是“李”字的右下角多了个圆圈,父亲不解,又到白石老人处请教,老人说:“这是你身边的一颗珍珠呀!”——因为我母亲名“佩珠”。多么睿智的老人!后来白石老人还为母亲书写“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的对联。
——李小可《文化家园》
左:
李可染:游子旧都拜国手,学童白发感恩师(1983年)
释文一:白石老师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
释文二:一九八三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弟子李可染敬书
右:
齐白石: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131cm*32cm*2,1949年)
释文一:佩珠女弟请属
释文二:八十九岁白石老人
齐白石赠李可染照片
题记:可染、佩珠二弟同存
九十岁白石赠
可染精通白石艺术的精髓。他曾经向老人请教“笔法三昧”。老人迟疑地从右手边笔堆中拈起一支笔,注视好一会儿,像自言自语地说:“………抓紧了,不要掉下来!”可染不止一次告诉我这个故事,他也没有向我分析这句话的心得。
“抓紧了,不要掉下来”之外,还有重要的秘识吗?没有了。世上有抓笔的秘诀吗?老人没有说,只是提醒他这个弟子,如果“掉下来”,就不能画画。抓紧,不掉下来,怎么拿笔都行。笔,不能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笔是一种完成有趣事物的工具,一匹自由的乘骑。白石一辈子的经验就是“法无定法”,“道可道,非常道”。可染不言,意思就在这里。可染不是孺子,不是牛犊。白石论法,是看准了这个火候已足的弟子的。
第一次拜见白石老人是可染先生带去的。
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座之后,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闪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客人干掉的!
可柒先生介绍了我,特别说明我是老人的同乡。“啊!熊凤凰、熊希龄你见过了?”老人问。“我没能见到,家祖是他的亲戚,帮他在北京和芷江管过一些事,家父年轻时候在北京熊家住过一段时间。”
“见过毛夫人?”
“没有。”
“嗯!去过湘潭?”
“真抱歉,我离开家乡时年纪很小,湖南本省走的地方反而很少!”
“歉么子?我也没有去过凤凰县城!”
大家笑起来,老人也微微翘了翘嘴,自得这小小的“反扣”。然后我们就吃螃蟹。螃蟹是可染先生提醒我去西单小菜市场买的。两大串,40来个。老人显然很高兴,叫阿姨提去蒸了。阿姨出房门不久又提了螃蟹回来:“你数!”对老人说:“是44只啊!”老人“嗯”了一声,表示认可。阿姨转身之后轻轻地嘀嘀咕咕:“到时说我吃了他的……”
老人一生,点点积累都是自己辛苦换来的,及老发现占便宜的人环绕周围时,不免产生一种设防心理来保护自己。
人谓之“小气”。自己画的画不肯送人是小气,那么随便向人索画就是大方吗?不送一个人的画是小气,不送一千一万人的画也是小气吗?为这帮占小便宜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大方吗?
随便向人要画的中国传统恶习已蔓延成为灾难。多少画家抗拒这种陋习,几乎前赴后继,是一种壮烈行为。
可染先生还提到老人学问的精博,记忆力之牢实。北京荣宝斋请齐老写“发展民族传统”六个横幅大字。老人想了几天,还问可染《天发神谶碑》拓片哪里可找,上头那个“发”字应该弄来看看。不久就看到了那个拓本。六个大字书后就悬挂在荣宝斋当年老屋的过厅门额上。字是随意体,写得雄厚滋润至极,看得出其中的“发”字受到《天发神谶碑》中的“发”字的鼓舞,乘搭过气势,倒看不出其中任何一笔的模拟。这是齐白石之所以为齐白石的地方。
可染先生对齐白石不仅尽精神上弟子之礼,每月由中央美院发出的名誉教授的薪俸也由可染先生代领,亲自送去白石铁屋老人手中。冬天来了,白石老人的家里就会打电话来问:学院为什么还不送煤来?
送薪俸到西城,有时可染带看小女儿李珠或小儿子李庚去,老人总要取一张小票子给孩子作为“糖果钱”。入情入理,充满温暖好意。
跟可染先生找齐老大约三次:一次是吃螃蟹; 一次是在他女弟子家画像、拍照; 一次是把刻好的木刻像送去请齐老题字。
我记得可染先生说过,唯一的一幅他与齐老的合照是我拍的; 同时我跟齐老合照的一幅当然是可染拍的了。我记得给过他一张,底片可能还在我家哪个抽屉里,得找找看。
——黄永玉《大雅宝胡同甲2号安魂祭》
历史 | 人文 | 美学 | 科普 | 励志
关注请长按二维码
联系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